摘要:而这种不相信中,还隐含着一层失望的意味:他的母亲郑佩佩一生以“侠女”著称,她是那么坚韧、无畏、勇于担当,面对困难总是一往无前,而她的儿子,在遇到困难时却选择向陌生人伸手。
郑佩佩儿子原和玉近期因众筹事件引发巨大关注和争议。网友们都难以相信,作为一位影后的后人,他的经济会艰难到需要众筹的地步。
而这种不相信中,还隐含着一层失望的意味:他的母亲郑佩佩一生以“侠女”著称,她是那么坚韧、无畏、勇于担当,面对困难总是一往无前,而她的儿子,在遇到困难时却选择向陌生人伸手。
谁的一生都难免浮浮沉沉。在境遇低处的选择与行动,往往最见真章。在郑佩佩的自传《回首一笑七十年》里,就详细记录了一段她离婚后经济窘迫的岁月。
不知道原和玉有没有读过他母亲的这段故事?假如读过,他会为自己感到羞愧吗?
故事要从久远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
1970年,郑佩佩嫁给了台湾人原文通。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在我们那个年代,男大当婚女大当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才二十三岁的我,虽然事业正在高峰,却连想都没想就嫁到美国,开始我将近二十年的婚姻生活”。
许多报道或文章里说,郑佩佩当年嫁了一个比她大十一岁的富商,这个信息是错误的。
她与原文通相识时,对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留学生,比她大三岁,正在攻读硕士学位,郑佩佩很欣赏他当时的上进。再加上喜欢原家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于是,郑佩佩认定这是一个百分之百符合自己要求的结婚对象。尽管那时彼此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她也觉得不是问题。
原家是三代单传,结婚后,思想传统的郑佩佩因此有了一种传宗接代的使命感,甚至“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肚子借给他们原家来播种”。
接着她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怀孕,生下了三女一子,中间还经历了四次流产。也就是说,她一共怀孕八次,儿子原和玉就是她最小的孩子。在生下原和玉之前,他们家有各种不同的方子,都说是“宫廷秘方”,是婆婆求来给她生儿子的。这也可见,郑佩佩的生育压力之大。
而她当时的丈夫原文通对她并没有格外的关心爱护。在郑佩佩第八次怀孕的前五个月,他一次也没有陪她去看过医生。
郑佩佩与三个女儿及当时的丈夫、公婆。
那些年,郑佩佩不仅要照顾孩子和家庭,还要陪着原文通一起白手起家、共同创业。也是在那时候,她才知道自己有多红,走在唐人街,就没有华人不认识她。原文通则被称为“郑佩佩的丈夫”,甚至有人叫他“郑大哥”,难免令他心生不悦。
然而,郑佩佩却放下了所有当红女明星的骄傲,曾到原文通的贸易公司去当验货工,还在唐人街商场里开过百货铺,也曾在家里开舞蹈教室,教社区里的孩子跳舞,甚至考取了美国的房地产经纪执照,跟原文通打配合去卖房子。
这个家庭看起来也曾经幸福美满
1985年生下儿子之后,郑佩佩在当地办了一个华语频道,工作更加忙碌。这是一家承载着郑佩佩文化理想与社会抱负的电视台,却也正是这份事业,导致了她的婚姻破裂,经济上也陷入极端窘迫的境地。
当时洛杉矶已有的华语电视台,在运营上非常简单粗暴:买下当地十八台的时间,再买些台湾的连续剧来播放,根本没有自制节目。
郑佩佩决心要改变这样的形态。她要自制华语节目,讲述华人自己的故事。
于是她买下了十八台的中午时段,每天十五分钟,每星期五次。别看时间很短,租金却非常高昂。
一开始郑佩佩就被人坑了——身边一个朋友自告奋勇,说要帮她拉广告,保证她可以把电视台做起来。郑佩佩信以为真,就请他做经理,“他拿了我的月薪,挂了公司经理的名字,居然整整一个月一个客户都没找到”。
郑佩佩心里着急,问他是怎么回事。谁知对方却敷衍推卸,理直气壮地说:“没法子,人家就是没兴趣!”气得郑佩佩当下就把他炒了鱿鱼。
找到另一位自己信赖的合作伙伴之后,郑佩佩亲自上阵去写方案、拉广告。终于找到了第一个赞助商,是个调味料品牌。为了贴合品牌属性,她做了一个烹饪节目,摄影棚就在她自己家的厨房。尽管她并没有正儿八经学过烹饪,好在这么多年一直在家里给孩子、家人做饭,早已把她训练得有模有样。
节目效果很好,赞助商很满意,很快就同意增加合作频次与时长。
与调味料品牌合作五年,郑佩佩为他们煮了五百多道菜,解决了购买电视台时间的费用。但每个月还有员工薪水、设备购买、办公场地等开销,加起来也是很大的一笔费用。
在家里厨房拍摄做菜节目
为了赚钱养活公司,郑佩佩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原文通看到郑佩佩忙得焦头烂额,就提出愿意帮她一把,条件是不能因为公司的事情把家务耽误了。郑佩佩想都不想,一口答应。
从那天开始,她加倍努力,既要扮演好妈妈的角色,又要当好一名妻子:她要求自己一定赶在丈夫收工之前回家,他一到家,饭菜一定已经做好摆在桌上。孩子们的事情从来没麻烦过他,丈夫想怎么培养孩子,郑佩佩都照做。
除了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郑佩佩还要负责把几个孩子送到不同的地方去参加各种培训。与公司工作人员大大小小的会议,她只能安排在接送孩子的途中进行。送了孩子去训练,她得赶快回家煮饭,因为丈夫就快要下班回家。煮好饭她还来不及吃,又要去接训练完毕的孩子。
忙到没机会坐在饭桌上吃饭的日子,郑佩佩并不觉得苦,她说,“忙难不倒我,别忘了我可是劳动人民,有的是用不完的体力,越忙越起劲!”
郑佩佩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些烹饪节目或选美比赛,她开始带着团队去拍摄以华工血泪史为主题的纪录片。片子播出后大受好评,尤其看到这节目是本地制作而非版权购买,更觉得了不起。
尽管树立起了口碑,拍摄成本依然是问题。郑佩佩突然想到,既然可以跟台湾电视台购买节目,自然也就可以把节目卖给他们。
然而,这个想法遭到了原文通的强烈反对。他早就难以容忍郑佩佩为了理想而搞节目制作的行为了,“他认为我应该脚踏实地,好好地去拍烹饪节目,把每个月付十八台的租金赚回来,至少可以打个平手,成本小小地玩玩就算了,居然还要大搞制作,想卖回台湾、香港去,谁会买你的节目,谁会要你这种烂制作呢?”
郑佩佩不服气,坚持自己的想法。原文通大发雷霆,扬言要撤出郑佩佩的电视制作公司,“就这样在三分钟内,他就不但撤出公司,还让我从家里撤出去”。
郑佩佩深深地记得,那是1989年1月28日的晚上。她并不是没有后悔过,就在两人吵崩当天,郑佩佩走出门就开始责怪自己,“为什么火气那么大,如果能忍一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至少不会让孩子们从此要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
郑佩佩和原文通结束婚姻关系的那一年,原和玉还没满四岁。“离婚条件是他给我十万美元,让我继续保有我的公司,其他的什么我都不拿,我也可以在家里住到儿子满十八岁。”为了不影响孩子,他们协议不把事情告诉孩子和郑佩佩的娘家人。
之后,郑佩佩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除了去外地拍节目,她还跑到台湾、香港去卖节目。那时她对这段婚姻还存有一丝希望,“我以为只要华语电视能真正做起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缓和一些”。
终于,中国台湾一家电视台同意了购买郑佩佩公司的节目,却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为了通过他们的要求,郑佩佩在洛杉矶和台湾之间多次往返,足足折腾了大半年。
为了增加收益,郑佩佩还与唱片公司合作,帮他们拍卡拉OK伴唱带。调味料品牌的烹饪节目也还在继续。就算这样,公司依然入不敷出,而且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弥补资金的缺口。有个员工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只要每个月能借到两万元,把房租付了,把我们的薪水发了,你就能撑下去了。”
郑佩佩竟然当了真,开始到处去借钱。不仅如此,她还病急乱投医,什么邪魔歪道都信了,“有人告诉我是办公室前面那棵树挡了我的财路,我就把树给砍了。有人告诉我该去烧点纸钱拜拜小鬼,我就去拜了。”
资金上的窟窿越来越大,实在没有办法,郑佩佩只好宣告破产。本来破产了和所有的债务就了断了,但郑佩佩觉得这样太不负责任,便继续为国际电视频道主持《佩佩时间》,还为旧金山二十六台主持节目,用来抵销公司欠下的电视台时段费。
离婚后的头两年,郑佩佩和前夫还是住在同一屋檐下。没想到,前夫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全新生活,还每天带着新女朋友回家,让孩子们十分困惑。郑佩佩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那是一段无助无望的日子,郑佩佩到处求神拜佛,期望会出现奇迹,让她一觉醒来之后重新拥有全部的世界。但困境依然没有解除,郑佩佩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坏,坏到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她曾经跑到餐馆去跟别人说她可以当洗碗工,别人却只当她是开玩笑。
这时三个女儿都长大了,她们都鼓励妈妈出去找找机会。尽管不舍得扔下四个孩子离开家,但为了生活,1992年,郑佩佩又回到香港,决心重返银幕前工作。没有钱租房子,她就住到佛堂里。
郑佩佩与孩子们在一起
经纪人May姐帮她接到了几部戏,其中包括了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郑佩佩觉得自己没什么幽默感,担心自己演不好这类无厘头片子,但做了些功课之后,她也就有了信心。
接到《唐伯虎点秋香》的第一天通告,她早早就到了片场,做好装扮,梳好头,穿好戏服,坐在那里等。
拍摄过程中,因为巩俐碍于国际影后身份不愿搞笑,周星驰便让郑佩佩试试无厘头的演法。这虽然与郑佩佩过往戏路截然不同,她却欣然同意。反反复复试了许多个回合,终于诞生了经典的“含笑半步癫”。后来,她的戏份被越加越多,“我居然在这种机缘巧合里,变成了现在大家心目中的搞笑华夫人”。
郑佩佩与巩俐在《唐伯虎点秋香》片场
虽然郑佩佩自己愿意进行各类尝试,她的母亲却十分不解,“她不能接受,一向被她拿来炫耀的大明星女儿,已经不再是女主角,她比我更不能接受我已经开始演夫人了。”
郑佩佩的恩师胡金铨导演、师伯李翰祥导演也不能接受郑佩佩转向无厘头的戏路。在看了电影之后,两位大导演把郑佩佩找去狠狠地训了一次话。在他们看来,就算需要工作,就算再困难也不能不顾自己的形象。
无厘头的表演风格,让郑佩佩的恩师胡金铨导演、师伯李翰祥导演完全不能接受。
令两位大导演无法接受的还有一个细节:电影出来后,电影海报上郑佩佩的名字却极小极小,小到几乎找不到,“他们认为不管怎么样,我是个武侠影后,武侠影后东山再起怎么可以无声无息,还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呢?”
不过,第二天海报上就把郑佩佩的名字放大了,还写了“郑佩佩东山再起冲出江湖”。郑佩佩猜测,是因为观众反响好,公司主动加上了名字。
其实,在拍《唐伯虎点秋香》期间,郑佩佩还开拓了另一个副业,那就是写稿。这条“财路”,是同在剧组里的黄霑告诉她的。在另一位好友的穿针引线之下,郑佩佩在报纸上开了个专栏,开始了写作生涯。所以后来在拍戏等戏的间隙里,她和黄霑两个人都是边写边等。她说,“别的演员等的时候,只能赚一份,而我们却可以多赚一份,何等轻松愉快”。
郑佩佩和黄霑
“家里还有四张嘴在等着我”,成了那段艰难岁月里郑佩佩的最大支撑。《唐伯虎点秋香》成为1993年度香港电影的票房冠军之后,郑佩佩的片约越来越多。更不用说后来她还遇到了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凭借“碧眼狐狸”这个角色,她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轻舟已过万重山。
凭着为人母的责任感,凭着心中不服输的劲儿,郑佩佩绝地反弹,走出谷底。
再说回她的儿子原和玉吧:他的妻子得了癌症,治疗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这确实是巨大的困境。
然而,是不是已经到了必须要两次到网络上发起众筹、向陌生人伸手的地步?他有没有足够努力地去寻求工作,换取报酬?他有没有设法与他的三位亲姐姐及生父、其他亲朋等做好沟通,获得他们的帮助?
国内网友们不再能与他共情、对他不再信任,就是因为并没有看到他有过任何行动上的实质性努力。
郑佩佩仍然健在时,曾资助这个儿子去环游世界,也曾出资让她这几个孩子合作拍过音乐剧,在这个项目里,原和玉担任导演。她的妹妹郑小佩说,“佩佩出钱又出力,为了儿女,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她。”
可惜,就算郑佩佩对孩子如此无私无我,原和玉依然没有长出自己的羽翼。他身上流淌着郑佩佩的血脉,却没有继承母亲的品格与风骨,实在令人遗憾。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资料来源:《回首一笑七十年》 郑佩佩著。
来源:大象音乐空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