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吃晚饭的时候,婆婆突然说自己最近走路总觉得腿软,无力得很,站久了还会抖。我抬头一看,她手里夹着的还是那块三肥七瘦的红烧肉,嘴巴里嚼得香,饭碗里却没什么青菜。
吃晚饭的时候,婆婆突然说自己最近走路总觉得腿软,无力得很,站久了还会抖。我抬头一看,她手里夹着的还是那块三肥七瘦的红烧肉,嘴巴里嚼得香,饭碗里却没什么青菜。
她最近迷上了刷短视频里那些“大补食谱”,老觉得“老了就要补”,可她补的,除了脂肪,什么也没补到。她不知道,真正容易被忽略的,是她流失得越来越快的肌肉。
我家儿子调皮得很,喜欢偷偷在奶奶腿上挂着玩,婆婆有时候都站不稳。前几天他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奶奶拉了一下,差点摔倒。我心里咯噔一下,老年人一摔,骨头脆、肌肉少,恢复起来慢得很。肌肉少了,不只是看起来干瘪没精神,连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都出问题。
吃饭时我问婆婆今天走了几步,她说:“外面太阳那么大,哪敢出去走。”我从厨房拿出一小碗炒蛋,递给她,说:“你天天补这补那,其实最该补的是蛋白质。”老年人要保住肌肉,吃得对比吃得多更重要。
邻居王大爷前阵子摔了一跤,住了快一个月医院。他女儿跟我说,医生检查后说是“肌少症”,我听完一点儿不惊讶。年纪一大,肌肉就像沙子一样,从你身体里慢慢漏掉,你要是不管,它就不回来。
肌肉不是只有健身房里才有的事。我婆婆干了一辈子农活,以前走路带风,现在一楼上不去就喘,连洗澡都得人搀着。很多人把衰老当自然,有些退化,能守住。
吃饭吃得香不代表营养跟上了,尤其是蛋白质。很多老年人吃饭凑合,特别是早饭,喝点稀饭、啃个馒头就完事。这种吃法,一天三顿都吃得饱,肌肉照样流失得飞快。蛋白质吃不够,肌肉修不好,就算你走再多路都没用。
我给婆婆换了早餐,每天煮一个鸡蛋,配点豆腐脑或一小块鸡胸肉,再来点粗粮。她刚开始还不习惯,后来发现膝盖没那么酸了,走路也稳当了些。老年人光靠吃青菜可不够,蛋白质必须到位。
很多老人怕胖,不敢吃肉。其实人老了,代谢确实慢了,但肌肉少了,脂肪更容易堆。你越是不吃肉,越容易变成“干瘪型肥胖”,就是看起来瘦,实际脂肪比例高,肌肉却没几两。
我以前也是怕婆婆吃太多肥肉,后来才明白,关键不在于吃肉,而在于吃对的肉。鱼类、瘦牛肉、鸡胸肉、鸡蛋、豆制品,这些优质蛋白的来源绝不能少。
除了吃,动也得跟上。有一阵子我跟婆婆一起做饭后散步,她嫌慢,说腿累。后来我教她在厨房等菜煮的时候,两手扶着桌沿,做坐立训练或者抬脚练习。别小看这些小动作,累积下来,就是肌肉的救星。
光有走路还不够,肌肉需要刺激。像我婆婆这样的,每天擦擦地、提提水、弯弯腰,这些家务事其实就是很好的负重练习。关键是得有意识地动起来,别怕累,累的是肌肉,不是病。
我还给她买了那种轻便哑铃,教她坐着的时候练练手臂。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就能练。开始时她觉得累得慌,但后来说,“练完胳膊比以前有劲儿了,拧瓶盖都容易了。”
很多人不明白,老年人肌肉是“用进废退”。你不动,它就掉。掉了再想长回来,比年轻人难十倍。哪怕每天动一动,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太多。
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东西——水。我婆婆以前一天就喝两杯水,说不渴不喝。后来常常便秘,整个人也没精神。肌肉含水量高,水喝少了,肌肉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我现在每天提醒她,每顿饭前喝几口水,用保温杯泡点桂花茶或者麦冬水,她觉得有味儿就愿意喝。水分够了,肌肉代谢才顺畅,连关节也舒服多了。
说起麦冬,顺便提一句,我自己在调理家里人饮食时,会用一些温和的药食同源的材料来辅助,像黄精、山药、枸杞这些,炖汤时加点,不上火,还能滋阴养肌。这些东西虽然不神奇,但贵在日积月累。
老年人没必要天天补钙、补锌一大堆,补不对地方反而伤身。我婆婆吃了一阵子钙片,结果便秘得厉害。身体要的是平衡,不是靠片子撑起来的数字。
我有时候也会被问,家里老人健身用补剂吗?我答得干脆:蛋白粉可以吃,但得看情况。我婆婆牙口不好,我就选了乳清蛋白粉,每天早上用温水冲一小杯,加点豆浆,吸收快,对肌肉维持有帮助。
有人说那东西是年轻人喝的,其实只要消化得了,老人喝更有用。因为他们食量小,靠三餐很难达到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日常生活里,我还会注意让她多吃点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瘦猪肉、燕麦、糙米,因为这些能帮肌肉的能量代谢更顺畅,不容易疲劳,精神头儿也足了。
蛋白质要分散吃。我给她定了个小表,每顿至少要有一种优质蛋白。她现在都能自己念叨着:“鸡蛋、豆腐、猪肉今天都吃了!”肌肉需要稳定供能,靠一顿吃多没用。
我家老人现在每周一次去社区做简单的体测,量握力、测步速。这些不起眼的小指标,其实能反映出她肌肉状态好不好。她自己也觉得有成就感,看到数据在提升,比我说一百句都管用。
肌肉这件事,不是健身的专利,是每个老年人都得重视的事。我婆婆现在自己能上下楼,脸色红润多了,她说最开心的是“感觉自己还有劲儿”。老年人不是不能有力量,是很多人早早就放弃了维持它的机会。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皱纹,而是干瘪、无力、站不稳。我们可以接受老,但不能任由身体塌下来。只要方法对,肌肉还能守得住,日子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1. 中国营养学会.(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Cruz-Jentoft,A.J.,etal.(2019).Sarcopenia:revisedEuropeanconsensusondefinitionanddiagnosis.AgeandAgeing,48(1),16-31.
3. Bauer,J.,etal.(2013).Evidence-basedrecommendationsforoptimaldietaryproteinintakeinolderpeopl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DirectorsAssociation,14(8),542-559.
4. 张晔,王旭东.(2021).老年人肌少症的营养干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41(5),1029-1032.
5. Fielding,R.A.,etal.(2011).Sarcopenia:anundiagnosedconditioninolderadults.Currentconsensusdefinition:prevalence,etiology,and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onSarcopenia.
来源:胡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