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声明:本文所载内容源自佛经记载及传统典籍文献,目的在于进行人文历史科普,增进文化认知,不宣扬或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恳请读者朋友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阅读,取其精华,存其理性。
菩提达摩,这位来自天竺的高僧,为何要面壁九年?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语,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一千五百年前,在嵩山少林寺中,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东土禅宗初祖"的大师,在圆寂之前给弟子们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开示。
这段开示不仅揭示了修行路上的关键盲点,更道出了见性成佛的真实境界。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感叹:"达摩大师若不是以心传心,今人难得见性。
"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
话说贞观九年,这一年的深秋,少林寺内寒意渐浓。
达摩祖师已经在这里住持传法多年,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弟子。
这天清晨,达摩祖师突然召集门下四大弟子:道育、惠可、道副、尼总持。
四人来到达摩祖师的禅房,只见祖师端坐蒲团之上,面容安详。
祖师开口说道:"我在天竺时就预见到此方有大乘根器,这才千里迢迢来到东土。
这些年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就是为了等待有缘人。
如今因缘际会,你们四人皆已领受我的心法。
眼看我在此间的缘分将尽,你们且说说各自的见地。"
道育上前,恭敬合掌道:"依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此乃修行之道用。"达摩微微点头。
道副踏前一步说道:"依我所见,如今得见佛性,永不退失。"达摩默然。
尼总持上前禅拜:"我今所解,欢喜信受,不起他念。"达摩静静聆听。
最后轮到惠可。这位曾经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三天,直到断臂明志才得到达摩收留的弟子,缓缓起身,向达摩深深一拜,却是一言不发。
达摩祖师看着四位弟子,目光最后停在惠可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缓缓说道:"你们都已得我骨髓、皮肉、筋脉。"说着,他转向惠可:"尤其是你,得我骨髓。"
就在这时,寺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原来是一位身着破旧袈裟的僧人,不顾寺中僧众阻拦,径直朝达摩禅房走来。
此人名叫宋云,是朝廷派往西域的使者。
宋云见到达摩祖师后,立即跪地叩首:"弟子在葱岭遇见一位异域僧人,他让我转告祖师,说'此人得你骨髓,堪为东土法器'。弟子当时不解其意,今日特来请教。"
达摩祖师听闻此言,神色愈发安详。
他对宋云说道:"你且慢说。我问你,你在葱岭见到那位僧人时,他带着什么?"
宋云回忆道:"那位僧人手持一只草鞋,说是要将它带回天竺。"
达摩祖师听后,对众人说道:"那草鞋,正是我的。"
众人不解其意。
达摩接着说:"当年我来东土时,曾预言自己圆寂后三年,会有人将我的草鞋带回天竺。
如今看来,时候到了。"
众人听闻此言,不由得心中一震。
达摩祖师竟能预知三年后的事情,这是何等境界?
但见达摩祖师神色如常,继续说道:"我在天竺时,曾见一位得道高僧。
他告诉我:'东土虽有大乘根器,但人心浮躁,执相修行者众,得真法者寡。'
这话说得一点不错。"
达摩祖师看着门下弟子们,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即将圆寂,临行前有一段话要告诉你们。
这些年来,我看遍东土修行人,发现大家都在追求神通、感应,或是执着于经文字句,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就在这时,达摩祖师突然停下话语,闭目入定。
众人屏息等待,不知祖师接下来要说什么。
片刻之后,达摩祖师睁开眼睛,目光如电,扫视众人。
达摩祖师继续说道......
"修行之人,最大的盲点就在于向外求法。
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得到如来心印。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什么?就是说明了见性这件事,不在文字语言上。"
"你们看我这些年在少林寺面壁,为何要面壁九年?
就是要告诉世人,真正的修行在回归自心。
外相虽有,不可执著;文字虽好,不可沉溺。真正的见性是向内观照,认识自己本具的佛性。"
达摩祖师语气转为深沉:"我问你们,雪地里的寒冷能冻住月亮吗?
经卷上的墨迹能遮蔽虚空吗?同样的道理,世间一切境相都不能障碍你们的本心。
只是你们总是向外攀缘,被境所转,才会迷失自性。"
惠可听闻此言,不禁泪流满面。达摩祖师接着说:"见性成佛,不在他处。
你们要记住,一切现象皆如空花水月,唯有自性才是真实不虚。
悟得这个,才算真正把握了修行的关键。"
达摩祖师说到这里,语气变得更加恳切:"我来东土这些年,看到太多人在修行上走偏了路。
有的整日诵经拜佛,却不知返照回光;有的苦修六年,却不解放下执着;
有的广修功德,却不明白菩提自性。
这些都是修行路上的盲点。"
"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明心见性。
你们要记住,见性是当下直觉的事,不假思索,不落思维。
就像明镜照物,物来即现,物去即空,无有丝毫勉强造作。
这才是真正的禅法。"
达摩祖师说完这些话,又对惠可说道:"我传你的,是以心传心的禅法。
这个法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你要好好传承下去,莫让断绝。"
说完这些话,达摩祖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众人正在悲伤之际,突然听到一阵铃声从远处传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西域僧人正在山门外摇动铃铛。
这位僧人走进寺来,对众人说道:"我奉天竺摩诃罗法师之命,特来东土寻访。
法师说,达摩大师已经圆寂,让我前来迎接他的舍利。"
众人听后大惊,这才明白达摩祖师确实具有大神通。
但更让他们震撼的是,祖师临终前的那番开示,揭示了一个千古以来的修行盲点:见性成佛不在外求,而在返照自心。
惠可后来继承达摩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二祖。
他深深记住了祖师的教诲,将这个以心传心的禅法代代相传。
这个法门经过历代祖师的传承,最终在六祖惠能大师那里大放光明,形成了中国禅宗独特的见地。
达摩祖师的圆寂虽已过去一千五百多年,但他留下的这番开示,直指修行人最易落入的误区,揭示了见性成佛的真谛。
这些话语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启发着无数修行人的心灵,指引他们回归本心,认识自性。
正如达摩祖师所说,修行的关键不在外相,而在于明心见性。
当我们放下执着,返照本心,才能真正理解"菩提本自清净,只因妄想执着"的深意。
这才是达摩祖师留给后人的最珍贵遗产。
来源:柳烟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