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我最近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有时候它是恐慌,有时候是迷茫,有时候是焦虑的伪装。但不管哪一种,其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情绪:我还能赚钱吗?我还能有价值吗?
AI发展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何使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收益
【普通人还能变现吗?当AI铺天盖地,我们该如何不失真地赚钱】
“AI来了,我们还有活路吗?”
这是我最近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有时候它是恐慌,有时候是迷茫,有时候是焦虑的伪装。但不管哪一种,其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情绪:我还能赚钱吗?我还能有价值吗?
尤其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个到处都是“降本增效”、“智能替代”的世界,我们到底还剩下什么可以拿去交换、兑现、变现的?
我们今天不聊技术,不聊模型参数,不聊什么GPT5、Sora,也不聊平台流量红利。我们聊聊最根本的东西:
变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真的会被AI摧毁吗?
结论是——不会。
因为变现的本质,从来不是“技术”或“平台”,而是“你提供了别人需要的某种价值”。
换句话说:只要你能让别人感受到“被满足”,你就能持续变现。
所以,AI来了,我们不是无路可走;我们只需要重新出发,从“价值”这个原点重新认识什么是变现。
我们先从一个看似“离谱”的话题开始:
你们老家的腊肉,能变现吗?
如果它肉质好、香味足、没打针、烟火味十足、每一块都藏着小时候的冬天和灶火,那它就可以变现。
甚至不用你自己去做电商、做物流,你只要拍一段你爸翻腊肉的视频,让人闻着屏幕都饿,下面就有人问:“怎么下单?”
再往极端一点说:
你们家空气好,能变现吗?
能。如果你老家在云南的山里,早晨空气湿润、香甜,有野草、果树、露水和虫鸣的味道。你可以把它装进袋子吗?其实不能。但你可以拍出那种“空气”在你脸上掠过的感觉,你在山林里深呼吸的瞬间,让都市人看着就想哭。那就是“空气的价值感知”。
这不是笑话。这是真实的网络环境——短视频不贩卖产品,它贩卖感受;感受引发需求,需求引导变现。
所以第一个观点是:
变现的载体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它真实地触达了人的某种感受,就具备了价值交换的可能。
那AI会破坏这个逻辑吗?
不会。AI再强,它的本质也只是一个放大器、加速器、自动化器。
它无法改变的,是变现的根。我们要说的是第二个更本质的命题:
AI无论如何发展,变现的本质逻辑不会变,那就是提供了价值,满足了他人某种需求。
变现,不是“你做了内容”,而是“别人因为你做的内容,被满足了”。
他可能:
被你治愈了情绪;被你打开了眼界;被你启发了想法;被你种草了某样东西;被你提供了解决方案;被你带进了某种生活方式;
那你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价值锚点。这种价值,是他自愿为之付费、转发、点赞、下单的源头。这才是真正的变现,而不是“骗一次、卷一下、播完走人”。
而AI,恰恰可以协助你更精准地识别这种价值存在在哪,更高效地传达、更自动地延展。
那我们该如何使用AI来参与这个价值循环,从而实现真实的收益?
这就是第三个展开点:AI可以在变现系统中扮演三种角色,分别对应三种变现方式。
第一种:AI作为“效率工具”——降低你实现价值的成本
如果你已经有价值了,比如你擅长讲故事,擅长剪辑,擅长做美食,擅长表达,那AI可以大幅度提升你的变现速度和生产力。
写文案用AI优化,拍视频脚本用AI起草,自动配音、字幕、封面生成,甚至帮你规划每天拍什么、怎么排内容节奏。这就是效率层面的AI应用,它不创造你的价值,但帮你放大它。
很多人已经靠这种方式做出了“一个人顶一个团队”的效果,每天花3小时,做出日更账号,带货10W+,而且越做越轻松。
第二种:AI作为“内容源泉”——协助你创造出“能触发价值感”的表达形式
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有价值”,但每个人都有某种生活体验、有趣经历、独特感受。而AI可以帮你把那些你讲不清、想不明、表达不好的东西,提炼成一套“能让人共鸣的表达”。
比如你可以跟AI聊:“我爸怎么做腊肉的”,“我小时候在老家跳水的经历”,“我在夜里走山路的那种恐惧感”,它会从里面抓出关键细节、情绪节点、镜头语言、语气结构,让你拍出“像电影一样的生活”。
你提供了感受,AI帮助你包装;你提供了生活,AI帮助你讲好。这就构成了内容力,而内容力一旦稳定,也就有了商业空间。
第三种:AI作为“产品桥梁”——连接内容与收益之间的路径设计师
你有内容了,有人关注了,但怎么转化成变现?
这里AI可以协助你建模、规划、设计转化路径:
根据用户反馈判断该推哪种产品
根据数据推荐合适的变现路径:带货、知识付费、私域社群、赞助植入
自动生成转化文案、产品包装、引导话术
分析你受众的心理模型,推测他们愿意为什么付钱
AI帮你打通从“有人看”到“有人买”的那一公里,甚至可以帮你模拟不同商业模式的预期结果,降低试错成本。
这三种AI角色,分别对应:效率变现、内容变现、系统变现。普通人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阶段,选择适合的入口,从而不焦虑、不冒进地开启自己的变现旅程。
写到这里,我们要收束所有问题,回到一个最本质的提问:
一个可以持续变现、快乐变现的方式,究竟是什么?
结论是:
回到你的存在里,用你的存在自然创造价值,并得到价值提供后的能量回馈(也就是变现)。
变现不是逃离你是谁,不是演别人想看的角色,而是你终于允许自己是你自己,并愿意把这种存在感递出去,与世界交换能量。
你可以每天直播喂鸡、晒太阳、修房子;你可以用AI帮你剪辑、播报、写脚本;你可以把那些你以为没人会在意的生活碎片,变成别人的情绪栖息地。
你不需要做成别人的样子才值钱,你的存在本身就可以是价值的源泉。
这时候,变现就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你对这个世界最温柔也最真诚的回应。它不是压力,而是回馈。不是内耗,而是流动。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问:“我还能赚钱吗?”
我想对你说:别问“你能不能”,问“你是谁”。
当你回到自己的存在本身,赚钱这件事,就不再那么焦虑了。
它是你流出来的,不是你拼出来的。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来源:小茵科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