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都是被“气”出来的!看完这6大危害,别生气,气病没人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8:01 1

摘要:去年冬天,59岁的林阿姨经常觉得胸口闷,胃也总是隐隐作痛。家人带她做了各种检查,心电图、胃镜几乎都查遍了,却始终没查出啥毛病。林阿姨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气不顺”:家里小事、邻里琐事,她总是放心头,时常觉得气不打一处来。每次发火没多久,头疼胃痛接着就来。身边

去年冬天,59岁的林阿姨经常觉得胸口闷,胃也总是隐隐作痛。家人带她做了各种检查,心电图、胃镜几乎都查遍了,却始终没查出啥毛病。林阿姨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气不顺”:家里小事、邻里琐事,她总是放心头,时常觉得气不打一处来。每次发火没多久,头疼胃痛接着就来。身边亲戚都觉得她这是“气出来的病”。去医院时,医生也叮嘱她:有些病,真不是身体器官本身有问题,而是“气”出来的。

是不是很多人觉得生气伤身只是大家嘴上说说?可现实里,生气在健康这件事上,远超我们的想象。其实,许多医学研究和实际观察早已提醒:情绪波动,尤其是愤怒生气,的确能引发各种身体问题。有时候,那些反复发作却怎么查都查不出来的毛病,很可能就是“气”捣的鬼。

生气“气出来”的病,到底有多可怕?哪些危险你一直在忽略?接下来,给大家细细说说生气带来的6大健康危害。有几个你可能想都没想过。

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气得胃疼”“气到喘不过气”,不少中老年人甚至一激动就病倒。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研究和临床发现,情绪激荡尤其是长期爱生气,跟身体里的多个系统关系匪浅。

心血管系统出大问题

当人发火、生闷气的时候,身体下丘脑会释放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它们出现,血管会突然收缩,心脏负荷骤然加重。此时,血压容易飙升心率猛跳,心脏就像突然加大马力工作。医生常说: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发作前都跟“急火攻心”脱不开关系。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追踪数据显示,约95%的心脑血管急症患者,在发病前一小时内曾经历强烈情绪波动

胃肠遭殃,消化系统罢工

情绪波动大,会直接影响体内的植物神经。这套“自动驾驶系统”一被干扰,胃肠的蠕动和分泌功能统统乱套。例如生气时,胃酸分泌增多,可胃肠蠕动反而变慢,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各种“老毛病”。不少中老年人总感觉肚子不舒服,检查又没啥大问题,多半就是气出来的“神经型胃肠病”。

肝脏变“气包”,负担又重

中医说“怒伤肝”,其实也有科学道理。长期情绪压抑或者易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血流量减少,代谢效率下降。这样一来,容易聚脂肪、长肝结节,整个人也更容易疲劳乏力。现代医学还发现,肝部慢性疾病患者当中,焦虑抑郁情绪普遍比常人高。

乳腺增生,更多女性烦恼

不少女性,乳腺增生在月经前后症状加重,与情绪起伏密不可分。情绪持续波动,会影响多种激素的分泌,特别是雌激素水平易受影响,导致乳腺肿痛、增生,部分人更会周期性变重变痛。医生发现,情绪管理做得好的女性,乳腺问题就比容易焦虑、喜怒无常的同龄人少很多。

月经紊乱、子宫肌瘤找上门

女性每个月的例假,也跟情绪有大关系。慢性压力、经常生闷气容易让激素分泌一团乱,月经提前或推迟,都是家常便饭。数据显示,每10个月经紊乱的女性里,有7个都有明显情绪波动史。严重时还可能诱发子宫肌瘤、痛经、内分泌失调等更棘手的病。

免疫力下降,易感冒易发炎

情绪一垮,免疫系统就先掉队。生气的时候,身体会分泌过多压力激素,抑制免疫细胞的活跃度。长此以往,再小的病菌都更容易下手,什么反复感冒、皮肤问题、慢性炎症、甚至肿瘤风险都会跟着悄悄升高。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提示,长期心情低落或愤怒的人,癌症发生率高出常人近20%

有人总觉得自己脾气大是“真性情”,“发发泄心情好”。可真相是,发完火,心里情绪没解决,身体却悄悄“背锅”了。更难受的是,有些“气病”根本查不出什么具体器质性病变,一直拖着不治,累积到一定程度才突然爆发,让人防不胜防。

比如有些人“气”得肚子痛,胃镜却一切正常;有的女性明明例假总乱查不到大毛病,却怎么调都难好;有些中老年人莫名就头疼、胸闷、乏力,全科跑遍了没找出元凶。其实,没什么神秘诀窍,就是跟自己的情绪过不去。

林阿姨就是这样——一次次失眠、胃痛,见了各种专家都说问题不大,后来尝试调整情绪、学会和家人表达,“气头”没了,老毛病竟然慢慢缓解了。

无论男女老少,长期情绪不畅,迟早要吃亏。医生们常说:健康一半是心理,一半是生理,情绪管不好,病疼总不消停

谁都有发火、闹心的时候,可“气出病”这回事,能避免就别让它落到自己身上。专家和医生建议,如果你发现自己容易情绪激动,可以试试看这些“小妙招”:

自我暗示法
生气时,轻声告诉自己:这事不值得,让自己冷静十秒钟。暗示自己“生气伤身体”,慢慢学会自控。

深呼吸法
一发怒立刻停下来,深呼吸三到五次,感受气息进出身体缓慢变化。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帮助交感神经迅速降温。

记日记法
写下每日的情绪起伏、为什么会生气,慢慢可以看清自己的“气点”,下次就更好调节。

换时空
一有激烈争执,维护好距离,去阳台、楼下转一圈。走开几分钟再回头看问题,九成火气都能散掉。

运动疗法
适当锻炼,比如快走、太极、广场舞,能释放体内多余激素,情绪自然缓和。

亲友监督法
大方告诉亲近的人:“我有时候容易生气,你能提醒我一下吗?”有人陪跑,更容易改掉爱发怒的习惯。

其实,情绪管理不是要你一辈子“忍气吞声”。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把该“气”的事分清楚,该哄自己时就哄一哄,让情绪走健康路,身体自然更轻松。

健康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身体这会儿能撑得住,也许再多气一阵就撑不住了。患病和健康,一线之间,有时候就看你愿不愿意先善待自己的心情。

想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从懂得调节情绪、学着释怀小事开始吧。身体是自己的,气病没人替。有什么烦心事,慢慢解决,别再“气”出毛病来。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黄帝内经》
3.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情绪与癌症风险研究
4. 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关于情绪与慢性疾病关系分析
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情绪与健康:基本知识手册》
6. 《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7. 《现代人的情绪与健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来源:快嘴老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