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上10点多,王阿姨突然觉得自己的背部像被火烫了一下,刚开始还以为是平时做饭不小心被油溅到了,没太在意。可接下来几天,这种如同“电击”的针刺痛越来越频繁,还伴有密集的小水泡浮现,衣服轻微摩擦皮肤就像拿刀子刮。实在扛不住,王阿姨赶紧去医院。医生一看,说这是带状疱
晚上10点多,王阿姨突然觉得自己的背部像被火烫了一下,刚开始还以为是平时做饭不小心被油溅到了,没太在意。可接下来几天,这种如同“电击”的针刺痛越来越频繁,还伴有密集的小水泡浮现,衣服轻微摩擦皮肤就像拿刀子刮。实在扛不住,王阿姨赶紧去医院。医生一看,说这是带状疱疹,建议她立马抗病毒、止痛,晚一步就容易落下后遗症。
你可能听过带状疱疹,但没亲身体验过,就难以想象那种“刀割般”的剧痛有多可怕。一些网友甚至把它称为“会呼吸的痛”,有人形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比生孩子还难受,让人彻夜难眠、坐立不安。更让人头疼,这种痛有时能持续一年以上,甚至反复发作。
到底为什么有人更容易“中招”?有什么方法能提前预防,不落入“痛楚无解”的陷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些问题讲清楚,有些细节千万别忽略,尤其第2部分最容易被忽视。
大多数人体内其实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小时候得过水痘的人,病毒只是“睡着了”,没彻底消失。当你的免疫力跌下一个临界点(比如年纪大了,经常劳累、熬夜或压力极大时),这“沉睡”的病毒就可能复苏, 沿着神经分布,沿途引发一连串炎症和剧痛。
带状疱疹最大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疼痛。有人比喻是“闪电劈”、有人觉得“火烧、刀割”,每个人体会都不一样,但都极其难受。临床上,NRS疼痛分级法最高一级就属于它,能达“十级痛感”,轻的是麻木瘙痒,严重的如玻璃扎、蚂蚁咬、刀子割,连穿衣服都成折磨。一部分人即便皮疹痊愈,神经损伤还会留着,疼痛可持续一年,甚至超12年,被叫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这种“缠绕”身体的剧痛,实际和普通的“皮肤过敏”完全不一样。一个核心原因——带状疱疹病毒直接攻击神经,造成损伤。医学上这种伤害修复速度极慢,一旦落下后遗神经痛,真的是“防不胜防”。
带状疱疹其实并不稀罕,据公开数据,我国每年有约300万人患病,差不多三分之一成年人一生会发一次甚至多次。但问题是真正高风险的人群,很多时候自己都没在意。
第一类: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随着年纪逐渐增长,人体免疫力水平就会明显下滑,体内的病毒免疫监控越来越弱。大约年龄每上升10岁,患带状疱疹风险都会增加30%以上。数据提示,女性比男性患病风险还要略高。有研究显示,50岁人群带状疱疹发病风险显著上升,其后遗神经痛概率、康复难度也相应增加。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老人才有,50岁以后,保护好自己更关键。
第二类: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
比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哮喘、慢阻肺、高血压、恶性肿瘤患者等,这些疾病本来就会带来免疫力受损。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84%;慢性肾病、慢阻肺等长期炎症状态下,也会成为病毒反扑的“突破口”。另外,有些人因为长期服用激素(比如哮喘、风湿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人士),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红斑狼疮、HIV等疾病,也是高危人群。
很多时候,这些慢性病患者自觉控制得不错,却忽略了病毒其实就在身体里等着合适的机会。当劳累、感染、情绪波动、手术后等特殊时期,一下子免疫力掉下去,病毒就容易发作。
除了这2类人,还有一种群体也要提防:长期压力大、熬夜、营养不良的“亚健康”年轻人。现代生活节奏快,身体抵抗力下降,也是被盯上的潜在人选。
预防带状疱疹没有绝对保险的法门,可实践下来,下面4点非常有效,有的人可能只记得头一条,却漏掉真正关键的。
保持营养均衡,多吃优质蛋白质:鸡蛋、鱼、瘦肉、豆类等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碳水、蔬菜、水果要均衡,少吃生冷辛辣刺激食品。长期营养不足,病毒就更容易作祟。
每天适量运动,提升免疫力:走路、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有助于身体抗病,不要求强度过大,坚持最重要。身体好,病毒就不容易“找茬”。
规律作息,睡眠要到位:熬夜、失眠都能让免疫细胞“掉线”。即使只是烦躁、压力大,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其实很多案例就是在精神压力大时突然发作的。
积极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目前已有疫苗能有效预防病毒复活。尤其对于50岁以上高危群体,以及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能显著降低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风险。虽然国内目前部分疫苗选择有限,但建议大家了解一下,有条件的尽早接种,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保护措施。
此外,家里万一有人感染要注意隔离和卫生,避免与其直接接触创面。日常保持环境通风、勤洗手也有助降低传播风险。
别等“剧痛”盯上门才后悔。带状疱疹说来就来,恢复有时也要好几周,后遗神经痛更复杂。如果你发现身体出现单侧红斑、水疱、剧烈神经痛的情况,千万别硬撑,赶紧去医院正规诊治,抓住头3天黄金治疗期,能大大减轻后遗症可能。
带状疱疹其实并不可怕,但怕的是疏忽和无知。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关注身体信号,特别是上面那2类危险人群,给自己多留一道防线。健康不在远方,就在每天一点点的坚持。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这个病毒,一旦感染,就终身携带;而大部分成年人都感染过!》.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06-08
2.《一旦感染终身携带!超90%的成人体内都有这种病毒,年龄越大越危险,学会3招早预防~》.我是大医生官微.2023-03-06
3.《有一种剧痛叫做“带状疱疹”,7类人尤其要当心》.生命时报.2019-11-01
4.《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走出防护误区》.医学论坛网
5.《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提醒:这2类人易被盯上,做好预防》.今日头条
6.《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提醒:6类人易被盯上,积极预防》.今日头条
7.《有一种剧痛叫“带状疱疹”,专家:50岁后尤其要当心,积极预防》.今日头条
来源:耿医生讲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