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爆单6万+——天柱县数字引擎点燃乡村振兴新“菌”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7:13 1

摘要:8月27日,走进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肚菌包装车间,胶带撕扯的“哧啦”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埋首弓腰,分拣、封装一气呵成,成百上千箱羊肚菌堆积成山,箱体上的订单标签拼出一幅“快递地图”——“发往长沙”“寄往昆明”“直达福建”……

8月27日,走进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肚菌包装车间,胶带撕扯的“哧啦”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埋首弓腰,分拣、封装一气呵成,成百上千箱羊肚菌堆积成山,箱体上的订单标签拼出一幅“快递地图”——“发往长沙”“寄往昆明”“直达福建”……

在贵州天柱县蓝田镇的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里,这样繁忙的场景已持续了两个多月。截至目前,累计六万多单羊肚菌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一根细细的网线,就这样连起了深山与全国市场。

品质,是“爆单”的底气

羊肚菌,被称为“菌中之王”,其种植堪称“精细活”。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5~22°C之间,土质、湿度、光照、通风缺一不可。发鑫农业通过大棚模拟理想生长环境,从源头上把控品质。

“采摘要在菌盖完全展开时”“烘干要分阶段调温,锁住鲜味”“分拣得看大小、颜色、完整度,分出特级、一级……”公司负责人佘邵陵如数家珍。

该公司通过建设菌种制种、加工和烘干基地,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培育菌种,实现了菌种从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先后培育出菌六妹、菌七妹等系列菌种,亩产可达300公斤

正是这套接近严苛的标准,让蓝田羊肚菌在电商洪流中站稳了脚跟——不是靠低价“爆雷”,而是凭品质“爆单”。

直播,是新农人的新农具

近年来,天柱县的羊肚菌虽品质优良,但销售范围受到市场局限。

“从一开始就不是‘试试看’,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想借直播这个新渠道,把本地的特色产业、优质产品推出去,打响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在包装、品控、供应链等方面升级,让传统产业跟得上数字时代的步伐,让发展红利更直接地惠及群众。”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佘邵陵坦言。

一支以本地年轻人为主力的直播团队很快组建起来。他们不只是坐在镜头前,更走进基地,亲手种植、采摘、加工,把羊肚菌的生长故事、黔东南的生态传统、烹饪文化娓娓道来。

抖音、小红书、拼多多、视频号……多平台布局,加上大数据精准推送,蓝田羊肚菌迅速“窜红”。短短两个月内,这里已累计销售6万多单羊肚菌。在天柱县蓝田镇发鑫农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每天涌出3000多单快递,月销售额突破50万元!

物流降本、就业增收,是政企“双打配合”

“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多家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将物流成本降低了25%。”蓝田镇人武部长、副镇长王颖说。发鑫农业成功压低了运费,让利消费者的同时也提升了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电商链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车间里,四十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我以前在外面务工,现在在我们这里面,一个月也将近有三千多,也还能照顾家里面小孩各方面,真的很好。”正在包装的技术工人杨秋娥说。

2019年,蓝田镇引进发鑫农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试种300亩羊肚菌。五年过去,规模已扩大到1500亩,该公司带动镇内8个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参与种植,集体与农民实现“双增收”。

从“一粒菌”到“一条链” 是经验模式的推广

羊肚菌物流产业链延伸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专门的分拣、包装岗位,优先聘用当地村民,日均处理订单量3000余件,带动周边4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当初选择羊肚菌产业是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的决策,羊肚菌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适合我镇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天柱县蓝田镇人民政府镇长杨俊说。“我们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在发展种植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深加工产品。”

蓝田镇通过探索出一条“优质农产品+电商新思维+企业智慧发展+政府强力支持”的高效联动发展路径,成功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羊肚菌产业发展“蓝田模式”。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天柱县加大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在强化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群众阵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立足县域统筹规划发展布局,全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健全产供销“链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成功注册“侗鑫天籁”“蓝田羊肚菌”商标,蓝田镇羊肚菌入选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今年,天柱县种植羊肚菌5000余亩,天柱县以“小菌种”为契机,成功撬动了产业强县的“大发展”。

来源:贵州杨光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