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阳城县壮大茱萸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栽植茱萸树5万株,将在蟒河镇太行一号,西蟒路沿线的上桑林、下桑林、宫上、泥河、邢西、寺沟6个村进行规模化种植,并划分为四个标段组织实施,建成蟒河、河北等5个育苗基地。
阳城县是全国四大山茱萸种植基地之一和秦岭以北山茱萸最大产区。
目前,全县茱萸种植规模超2万亩、60万株,年产量超4500吨,年产值近亿元。
2025年,阳城县壮大茱萸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栽植茱萸树5万株,将在蟒河镇太行一号,西蟒路沿线的上桑林、下桑林、宫上、泥河、邢西、寺沟6个村进行规模化种植,并划分为四个标段组织实施,建成蟒河、河北等5个育苗基地。
此外,阳城县为全面推进山茱萸专业镇建设,正在加紧制定山茱萸产业奖补政策,组建山茱萸产业发展协会。
同时将以福南春为龙头,开发医疗医药高端产品,完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依托“科技小院”,推广“药食同源”理念。全力推动山茱萸饮品生产线投产,加速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
01、
据史料记载,阳城山茱萸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元至18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阳城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山区蝶河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1.7度,是国内山茱萸最适宜生长的地区之一。
阳城县山茱萸主要分布在蟒河、东冶、横河、董封、次营等山区乡镇,集中分布在蟒河镇蟒河、押水、上桑林、下桑林、宫上等村。
其中,蟒河镇是山茱萸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蟒河镇境内四周环山、沟部纵槽,山体由奥陶系片家岩、石美岩、灰岩和白云岩组成,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东部唯一的钙化型峡谷景观”,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蟒河山区腹地的出水洞(后大河源头),年出水量983万立方米,水质纯冷,富含多种做量元素,是矿泉水中的珍品。因此,蟒河镇素有“北方小桂林”、“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
蟒河所产山茱萸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其马钱昔、血色素含量高,属山类荣之上品。在这里,山茱萸与红豆杉、猕猴、大鲵(娃娃鱼)并称“蟒河四宝”,因此蟒河又称“山茱萸之乡”。
近年来,蟒河镇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山其英做文章,充分发挥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引导广大村民发展山茱萸规模化种植,助推山茱萸产业高质量发展。
02、
依托蟒河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阳城县逐步建成了山茱萸产业园、山茱萸育苗基地、博物馆、展厅、初级加工厂等。
2020年,在蟒河镇下桑林村建设山茱萸现代产业园,占地10亩,包括山茱萸博物馆、加工厂房、研发厂房、办公管理区、生活区及连接道路等附属设施建
2022年,在蟒河镇下桑林村投资201万元建设山茱萸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主要包括山茱萸保鲜仓储中心建设和山茱萸深加工基地前期建设等内容,为延长产业链条打下坚实基础。
同年,在上桑林村实施省级中药材提质增效项目,投资90余万元改建阳城县欣康园山茱萸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厂棚900㎡,晾晒场地300㎡,购买色选机、生物质锅炉、新式自动反板烘干机等设备。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山茱萸饮片100吨、青翘饮片50吨,提高产值30%;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增加就业45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
目前,蟒河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共计42万余株,年可采摘鲜果约2500吨。镇上还建立了8家中药材合作社和13家山茱萸初加工房,吸引了5000多名工人从事采摘和加工工作。山茱萸产业的年销售总收入达3000余万元,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柱。
通过种种努力,阳城山茱萸专业镇入选2024年11月确定的第二批市级专业镇名单。
03、
在发展山茱萸种植的同时,阳城县还积极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福南山茱萸)开发山茱萸全产业链发展项目。
据悉,福南山茱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山茱萸的深度加工和产品开发。
该公司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成立了山茱萸现代农业创新及应用研究院太原研发中心,完成了山茱萸罐头、饼干、固体饮料、化妆品系列产品、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试生产;完成了山茱萸植物饮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上市销售;完成了山茱萸博物馆的改造升级等。
该公司曾表示,公司已与同仁堂、天津红日等几家药企签订协议,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来源:世界晋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