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闻联播》播放了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潍县集中营侨民、英国短跑名将、援华国际友人李爱锐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荣誉,是对他跨越国界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抗战事业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以行动诠释国际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情怀的深切致敬。此次名录公布,不仅让李
近日,《新闻联播》播放了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潍县集中营侨民、英国短跑名将、援华国际友人李爱锐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荣誉,是对他跨越国界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抗战事业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以行动诠释国际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情怀的深切致敬。此次名录公布,不仅让李爱锐的抗战功绩被更广泛认可,也让人们得以更加聚焦潍县集中营。在这里,留存着李爱锐生命最后坚守与奉献的珍贵足迹。
李爱锐,这位出生于中国天津的苏格兰人,其人生轨迹本与潍县相隔万里。1924 年,他在巴黎奥运会上以 47 秒 06 的成绩夺得 400 米金牌,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享誉世界的体育明星。1925 年,从爱丁堡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李爱锐,毅然回到天津,在一所中学担任理科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爱锐积极投身援华事业。他被选派到河北肖张的同仁医院,参加抗日战士的伤病救治工作。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转运急需的医疗物资与抗战装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爱锐被关押至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直至1945 年病逝,他生命中最后时光在此度过。在集中营的艰难岁月里,李爱锐从未向困境低头。他利用自己的体育知识,为集中营里的孩子开设“露天课堂”,教他们跑步、打球。他还发挥自己的化学和医学专业背景,协助集中营内的医生照料病患,尽力减轻他们的痛苦。同时,他常常鼓励身边的难友,用坚定的信念传递希望。如今,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内,我们仍能通过史料还原这些历史场景:展柜里陈列着他当年用过的笔记本,墙上悬挂着他与难友的合影,一组组细节,生动再现了他在集中营中坚守正义、传递温暖的模样。
作为承载这段历史的重要场所,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内矗立的李爱锐雕塑,定格了他温和而坚毅的神情,仿佛仍在向参观者传递着力量;专题展览系统梳理了他从奥运冠军到援华战士,再到潍县集中营难友的人生历程,尤其着重展现了他在集中营内的抗争与奉献。每年,无数参观者来到这里,聆听李爱锐与潍县集中营的故事,感受他跨越国界的大爱精神。
李爱锐入选抗日英烈名录,是对其跨越国界、投身正义之举的最高礼赞。从奥运冠军到援华战士,他的选择打破了“英雄” 的身份边界 —— 证明英雄不必生于这片土地,却可以为这片土地的苦难挺身而出;也打破了 “抗争” 的形式局限 —— 他用课堂传递希望、用医术守护生命,让 “抗战” 不仅是硝烟中的冲锋,更是困境里的坚守与大爱。这份荣誉,更是对中国抗战 “国际维度” 的深刻铭记,表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无数像李爱锐一样的国际友人,用不同方式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他们的付出,早已融入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丰碑,成为人类共同反抗侵略、追求正义的精神财富。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但李爱锐的精神仍在潍县大地上回响。走进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我们读懂的不只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跨越国界的信仰与坚守,我们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着我们铭记英烈事迹,传承大爱精神,让这段发生在潍县集中营的抗战记忆,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来源:潍县集中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