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30日,以“葡萄美酒最新疆”为主题的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在巴州库尔勒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新疆历年规模最大的葡萄酒节庆盛会,本次活动不仅是新疆葡萄酒产业实力的集中展示,更吸引了宁夏、山西、甘肃、山东、吉林、北京等 6 个省(区、市)的9
2025年8月30日,以“葡萄美酒最新疆”为主题的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在巴州库尔勒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新疆历年规模最大的葡萄酒节庆盛会,本次活动不仅是新疆葡萄酒产业实力的集中展示,更吸引了宁夏、山西、甘肃、山东、吉林、北京等 6 个省(区、市)的90余家葡萄酒企业踊跃参与,成为连接全国葡萄酒行业的重要桥梁。
上千款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产品齐聚一堂,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多元魅力,也为新疆葡萄酒搭建了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优质平台。
01 辽阔疆域孕育西域葡萄酒根基
新疆,作为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广袤土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因其地处全球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成为我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和葡萄酒发源地之一,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从产业规模来看,目前全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20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近10万千升,葡萄原酒及葡萄蒸馏酒年生产能力更是高达55万千升,是我国最大的葡萄原酒生产基地。
产业布局上,早在21世纪初,新疆葡萄酒便开启转型升级,进入企业集群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4 + 2”产区格局——以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为四大主产区,以阿克苏慕萨莱思特色产区和南疆蒸馏酒新兴产区为补充。各产区依托独特的光热、土壤条件,产出的葡萄酒风格迥异,共同推动新疆葡萄酒产业向多元化、特色化迈进。
02 焉耆盆地:风土赋能的精品葡萄酒摇篮
本次葡萄酒节举办地巴州,其下辖的焉耆盆地产区,是新疆葡萄酒产业的核心力量,独特的风土条件赋予了这里的葡萄酒独一无二的品质标签。
乡都酒庄总酿酒师杨华峰博士
乡都酒庄总酿酒师杨华峰博士深入解读了这一产区的风土密码:焉耆盆地产区位于海拔1000-1200米的高山盆地,周边环绕着开都河、博斯腾湖以及广袤的戈壁高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狭长地形,进而产生穿堂风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在葡萄生长关键期产生显著影响——花期授粉坐果率降低,果串松散,亩产量远低于其他产区。
但低产恰恰成为品质的“催化剂”:葡萄果实得以充分积累风味物质,酿造出的酒体浓郁醇厚。毋庸置疑,低产量也推高了产酒成本。基于此,杨华峰博士认为,焉耆盆地产区的发展方向更适合聚焦精品葡萄酒赛道,以高品质的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树立独特市场形象。
巴州葡萄酒协会会长、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
如今,这一发展方向已结出硕果。巴州葡萄酒协会会长陈立忠在葡萄酒节上介绍,经过27年精心耕耘,焉耆盆地产区已建成40家精品酒庄,年加工能力近8万吨,培育出天塞、乡都、中菲、芳香、瑞峰等一批行业标杆酒庄,形成了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03 精品酒庄的多元化发展
在焉耆盆地产区的产业集群中,天塞、乡都、中菲三家酒庄凭借鲜明的特色,走出了各具优势的品牌发展之路,成为新疆葡萄酒的“代言人”。
天塞酒庄的品牌发展核心在于“坚守与深耕”。庄主陈立忠明确表示,酒庄始终坚持不轻易做贴牌的原则,将全部精力集中于自有品牌打造,以此保障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随着品牌影响力提升,天塞酒庄吸引了众多流通领域大商合作,通过严格的渠道保护政策和持续的品牌投入,构建起会员渠道、传统渠道、电商渠道、海外渠道并行的全渠道营销格局。同时,酒庄还通过生肖酒、霞多丽女神等 IP 打造,以及体育赛事、文艺活动赞助,进一步强化高端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
乡都酒庄构建了以葡萄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从种植到衍生开发的深度融合。在种植环节,酒庄坚持自主管理,拥有自己的专利整形方式,将每亩产量严格控制在300公斤,确保葡萄充分积累风味;酿造环节,除了高品质葡萄酒,还延伸出白兰地、蒸馏酒等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葡萄籽被用于开发保健品、护肤品、葡萄籽油等衍生产品,最大限度提升葡萄资源利用率,创造多元附加值。此外,酒庄还结合旅游资源,打造酒旅融合项目,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葡萄酒文化。
中菲酒庄以“品种突破”树立品牌差异,作为中国第一款马瑟兰葡萄酒的缔造者,其在马瑟兰品种的引进、培育、酿造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马瑟兰作为一种新兴的酿酒葡萄品种,具有浓郁的果香、柔和的单宁和良好的陈年潜力,中菲酒庄精准把握这一品种的特点,通过精湛的酿造工艺,将马瑟兰的特色发挥到极致,酿造出的马瑟兰葡萄酒口感醇厚、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和行业专家的好评,成为中国马瑟兰葡萄酒的代表品牌。
04 从产业根基到发展路径的全面升级
新疆葡萄酒产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既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也有清晰的前进方向,更有行业专家的专业指引,未来潜力无限。
从产业根基来看,焉耆盆地葡萄酒已形成独特优势:作为焉耆县“三红”(红番茄、红辣椒、红酒)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其与辣椒、西红柿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规模化种植、科技支撑和产业链延伸,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更重要的是,“焉耆盆地葡萄酒”在2024年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产区品牌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发展路径来看,文旅融合成为新疆葡萄酒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新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样的美食、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些元素与葡萄酒文化天然契合。通过将葡萄酒体验融入旅游场景,打造“美酒+美景+文化”的特色文旅产品,既能吸引更多游客,也能让新疆葡萄酒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酒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理事长王琦
对于产业未来,中国酒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理事长王琦在葡萄酒节论坛上给出关键建议:新疆葡萄酒产业要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把握时代脉搏,结合自身实际强化产区地理标识和风格特征,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正如王琦所言,新疆葡萄酒已实现从“散”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未来随着产区特色深化、品牌影响力提升、文旅融合推进,必将以独特的风土魅力,飘香丝绸之路,醉美世界舞台。
文、编 | 蓝茜
来源:葡萄酒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