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光走进2025年的春天,随着占地面积达数千平米的一座生态绿岛——换热岛,在汴水之畔,悄然崛起,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向世界宣告,我国最大“火电熔盐储热”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熔盐储热煤电灵活性技术研究应用项目主体建设全面完工。
这里是宿州。心灵归宿,幸福之州。
悠悠汴水,从岁月深处走来,流过广袤的皖北大地,如同一支悠长的弓弦,在平原母亲的怀抱,吟诵着、传递着千年不息的宿愿。
当时光走进2025年的春天,随着占地面积达数千平米的一座生态绿岛——换热岛,在汴水之畔,悄然崛起,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向世界宣告,我国最大“火电熔盐储热”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熔盐储热煤电灵活性技术研究应用项目主体建设全面完工。
3月,DCS系统带电完成。
5月,高温罐电机试转,首台熔盐泵带载试运。
2025年8月30日,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全国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顺利实现移交投产。
沉沉夏夜,暴风雨中的呼喊
宿州电厂熔盐储热项目,由一座换热岛和两座熔盐罐(高温、低温)组成,安徽电建二公司负责项目核心设施换热岛的施工。换热岛基础承台底标高为-4.7米,属于典型的深基坑施工,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宿州电厂前期为宿东电厂、宿州汇源电厂,坐落在繁华的北关老城区,是承载宿州城市记忆的地标性建筑,有着67年的悠久历史,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1.2万千瓦时双水内冷火力发电机组就安装在这里。一甲子风云,如今依然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着光与热的两台350MW热电联产机组,也早早投产于2012年。
时光更迭,多次的原址重建,老厂区综合管道支架距离换热岛基坑北侧仅有5米。一边是近在咫尺,运行中的电厂,一边是地下新旧杂陈,盘根错节的管路、管线,开挖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损失。位于基坑西侧、南侧的两个体型庞大的熔盐储罐,设计修改后,罐底标高各自垂直下移1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落差台阶,让零米下4.1米的深基坑,俨然成为了方圆数公里范围内的巨型“蓄水池”。
一次次的走进电厂资料室查阅档案,会同业主等相关部门,从运行到维护,彻底摸清地下设施的分布与走向,绘制图册。采取将原土面整体降低1.5米后,再进行钢板桩施工,降低挖方深度,同时,科学筹划,强化井点降水布置,让“蓄水池”始终保持干干、净净,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开挖有序推进,得到了来自业主、总包单位的一致赞誉。
2024年7月初,深基坑开挖顺利完成,进入承台施工准备。7月15日深夜,宿州突降暴雨。全市54个站点雨量超过250毫米,最大雨量457毫米,最大雨强65.8毫米/小时。新汴河出现流域性洪水。
夜色沉沉,暴雨如注,项目部租住的宿舍楼上,一声声呐喊撕破了雨幕。所有人快去现场,深基坑漫水了——短短几个小时,深达4米的基坑已全部灌满,雨点还在急骤地敲打水面,泛起团团冷冷的白光。刚刚完工的基坑,如果长期浸泡,后果不堪设想。
倾盆大雨之中,一道道身影飞奔而来,随着一声声号令,抽水设备迅速铺架,以最快的速度开始运转。机声轰响,照明敷设、挡土墙检查、钢板桩检查,次第铺开,如同一次完美的预案演练。到上午时分,深基坑基本恢复了原貌。一身疲惫的项目部工程部主任吕焘终于有空回拨了物业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由于车库进水,又没有及时赶来转移,你们的几台私家车已在水中泡了一夜。他也只是简单的“哦”了一声。
几十年不遇的大雨一连下了五天,宿州7座水库溢洪。项目部员工全体上阵,24小时坚守,深基坑最终安然无恙。2024年7月25日,换热岛基础承台及筏板混凝土浇筑工作,为项目建设落地按下了“快进键”。
青春回响,“光与热”的呼唤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宿东电厂12MW机组,到2004年宿州汇源电厂135MW机组建设,到2012年宿州“上大压小”2×350WM热电工程高效投产,一代代安徽电建二公司人用智慧和汗水,播撒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
宿州电厂地处城市主城区,是典型的城市热电厂,两台装机350MW的火电机组肩负着城市供电和供热的双重任务。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调峰发电已日趋常态化,发电与供热原有的“双赢”局面,因机组频繁启停,而变得矛盾重重。让长期以来背负沉沉的老电厂,更加举步维艰。
熔盐储热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具有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大、运营成本低等优势。相当于为发电机组加装一个“充电宝”,通过两座190-390℃盐储罐,提前向熔盐中储存热量,能够在供热能力不足时及时释放,有效解除供热对机组的束缚,最终实现电力和热力24小时稳定不间断供应。
该项目为我国自主研发,拥有世界最大GWh级高效热电解耦熔盐储热系统成套设备;首次攻克煤电-熔盐系统储、放热协同调节策略难题;弥补国内煤电供热机组助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短板,填补了国内三元熔盐研究应用方面的多项空白。
重回老战场,再迎新挑战。
如同健康的人体血液循环需要低盐饮食。庞大而复杂的熔盐储能系统对管道支架安装质量,管壁均匀光滑、管腔通畅,管道焊口、阀门无阻塞、泄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与火电厂蒸汽管道不同,持续流动的,液态的熔盐,一旦受到尘渣杂物或空气阻力影响,形成固结,好似人体中形成“血栓”、“梗塞”,在390℃高温冲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熔盐储能与煤电机组的耦合,没有现成的样板,我们就要做最好的样板。要下大功夫钻透图纸,吃透工艺,掌握新技术,所有工序务必万无一失。安装工作伊始,项目部便提出了明确要求。
被项目上誉为“学习型劳模”的赵东,是项目锅炉专工。十年电厂检修运维工作经验,培养了小伙子迎难而上的“冲劲”,锲而不舍的“钻劲”。春节到国庆,所有的法定节假日,都成了他的学习日。平日里,从安装到调式,他把吃饭睡觉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现场。有问题问赵东,他懂的。成了同事们之间的美谈。
95后技术员刘杨,在师傅因工作调离宿州项目后,义无反顾,独自担当起热控专业的后续安装技术负责,在单体调试和分系统调试中大展身手,以一双善调“疑难杂症”的双手,赢得了上上下下的信任,快速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热控专工。
在全国首个的熔储平台上,快速成长,让青春绽放出更大的光与热,成为了项目团队的共识。
2025年7月17日,熔盐储能项目首次实现对外供热。
7月30日至8月2日,连续三天主再热蒸汽管道吹扫,打靶质量优良。
8月30日,熔盐储热项目正式移交投产。
熔盐储能项目的投产,让宿州电厂机组在满负荷运行时,可连续供热4小时;在30%额定负荷下,可连续供热5小时。对外供热能力达410吨/小时,较原来供热能力提高了260吨/小时。每年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约1.28亿度,折算每年减少3.2万吨标煤使用量、减少碳排放约8.5万吨,并可增加供热能力220万吨/年。
汴水之畔,老厂展新颜;熔智熔创,绿储焕新天。
文:葛广安 图:周曙光、孙亮
来源:新能源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