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陪老母亲在郑州楚氏骨科医院做康复的这些天,我心里常常泛起一阵懊悔:要是能早点知道康复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三次手术后,母亲又怎会遭受那么多的罪呢?这段日子的亲身经历,不仅见证了母亲身体逐渐好转,更给我们全家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术后康复”必修课。
陪老母亲在郑州楚氏骨科医院做康复的这些天,我心里常常泛起一阵懊悔:要是能早点知道康复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三次手术后,母亲又怎会遭受那么多的罪呢?这段日子的亲身经历,不仅见证了母亲身体逐渐好转,更给我们全家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术后康复”必修课。
从“躺养”到“专业练”,母亲的变化藏着康复的真相
去年一年,老母亲接连遭遇三次骨折,涉及尾椎骨、股骨头和肋骨。三次手术之后,满心自责的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给予她无尽关爱与孝心,天真地认为只要好好养着,身体自然就会康复,便让她长期卧床,减少活动。结果,每次骨折后卧床三个月,一年里意外摔伤三次,她整整躺了一年之久。当她终于能坐起、下地时,我们满心欢喜,可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一击,她走路愈发不稳,步伐蹒跚,稍微多走几步就喊疼,甚至连自己穿衣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困难重重。
直到郑州女企协年会,邀请男性优秀企业家组成男团时,我有幸结识了郑州楚氏骨科医院的院长楚天元。他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我们:“骨头接好了只是第一步,肌肉力量、关节灵活度、平衡能力这些‘软功能’不恢复,人还是站不直、走不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们将母亲送到这里进行康复治疗。仅仅过了几天,令人惊喜的变化就出现了,她能够扶着扶手绕病房转两圈了,而且不是勉强支撑,是真真切切地比以前稳当许多,眼中也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这让我彻底领悟到:术后康复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额外之事,而是与手术同等关键的“后半程战役”。仅仅依靠“躺养”,肌肉会逐渐萎缩,关节也会变得僵硬,即便手术再成功,也可能前功尽弃;仅有爱与孝远远不够,唯有通过科学训练,才能让“接好的骨头”真正转化为“能够正常使用的身体”。
楚氏骨科的“康复细节”,让我们看到专业的力量
在楚氏骨科的这段日子,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把康复做到骨子里”。
刚入院时,医生并没有急于让母亲练习走路,而是先用专业仪器测量肌力、检查关节活动度,甚至让她尝试“从椅子上站起来”这样看似简单的小动作。楚天元院长解释说:“只有先清楚地知道‘哪块肌肉没有力气、哪节关节转动不灵活’,才能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后来我才了解到,这被称作“功能评估”,它就像是为康复之路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导航图”,让每一步康复训练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母亲是股骨头术后康复,康复师为她精心设计的训练步骤条理清晰。首先练习肚子和腰的“核心力量”,据说这能够稳住身体,避免走路时摇晃;接着逐步练习腿部的负重,从最初踩秤10斤慢慢增加到30斤,循序渐进;最后才开始练习平衡和走路姿势。这与我们在家时盲目地让母亲锻炼截然不同,以前我们要么不敢让她动,要么让她进行不恰当的运动,结果反而让她感到疼痛。
母亲年纪大了,练习一会儿就容易烦躁,总是说“我不行”。护士每次都会温柔地握住她的手,鼓励道:“奶奶您今天比昨天多抬了5厘米,真棒!”康复师还特意绘制了卡通图,把每个动作都分解成通俗易懂的表述,比如“像端饭碗一样抬胳膊”“像踩蚂蚁一样轻轻踩地”,即便是不识字的母亲也能轻松理解。住院的这些日子里,病房里听不到冷冰冰的指令,更多的是“慢慢来”“再试试”这样温暖人心的鼓励话语。原来,康复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对心灵的抚慰。
作为家属,我们终于悟透这几件事
首先,别让“心疼”变成“耽误”。以前我们总觉得“让老人多休息”就是孝顺,现在才明白,我们错得离谱。医生告诉我们,骨折后肌肉每天都在萎缩,如果错过了前3个月的“康复黄金期”,想要再恢复就难上加难了。如今我终于懂得,科学的训练并非是在“折腾”老人,而是在帮助他们少受罪、早日康复。
其次,康复不是“花冤枉钱”,是“给生活买单”。一开始,我们也曾犹豫过,觉得康复费用是一笔额外的支出。但当看到母亲从“离不开轮椅”到“能自己去厕所”,我们才真切地明白,这笔钱花得太值了。她不用再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看我们的脸色求助,我们也不用时刻提心吊胆,生怕她再次摔倒,一家人都如释重负。能够自己吃饭、走路,这份尊严和自由,远比金钱更加珍贵。
再者,选对医院,能少走太多弯路。楚氏骨科医院最让我们感到安心的,是它提供的“骨科+康复”一条龙服务。这里的康复师都具备扎实的骨科知识,清楚地知道哪些动作不能做、哪些需要重点训练,这种“专业闭环”,让我们在母亲的康复过程中感到特别踏实。
看着母亲一天天好起来,我满心都是喜悦,同时也特别想把这段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术后康复千万不能等待,更不能自己盲目地瞎练。如果您或家人正处于骨折、关节术后恢复阶段,一定要尽早寻找像楚氏骨科医院这样拥有专业康复团队的地方。
楚天元院长说过:“医生的责任不只是把骨头接好,更是让患者能重新站起来、好好生活。”这句话,我们在母亲的康复变化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愿每个受伤的身体,都能找到正确的康复方式;愿每个家庭,都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团圆。康复这条路,只要选对了,幸福的好日子就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薛荣,现任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中共二十大代表。1994年带领16名下岗职工创办圆方公司,2002年推动成立企业党支部并发展为集团党委,提出“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党建模式,创新“四个联系、四个延伸”工作法 。她创办《薛书记有约》工作室及网络平台宣讲党建知识,坚持每日播报微党课超3000期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率党员突击队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其事迹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 。企业累计培训安置30万下岗工人及困难群体,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来源:平安河南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