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沂蒙山》——让更多人听见沂蒙山的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6:43 1

摘要:歌曲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不是我们凭空写下的,而是从这片土地的泥土里、从淳朴乡亲们讲不完的故事里、从绿水青山自由呼吸的声响里 , 自然生长出来的。

作词:史 洁 山东师范大学

作曲:王旭玲 平度一中

演唱:于小青 山东理工大学

英文译者:邹咏梅 山东警察学院

出品:山东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

Author’s message

家在沂蒙山

土地的脉搏里,续写沂蒙的新歌

歌曲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不是我们凭空写下的,而是从这片土地的泥土里、从淳朴乡亲们讲不完的故事里、从绿水青山自由呼吸的声响里 , 自然生长出来的。

作为山东人,沂蒙山于我从来不是地理名词。小时候听《沂蒙山小调》,红嫂用针线缝月光的故事、小推车碾过雪地的声响,早就在心里扎了根。当决定把这份情感写成歌时,我知道不能只唱“红色符号”——那些故事太厚重,得让它落进具体的生活里。在多次来院东头,在沂蒙看老碾盘转着旧时光,听茶农说“南茶北引”的艰辛,在纪念馆里摸过带锈的弹壳,也在蒙山龙雾茶博园见过智能化炒茶机的轰鸣。这些碎片慢慢拼凑出答案:沂蒙精神从来不是过去式,是“石缝里扎的根儿”的韧劲,是“老煎饼卷着风雪霜”的坚守,更是“新茶园绿满梁”的新生。

创作时总想着,要让民歌的魂活着。沂蒙小调里那种“对着群山喊”的赤诚,是最珍贵的基因。 所以副歌里“热辣辣的山歌喊出来”,不只是写声音,更是写这片土地的精气神。而“红嫂的针线缝月光”,是想把宏大的历史拉回寻常日子——英雄主义从来都藏在一枝一叶、一针一 线、一字一句的坚守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写这首歌时,我深深体会到: 所谓传承,就是让“中国红”从概念变成“根脉里淌着”的温度,让“沂蒙魂”从故事化作“一跺脚震得山河响”的力量。在蒙山龙雾的茶园里,在传统炒茶技艺与智能技术融合的生产线上,在院东头这片热土上我看到了土地的脉搏。创作就是跟着土地的脉搏走,把昨天的故事、今天的奋斗,,都唱成明天的小调。

最后想说,我们不过是个记录者。真正的创作者是沂蒙山的父老乡亲们,是沂蒙山的日头与春芽,是茶农的汗水与红嫂的针线,是每一个把日子过成歌的沂蒙儿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声音收集起来,让更多人听见——沂蒙山的歌,一定会唱响更美好的明天。

沂水旅游 官方微信

来源:沂水旅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