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VS自贸港,一字之差,差在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6:40 3

摘要:“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

01

啥是自贸区?

FREE TRADE ZONE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们这里所说的“自贸区”,指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不是自由贸易区。

根据《商务部 海关总署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表述的函》(商国际函[2008]15号):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

举个例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具备“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的某些特征,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

举个例子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Guang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02

啥是自贸港?

FREE TRADE PORT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首次提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随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明确了自贸港概念,“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举个例子

海南自贸港(Hainan Free Trade Port)、香港、新加坡

03

自贸区、自贸港比较

COMPARISON

通过概念比较,自贸试验区与自贸港一样同属于FTZ的范畴,即“境内关外”的区域。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均形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但在具体的海关监管执行上有一定差别:

此外,自贸港相较于自贸区还具有以下特征:

划定区域更广阔:一般自由港通常设在海港或空港城市,且一般包括整个城市,而自贸区一般仅在城市周边划定的区域。

“自由”范围更广泛:除了贸易自由外,自贸港还包括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雇工自由、经营自由、经营人员出入境自由等。

贸易管制更简化:自贸港在一线将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有望实现不报关、不完税、转口贸易也不受限制等。

政策安排更丰富:在探索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国家已经在市场准入、金融制度、税收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安排。

改革实践更深入:我国自贸区是基于国内已有管理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对外开放新制度的试验,海关只有被授权才能在自贸区改革。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则是直接对照国际典型自由港的通行做法,一开始就要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航运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经济支撑更强大: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建设方案中,均提到“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中,则“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很显然,自贸港建设需要更强大的经济支撑。

自由贸易港与保税区、自贸区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概念共性

保税区、自贸区、自贸港,看似名称不同,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涵,即都属于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域。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即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以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管理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如下图所示:

2.保税区、自贸区、自贸港之间的区别

(1)保税区、自贸区、自贸港的功能类型差异

开放程度经济功能区功能类型低→高保税区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商品展示出口加工区保税加工+出口退税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港区跨境工业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专用口岸保税港区保税区+加工+保税物流+口岸功能综合保税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服务业开放+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自由贸易港金融开放+要素流动


(2)保税区、自贸区、自贸港之间的区别

区别保税区自贸区自贸港(以海南为例)监管力度不同货物入区前须在海关登记,保税区货物进出境内、境外或区内流动有不同的税收限制在海关辖区以外的、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地区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储存时间限制不同货物存储有时间限定,一般为2—5年货物存储期限不受限制货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点货物管理方式不同保税区内的货物是“暂不征税”,对货物采用账册管理方式考虑货畅其流为基本条件,多数自由贸易区采取门岗管理方式,运作手续更为简化,交易成本更低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制度功能作用不同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起中转存放的作用,对周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一般是物流集散中心,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桥梁”;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兼顾城市和农村,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需融合发展关税优惠政策不同个别免税,个别保税自贸区没有零关税,关税有一定幅度的优惠,但由不同项目决定货物贸易方面,实行零关税

税收优惠不同

按照不同货物或物资减收或免收进口、出口关税,免征增值税

根据企业类型及注册资本,实行“一免两减半”或“两免三减半”政策

1.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

2.对海南的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在2025年前新增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3.对在自贸港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部分,予以免征

4.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每人每年10万元

注册流程不同需要审批需要审批实行“非禁即入”,除非有强制性的标准和法律的禁止,原则上对企业实行备案制、承诺制,承诺符合条件就可以开展业务

三、盘点世界四大自由贸易港

1.中国香港港

香港港位于珠江口外东侧,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自由港成立于1841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单一的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集金融、贸易、工业、航运、旅游、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样化的自由贸易港。

香港港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它具有自由口岸的功能,可以带动中转贸易、海事补给和船舶修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由于它基本上免除关税,可以充分发展免税出口工业,因而可以收到出口加工区的功效;三是由于它免征商品的进口关税,能形成价格低廉的国际购物中心,并由此带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上述几项经济活动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为推动中国香港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的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Straits of Malacca)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第二大的港口。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业区裕廊码头建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新加坡港是新加坡各个自贸港口的统称,其占据了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各个航运要道,加之基础设施完善使其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

如今,新加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口,是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交汇处,港口网络四通八达,是欧洲名副其实的“中转站”,全球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鹿特丹港有完善的海关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保税仓库区域内企业在海关允许下可进行任何层次加工。港区和各个工业区内的物流配送基地可为集装箱货物的仓储和配送提供最完善的增值服务。在管理机制上,鹿特丹港实行储、运、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允许保税仓库区内的企业对存储的商品进行加工,提高货物附加值,再将货物运往欧洲其他国家。

4.迪拜港

位于阿联酋东北沿海,濒临波斯湾的南侧。又名拉希德港(MINA RASHID),并与1981年新建的米纳杰贝勒阿里港(MINA JEBEL ALI)同属迪拜港务局管辖,是阿联酋最大的港口,也是集装箱大港之一。迪拜港口在世界港口行业比较有闻名,该港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点,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尤以转口贸易发达而著称。

迪拜港实行自由港、海关、自贸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港口内海关、银行、公安等机构均统一管理、统一办公,分工十分明确且流程高效。迪拜实行“1+N”的发展模式,即一个自贸区结合N个特色贸易城。例如定位于工贸加工型的杰贝阿里自贸区,自贸区内包含物流中转、进出口贸易、生产加工再出口等业务,网络城、五金城、珠宝城等特色贸易城则在自贸区附近布局,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实现了特色产业飞速发展。

四、海南自由贸易港

1.基本介绍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按照中央部署,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央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2.发展目标

按照中央部署,海南要努力成为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着力打造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根据规划,海南将在城乡融合发展、人才、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国有企业等方面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步走战略

(1)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

(2)2025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3)2035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4)到本世纪中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成为综合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领先的地区。

3.展望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有利推动下,未来海南将集聚生态、贸易、科技和旅游等高端产业,成为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内地面向世界的主要窗口。

参考资料:

《商务部 海关总署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表述的函》(商国际函[2008]15号)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站:《自贸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区的概念厘清》

中国改革报:《一图读懂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线二线管理模式》

江苏省商务厅网站:《问:自由贸易区(FTA)与自由贸易试验区(FTZ)的区别有哪些?》等

来源:殊书观察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