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高172+,大专学历,月入5千,有套小房子和代步车,长相顺眼不油腻——这要求高吗?"
最近帮35岁的表姐复盘相亲经历,听完她的择偶标准我直接愣住了:
"身高172+,大专学历,月入5千,有套小房子和代步车,长相顺眼不油腻——这要求高吗?"
可当我掏出计算器一顿猛算,结果让人窒息:
100个适龄男性里:
• 身高达标:50人
• 学历过关:剩25人
• 收入合格:剩12人
• 有房有车:剩3人
• 颜值在线:最终1.5人
三大认知陷阱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普通男"遍地都是?
1️⃣ 幸存者偏差:你刷到的"优质男"都是算法推的爆款,就像觉得小红书人均爱马仕
2️⃣ 沉默的大多数:月薪3千的厂哥不会晒工资条,165的男生很少发全身照
3️⃣ 影视剧洗脑:偶像剧男主人均180cm/年薪百万,现实却是相亲局坐满女生
婚恋市场的"女儿国现象":
• 北京某公园相亲角:女男比例7:3
• 二线城市婚介所:女会员是男会员2倍
• 根本原因:达标的男性早被"抢购一空",剩下的根本不敢进场
麦穗给姐妹的实用建议
调整预期:把"必须项"改成"加分项"
扩大圈子:制造业男生比互联网更"保值"
抓大放小:能挣钱和会疼人往往不可兼得
最后说句扎心的:现在婚恋市场就像早高峰的共享单车——你觉得普通的那些,早就被人扫码骑走了。与其等着捡漏,不如先下手为强!
"你遇到过达标的'普通男'吗?"
来源:麦穗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