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十岁,这个年龄听起来有点吓人吧?一提起“八旬老者”,不管是东北大爷还是南方老太,第一反应不是佩服长寿,而是心头一紧——“我能活到那时候吗?”可数据很现实,根据最新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悄摸摸来到78.2岁。这么一算,八十岁已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
活到八十岁,是场修行还是一地鸡毛?
八十岁,这个年龄听起来有点吓人吧?一提起“八旬老者”,不管是东北大爷还是南方老太,第一反应不是佩服长寿,而是心头一紧——“我能活到那时候吗?”可数据很现实,根据最新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悄摸摸来到78.2岁。这么一算,八十岁已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终极考题。可是,活到了八十,拥抱久违的自由岁月,到底是享福,还是自个儿和世界过招?这一场人生终局的大戏,究竟该怎么演?有人说,八十岁最大的敌人不是死神,是孤独,是病痛,是那种回头望去“啥都一场空”的茫然。真就这样吗?咱今儿个就掰扯掰扯,八十岁这点儿事儿——结局绝对比你想的有意思。
世上总有一种“误会”叫等我熬到老,必然是皇帝过小日子。我们身边不是常听到吗?“老哥,攒点钱,等俺退休买辆房车出去浪!”“大姨,退休了去三亚候鸟生活多美!”可真到岁数了呢?翻翻手机通讯录,没几个能随叫随到逗乐儿的老伙计;大冬天盼孩子回趟家,结果消息一刷“爸妈,这周还加班,改天哈!”到头来,想象中“老有所依”,现实里变成了“老有所独”。东北话咋说?“人活一辈子,总得尝尝啥叫一地鸡毛。”你以为自己是老年庄主,其实家里静得能听见钟表滴答,兜里银行卡余额倒是不少,就是没人一起吃顿热饭。这还不是最糟的——不仅身边人日渐稀少,健康这家伙也爱“临阵脱逃”。年轻时饮酒唱歌、日夜拼命,觉得啥都松手可惜。老了呢?一场流感能把你收拾得服服帖帖,饭都不敢多吃一口,生怕血糖吓唬了自己。曾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大人物”,最后连楼下遛弯儿都要人搀。讽刺不?谁都没骗你——八十岁的确挺难熬。
这事也轮不到抱怨命运不公。你老王年轻时开公司,生意做得飞起,朋友圈子大得自己都数不过来。四十五岁退休,想着“下半场该轮到幸福接班了吧?”结果老婆嫌他整天杵在家“占地方”,儿女都在外地打拼,老朋友三天两头住院。毛估估到他七十多,微信步数都没破过两千——太难了。也有老李这样极简派,年轻时就只爱回家呆着。到了晚年,看起来没那么落差大,就是身体每况愈下,天一冷腿一疼,天一阴心一堵,只能自言自语“唉,这不就是活着嘛!”你不同人到了晚年,其实都得为那个叫“孤独”和“无力”的现实补上一课。社会上呼声一大片子女应该多陪陪父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是空话嘛。可说归说,儿女工作压力山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听着动情,行动上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老百姓最现实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不求孩子富贵荣华铁饭碗,只想有人常回家吃顿饭,给句嘘寒问暖的消息。但世道偏偏很矛盾,谁不是一边想陪父母,一边为生活东奔西跑?老了的人自己悄悄在心里盘算能不能多囤点药,放点存款,少给孩子添麻烦,就是赚了。
可事情到这,还真不是个体努力就行。你以为靠自己能扛住所有“凄风苦雨”?还真不一定。社会福利再好,养老院再高级,孤独还是那个“钉子户”——赶都赶不走。很多老年人看起来“表面平静”,其实内心复杂得很。每天盯着窗外大树发呆,想着“要不我学点啥新东西?”但生活本身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学会“高科技”,不是按钮按错,就是密码忘光。更别提疾病随时来敲门,说来就来,毫不讲理。老李刚学会视频通话,结果眼花看不清,刚兴奋完又开始兜兜转转地失落。很多老太太闲下来,打理花花草草、织个围巾,最后还是忍不住叹气“活着这么难,咋就没人懂呢?”一些孩子倒挺孝顺,一放假就带老人旅游,看起来家庭其乐融融,朋友圈发个“全家福”点赞一大片。但真心话呢,完全依赖孩子和家人,能依靠几年?万一生场大病、失去自理能力,最常听到的其实还是“托老所”、“护理员”三个字。这时候,再多的荣誉、积蓄、地位,都比不过能自己抬胳膊、下床走路来的实在。那份无力感,把很多八十岁的志士豪情“打包寄回了小时候”。
可是!还能翻个盘!等人真到八十,突然放下了许多牛脾气,心里说不准还有种独特的洒脱。你有没有注意,那些看着安静淡定的“老顽童”,往往懂得“该放下就放下,剩下的咱不较劲”。多少人年轻时攀比荣誉、财产,老了才发现,这玩意儿到最后“都没啥用”。钱,是好东西,可治不了孤独。这时候的牛人大爷大妈,比你想象中更敢于独处,敢于和自己和解。他们懂得“能自己擦个地、做两口饭,就是天大的福气”;能起身打盆水,推开窗看看太阳,已经是值回票价的大事。有的老头老太还能重拾旧爱——下棋的下棋、画画的画画,学点手机拍照、短视频,时不时还能在社区广场一展歌喉。你别说,现在“广场舞一枝花”,大多就是这些被生活磨炼过还不服老的“老朋友”们。看到儿女不常回,虽然伤感,但心里自有数少年时候错过的岁月,老了学会了珍惜当下。别小瞧了八十岁的觉悟,这才是岁月磨出来的“人间清醒”。
这么美好的画面,不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很多老人虽然嘴上说着看开了,但真碰见身体有恙、亲人不在,心头那点孤独和无助,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少。新冠疫情那两年,几乎每个家庭都听过类似的无奈想见父母一面都难,老人们只能望着窗外,手机都不会玩,更别提网上找慰藉。社会虽然极力宣传“空巢不等于孤单”,可是周遭的现实,“白天一个人,晚上更一个人”。东三省的“火炕文化”也救不了,有的人哪怕住进高档养老社区,也逃不过“打电话没人接,喊话无人应”的窘境。新障碍天天冒出来,防诈骗电话轮番轰炸,社区工作者忙不过来;身体日渐衰弱,出趟门都得做攻略。最气人的是,原本以为老了以后“该放下就放下”,可咋一碰见孙子被人欺负,心里那点火苗立马蹿起来;听说别人家儿女孝顺,自己还得装出“我无所谓”的样子。分歧和无奈,不知不觉就把人困在“说不清、道不明、拎不透”的情感漩涡里。你以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家却想要的只是有人给倒杯热茶、唠一唠嗑。想放下,难;真放下,更难。
说来说去,不管你信不信,活到八十这档子事,真不是个“清福套餐”。啥“儿孙满堂、福如东海”?那都是朋友圈的滤镜吧。大实话说出来就一句会生活的人,活到八十顶多能做“自娱自乐”的高手,不会生活的,活着也是干瞪眼。咱们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宝是宝,可那也是个费心思的“活宝”——既怕孤独,又怕麻烦到别人,还得天天和自己的胳膊腿儿较劲。你非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你去跟骨质疏松聊聊,看它答不答应!有的人说,老了要学会洒脱,咱们都希望自己能越老越潇洒。可现实在哪?能自理一天是一天,明天啥样谁敢保证?还不如早早点醒,别把“老去”当终极奖赏,身体和心理的账,都得年轻时慢慢攒。别到头来啃着煮玉米,嘴上说着“我挺好的”,心里却老琢磨“要是有人陪该多好”。
你说,这八十岁的门槛,是“人生赢家”的终点站,还是“下半场熬夜大赛”的起点?抓紧留言跟我唠唠——你觉得,老了到底是主动选择“独立潇洒”,还是必须习惯“孤独一人”呢?你会偏向“自己乐呵、别麻烦子女”,还是觉得“孩子多回来看看、心里才舒坦”?还是说,这一切都得随缘,毕竟谁都难料被岁月教训成啥样?快来评论区,咱们一起整点“真话大集”——看看到底八十岁,能不能不负这场人间走一回?
来源:元宇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