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李道亮教授:未来农业超乎你想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19:44 1

摘要:未来的农田,无人机在头顶盘旋,土壤里的传感器很“勤快”,实时汇报“XX地块,请求灌溉!”无人农机在北斗导航下精准作业。买大米不用再纠结“是不是东北来的”,扫码就能看全程直播——从插秧到收割,连施过几次有机肥都清清楚楚。走进未来果园,你会以为误入“机器人博览会”

未来农业超乎你想象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未来的农田,无人机在头顶盘旋,土壤里的传感器很“勤快”,实时汇报“XX地块,请求灌溉!”无人农机在北斗导航下精准作业。买大米不用再纠结“是不是东北来的”,扫码就能看全程直播——从插秧到收割,连施过几次有机肥都清清楚楚。走进未来果园,你会以为误入“机器人博览会”:剪枝机械臂比老师傅还利索,采果机器人自带AI视觉识别,专挑“脸”红透的果子。养猪场、养牛场变身智能豪宅:恒温空调、自动按摩刷一应俱全,每头猪、牛都配有专属健康“手环”。在“深海牧场”里,抗风浪网箱随波起舞,机器鱼巡逻队24小时执勤……

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是中国农业正在奔向的未来!

未来某一天,你点开外卖App,蔬菜详情页赫然写着“菠菜由AI农夫凌晨3点采收,全程零农药,点击查看它的28天生长期全记录!”那时的农民们,这样上班——早上喝着咖啡查看云端数据,下午指挥无人机作业,晚上直播带货自家农产品。田间地头少了汗流浃背,多了智慧大屏上的数据跳动——温度、湿度、虫口密度,统统变成跳动的音符。

实际上,这一切已不再遥远!当前,全球农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器、生物技术、区块链、5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迈进。未来的农业,不仅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管理模式、产业链条和可持续发展也将大不一样。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农业向无人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的产物。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可以构建出覆盖种植全流程的智能管理系统。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更是生产力的转变,可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零散土地整合为连片生产区,为大型智能农机作业创造条件,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农业生产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形成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体系,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组织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将更加成熟,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联盟等新型经营主体将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发挥更大作用,建立起“田间直达市场”的流通体系,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无缝衔接。

智能农业装备是未来农业的核心。无人机、自动化农机、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将在田间管理、精准施肥、智能采收等环节大显身手,从而大幅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智能传感器、5G通信技术使农业生产实现远程监控与实时管理,提升农业精细化水平。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向无人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农业生产基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技术平台。智能监测、智能调控、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将深度融合,助力农业产业链向高端升级,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基因编辑、微生物肥料等生物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同时,未来的农业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包括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使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社会服务深度结合,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超级大脑、机器人农夫、智能牧场,未来农业很炫酷

未来大田农场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未来大田农场将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标杆。这类大田农场通过无人化作业、智能决策和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实现从播种到销售的全程高效运转。简单来说,农场主只需输入需求,系统便能自动生成种植方案,甚至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农场的三大核心是:懂技术、会管理的农场主,他负责全局调控;无人农机、传感器、灌溉设施等智能硬件设备,承担耕种收等体力活;软件系统则像超级大脑,实时监控作物生长、分析市场动态,并协调资源分配,确保农场高效运转。

未来大田农场不仅追求无人化,更注重标准化与绿色化。用生物防虫技术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土地污染。每个农产品都带“绿色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种植环境、施肥记录和质检报告,对标国际安全标准。国家严格检测重金属残留,推广天然肥料研发,用智能系统监控农田生态。让消费者买到从播种到货架都透明、无污染的新鲜食物,吃得安心又环保。

未来大田农场的另一个趋势是社会化协作。产前阶段,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农田数据,育种公司利用生物技术研发定制化种子,农资企业按需精准配送化肥农药。产中阶段,无人机与智能系统协同作业,根据作物长势动态调整水肥配比,AI算法预判病虫害风险。产后阶段,区块链溯源技术为农产品生成全周期档案,消费者扫码可查种植、质检等全流程信息;AI市场模型分析供需关系,优化物流和销售策略。各环节由专业化科技公司支撑,形成数据互通、精准调控的智慧农业生态。可以预见,未来的农田不仅是粮食生产基地,更是融合绿色科技、数据互联和品牌价值的智慧农业生态圈。

未来果园 想象一下,果园里没有忙碌的农民,只有机器人穿梭其中:除草机器人精准清理杂草,无人机盘旋喷洒农药,机械臂灵巧地为果实套袋,无人车将采摘的水果送往分拣中心……这就是未来果园的日常场景。

未来果园内遍布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等数据,这些信息通过“云大脑”(智能管理平台)分析处理,自动指挥各类设备行动。例如,无人机根据果树定位规划航线,精准喷洒农药;剪枝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识别树枝,结合生长模型选择最佳修剪方案;采摘机器人用AI视觉识别成熟果实,轻柔抓取避免损伤。从灌溉、施肥到采收、分拣,全程由智能系统调度,既节省人力,又减少资源浪费。

未来果园践行绿色生产标准:果树枝干粉碎制成有机肥,畜禽粪便加工为生物菌肥,替代化学肥料;果园种植绿草或绿肥作物,改善土壤生态;病虫害防治则采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太阳能杀虫灯、抗病品种选育等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果品采后经过智能分拣,按重量、色泽、品质自动分级,冷链系统确保新鲜直达市场。

未来猪场、牛场 未来的养猪业将彻底告别传统模式,全面迈入“智能工厂”时代。在未来猪场中,传统的人工操作已成为历史。智能饲喂机、环境清洁机器人、健康监测仪等设备通过AI算法与物联网传感器无缝协作,自主完成饲料精准投放、圈舍定时消杀、生猪体温实时追踪等全流程任务,整个生产系统宛如一台精密运转的自动化机器。每头猪都拥有专属数字档案:电子耳标记录着它们的成长轨迹,智能摄像头24小时监测体温和活动,环境传感器实时调节温度湿度,连粪便处理都通过沼气发电实现“零排放”。

未来的牛场将不再是“靠天吃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整合,打造出无人化、智能化的高科技牧场。当奶牛的呼吸频率、反刍次数甚至情绪波动都化作实时数据流,传统牧场将悄然进化成未来牧场,一个用代码重新定义牧草的时代。未来的牛场,基因公司为每头牛定制成长方案,设计公司打造智能牛舍,乳企通过区块链追踪牛奶从牧场到餐桌的全流程。政府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全国牧场的生产信息,制定更科学的行业标准。消费者买到的不仅是高蛋白牛奶或雪花牛肉,还能扫码查看这头牛的生长环境、饮食记录甚至“心情指数”——这种透明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无疑将更好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

未来渔场 当5G信号覆盖养殖海域,AI系统管理水下世界,无人机编队在空中巡逻,仿生机器鱼穿梭鱼群实时体检——这些充满未来感的画面,就是彻底改变传统养殖模式,用科技打造“水下智能工厂”的未来渔场。

在养殖环节,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组成“四大守护神”:水质监测系统24小时守护溶氧量,智能投喂机根据鱼群活动精准投料,巡检机器人实时诊断鱼病,自动收获系统完成捕捞分级“一条龙”。无论是池塘养殖、深海网箱还是海洋牧场,都将实现全程无人化作业。特别在深远海区域,抗风浪智能网箱能抵御恶劣海况,配备的疫苗注射机器人、自动洗网设备让深海养殖更安全高效。

重塑农业生产逻辑,让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深刻体现了科技革命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重构。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农业生产正突破自然条件与人力依赖的双重限制,向全流程智能化、精准化、可持续化方向跃进。这一转型不仅重塑了农业的生产逻辑,更为全球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创新范式。

未来农业的演进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消费端,扫码溯源技术让“每一棵蔬菜、每一块肉会说话”,满足现代人群对食品安全与生产伦理的深度关切;在生产端,无人化技术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同时,推动农民向农业工程师转型。未来农场的终极价值,在于构建科技赋能、生态友好、效益共享的新型农业文明。这不仅是生产工具的升级,更是人类在数字时代对农业本质的重新思考——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续发展模式。这场农业革命,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作者:李道亮,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

为方便农业科学领域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学术交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作者和审稿人,编辑部建立了微信交流服务群,有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讨论、投稿相关的问题均可在群里咨询。

发布征集

来源:智慧农业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