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医疗服务走出医院诊室,融入日常烟火气,会碰撞出怎样的温暖?今年暑期,在西安灞桥区纺东街,每周四夜晚的“健康集市”给出答案:专家们带着专业诊疗而来,志愿者们揣着贴心服务而至,音乐与健康操让就医咨询多了几分轻松。这场由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打造的“健康集市”,不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
当医疗服务走出医院诊室,融入日常烟火气,会碰撞出怎样的温暖?今年暑期,在西安灞桥区纺东街,每周四夜晚的“健康集市”给出答案:专家们带着专业诊疗而来,志愿者们揣着贴心服务而至,音乐与健康操让就医咨询多了几分轻松。这场由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打造的“健康集市”,不仅解决了居民“看病远、咨询难”的痛点,更像一盏灯,照亮了大家从“被动应对疾病”到“主动管理健康”的全新路径。
从“怕看病”变成“主动问健康”
今年7-8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医院妇幼医院门口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健康集市与您相约”暑期义诊活动。每期活动都有各临床科室的专家亲临现场,为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医疗指导。这不仅是医院延伸服务触角的又一暖心举措,更让专业健康知识化作家常话融入百姓日常;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元化健康服务,也顺着这场集市走到更多有需要的群众身边,把关怀稳稳送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谈及“健康集市”的意义,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建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以往在诊室,我们更多的是‘被动接诊’,患者带着已出现的症状来求医,很多时候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但‘健康集市’不一样,它把‘治未病’的理念带到居民身边,我们能主动发现大家潜在的健康问题,教他们用食疗、穴位按摩等简单方法管理健康。看着大叔大妈从‘怕看病’变成‘主动问健康’,我真切感受到,医疗服务下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改变了居民的健康观念。”
神经内三科副主任医师秦娜也补充道:“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的高发问题,很多居民因为担心挂号难、怕麻烦,小病拖成了慢病。‘健康集市’把专家‘搬’到家门口,不仅能现场解答疑问,更能帮他们建立长期健康管理的意识。有位阿姨连续来参加了三期活动,从一开始只问‘头痛怎么治’,到后来主动咨询‘怎么运动能保护颈椎’,这种转变正是我们想看到的让健康从‘应急处理’变成了‘日常习惯’。”
中医集市让“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赋能健康,中医贴近生活。”8月7日晚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举办了“秋天的第一场‘健康集市’暨第五期中医特色集市”活动,将中医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健康义诊、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形式,为群众送上多元化的中医健康服务。
中医科专家们运用传统针灸、推拿、刮痧、耳穴压豆等疗法,为群众缓解身体不适。专家们聚焦“中医养生”“中医科学减重”“脾胃调理与营养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秋季皮肤润燥管理”等热点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实用知识:教大家通过食疗应对秋燥、用小儿推拿改善孩子挑食问题、用中药外治法缓解换季皮肤敏感等,中医养护技巧让群众收获满满。
记者现场看到,在中医文化体验区,中医科医师们用专业技法为群众缓解身体不适。针对久坐、劳累导致的颈部僵硬、肩部酸痛、腰背肌肉紧张,医师们运用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搭配推拿按摩及穴位按揉,帮助放松紧绷的肌肉,缓解慢性劳损带来的酸胀感。遇到因夏季闷热、湿气重导致头晕、乏力的群众,则以刮痧疗法驱寒除湿,不少群众当场反馈“关节僵痛感轻多了”。而对于长期受失眠困扰、疲劳综合征影响的群众,医师们则用耳穴压豆法对症施治,现场还为群众赠送由天然中草药材配制的驱蚊香包。
“以前总觉得中医很‘玄’,直到在集市上体验了耳穴压豆,才知道原来治失眠这么简单!”家住纺东街社区的张女士今年62岁,长期受失眠困扰,此前一直靠安眠药助眠。在第五期中医特色集市上,专家为她贴了耳豆,还教她日常按压的方法。“现在我每天按两次,安眠药减量了,睡眠质量也好多了。现在每周四我都提前来占位置,不仅自己咨询,还帮邻居问高血压的调理方法——以前是‘生病了才想起看医生’,现在是‘没事就想了解怎么更健康’。”
35岁的上班族李女士则是冲着中医推拿而来。她告诉记者:“天天对着电脑,颈椎疼得厉害,去医院挂号要等好久。‘健康集市’上,专家当场给我推拿,还教了我几个办公室就能做的拉伸动作。现在我每天上班间隙都会练,脖子舒服多了。更重要的是,专家提醒我‘久坐比熬夜更伤身体’,让我意识到健康不是‘不生病’,而是要主动管理——现在我每周都会抽时间运动,还把家里的零食换成了养生茶,这都是以前没想过的。”
让实用健康知识直观可学
在‘健康集市’上,还有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穿梭在摊位与人群之间,宣传医院专家出诊时间及专业专长,为群众测量血压,指导预约挂号方式及就医流程。
“要不是志愿者小周帮我挂号,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在手机上约专家号呢!”70岁的王爷爷感慨道。此前,王爷爷总觉得“看病麻烦”,有点小病就硬扛。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不仅现场测了血压,还预约了心内科的专家号。“现在我知道了,健康不是‘扛过去’,而是要‘早发现、早调理’。上周我去医院复查,血压控制得很好,医生还夸我‘主动管理健康,比年轻人还积极’!”
在健康科普区,门诊部工作人员用节奏轻快的快板演绎《就医选科不迷路》科普内容。朗朗上口的唱词搭配生动演绎,把复杂的科室分类、就诊流程讲得清晰易懂,帮助群众快速掌握“对症选科、精准挂号”的技巧。同时,现场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科普视频,详细讲解心梗、脑卒中等急症的早期识别要点与急救方法,让实用知识直观可学。
28岁的小刘曾经秉持“没病就是健康”的旧观念,在“健康集市”上,专家关于“亚健康”的科普如醍醐灌顶,让他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熬夜、不运动的习惯正悄然侵蚀健康。此后,小刘不仅自己每周雷打不动地参加“健康集市”,还带动同事们一起学习健康知识,工作日一起做拉伸,周末相约运动健身。小刘的转变,充分表明“健康集市”的影响力已从个体延伸至群体,在更广泛层面上激发了大家主动寻求健康生活的热情。
对此,灞桥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集市’的意义,远不止于健康服务的下沉。当测血压、查体质和买菜、唠嗑成了街坊邻里的日常,健康就从冷冰冰的指标,变成了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这种接地气的健康知识传播方式,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健康知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这场兼具实用性与体验感的‘健康集市’,既为群众送上了贴心的健康服务,也传递了轻松愉悦的情绪价值,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暖心又实用的健康‘充电站’”。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里,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举办的“健康集市”成为了周边居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八场活动,百余名专家及医务人员参与,涉及全院所有专业,5000余人次百姓受益,1000余人次免费测血糖、血压……这一组组数据,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了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的轻快乐章。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