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牙科疾病负担加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牙科椅由“年限导向”向“状态导向”转变。此外,牙科DSO的扩张强调了现金流的重要性,Areo Dental Group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引 言
见字如面,朋友们。
本月,全球口腔医疗设备市场正在经历显著变革,牙科椅的使用寿命管理标准各国差异反映了不同医疗战略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牙科疾病负担加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牙科椅由“年限导向”向“状态导向”转变。此外,牙科DSO的扩张强调了现金流的重要性,Areo Dental Group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在牙科DSO迅速扩张的浪潮中,规模与速度常被视为竞争指标。然而,真正决定DSO生存的关键是什么?是不断增长的营收,还是美丽的利润率?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根本的生存法则却是——现金流为王……
牙科椅市场全球透视:区域增速分化与格局演进
口腔医疗设备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不同国家对牙科椅设备的使用寿命管理标准差异显著,反映出各国医疗体系对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不同战略思考。随着牙科疾病负担加重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诊疗需求持续扩张,牙科椅的角色正悄然转变。
传统的“年限导向”正在向“状态导向”转变,COVID-19疫情后的感控升级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推动牙科椅向“综合治疗工作站”演进。
根据《Global Dental Chair Market 2023–2035》的数据,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7.24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11.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
在这种背景下,理解设备管理标准的国际差异与产品技术进步之间的双向作用,将是从业者在全球化竞争中定位战略的重要依据。
数字化义齿市场全球展望:2021-2030年规模预测与结构性变化
近年来,数字化义齿的市场前景愈发引人注目。随着全球无牙颌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义齿修复的局限性开始逐渐显露,数字化修复方案也因此崭露头角。
根据《全口义齿数字化修复专家共识》,数字化路径不仅能减少就诊次数,还能提升修复的适配性与稳定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体验。 数字义齿的迅速发展并非仅仅是工艺的迭代,而是技术体系的更新换代。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自动化设计等前沿技术的引入,使得数字义齿在设计、制造和临床应用之间实现了高效的协同,推动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根据《Global Digital Dentures Market – Outlook Forecast 2025–2030》的数据显示,全球数字义齿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13.57亿美元,2030年更是有望增至22.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升至8.98%。
这种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的量的变化,更是市场结构持续演进和技术红利释放的结果。在细分构成中,全口义齿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56%。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耗材产品线的多样化和软件功能的成熟正在推动市场向更高的层次演进。
牙科诊所作为数字义齿的重要应用场景,其对数字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与传统医院相比,牙科诊所的决策更为灵活,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此外,数字化义齿在医院和DSO等组织化机构中的增长也显著,显示出市场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市场方面,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正在快速崛起,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数字义齿市场的重要引擎。随着口腔服务体系的逐步数字化,市场增速显著,成为行业参与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广阔,数字义齿行业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成本结构的复杂性、进入门槛的提升以及监管标准的不统一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产生制约,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数字化程度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参与者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未来,数字义齿市场将如何演变,市场结构是否会进一步集中,以及技术的落地能否顺利推进,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202508内参|口腔行业的“大分化时代”
在北京顺义10亿产业基金的落地和登士柏的“证材不一”风波持续发酵之际,中国口腔行业正迎来深度分化的挑战。
数据显示,上半年超过15家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两极分化,时代天使的收入增长显著,但皓宸医疗却面临巨额亏损。这种差距超出了周期性波动的解释范围,反映出政策、技术与资本三重变量的相互作用正在重塑这个万亿市场的底层逻辑。
面对合规边界的重构,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游戏规则成为关键。随着监管政策的细化,行业的自律机制也逐渐觉醒,呼吁抵制低价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与此同时,技术与资本的双重逻辑正在促使企业面临转型与创新的双重压力。在这一波动中,谁能在变化中找到定位,便可能成为下一个周期的赢家……
牙科DSO:营收是虚荣,利润是理智,现金流称王
在牙科DSO快速扩张的浪潮中,很多人将注意力放在了规模与速度上,然而,真正决定一个DSO生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营收增长,还是利润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现金流为王”的理念,揭示了Areo Dental Group如何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确保财务稳健。
通过对创始人Anushka Gaglani和Abhishek Nagaraj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更在于每一次扩张前对现金流的严格把控。现金流的管理与合理的财务纪律,让他们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在技术转型与业务扩展之间找到平衡?又该如何识别值得投资的技术?这篇文章为所有牙科从业者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与实用的建议,让你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从“过期患者”到活跃客户,AI怎样改变牙科召回游戏?
在北美,许多全职牙科诊所每年流失超过三成的活跃患者。这些患者并非真正离开,而是在系统中默默消失,无法通过传统召回手段重新联系。面对这种现象,如何有效挖掘沉默患者的潜力,成为许多牙科服务组织(DSO)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患者不再响应召回短信或邮件,前台的电话也常常得不到回应。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诊所的运营,也让许多潜在收入机会被忽视。文章深入探讨了牙科行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动态识别患者行为,优化预约流程,从而提升患者回归率与诊所产值。
通过智能化的召回机制,AI可以实时分析预约时间表,推荐最有可能成功的患者,帮助前台工作人员更高效地填补空缺……
《美丽大法案》,对牙医有何影响?
华盛顿特区,7月4日的烟花刚刚散去,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他第二任期的重要法案——《美丽大法案》。虽然这部法案似乎与中国的口腔从业者无关,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它对美国牙科行业的影响深远,为全球口腔医疗政策的走向提供了一扇观察窗。
该法案的通过代表了美国牙科界的重大转折,特别是在税收政策和学生贷款方面。加州一位牙科诊所主对税收恢复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贷款政策的收紧却让许多未来的牙科学生感到不安。
更复杂的是,医疗补助的改革可能会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牙科服务可及性。随着政策的实施,牙科行业的分化趋势愈加明显,社区诊所和高端美容牙科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加剧。这场政策变革将如何重塑美国牙科行业的未来?
牙科贸易:2025年7月进出口创年内新高,牙科椅及零件进口涨超两倍
2025年7月,牙科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8.65亿元,创下年内的新高,显示出市场的复苏潜力。出口金额为9.77亿元,占总额的52.4%,尽管环比略微回落,但同比增长14.14%,表明国际市场对中国牙科产品的需求依旧强劲。
与此同时,进口金额为8.88亿元,显示出内需的逐步修复。假牙和牙齿固定件依旧是出口的支柱,累计金额超过25亿元,反映出修复类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韧性。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高值设备和部分耗材的集中报关,带动进口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需求的恢复和国内临床设备的持续更新,牙科贸易正在向着双向均衡的方向发展。
牙科贸易:2025年6月进出口双增,清洁类产品出口同比飙升
2025年6月,牙科类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8.59亿元,环比增长9.08%、同比增长8.82%,在经历5月调整后实现温和回升。出口金额录得10.11亿元,延续外贸修复势头,进口金额达8.49亿元,内需仍处缓步修复区间。
商品结构表现继续分化,牙科未列名仪器与假牙保持出口主导地位,清洁类产品同比增幅显著,带动消费型产品出口整体上行。高值设备如牙科椅与钻机的出口出现波动,反映采购节奏短期内调整。
进口端则由高端影像设备与粘固材料拉动,整体结构趋于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医疗射线设备与口腔清洁类产品的进口表现突出,射线类设备的进口金额同比增长935.12%。
清洁类产品的出口动能持续增强,其中“其他口腔清洁剂”出口金额增长显著,体现日常口腔消费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当前的贸易顺差回升与结构性调整背景下,市场动能延续,但结构矛盾仍存。各类产品的需求与采购节奏的变化,可能在未来影响整体贸易走势。
202507 | 登腾单月三项口腔医械产品注册获批
在口腔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数量趋稳、结构分化、舒适导向”的新阶段之际,注册数据成为观察市场演变的重要窗口。2025年7月,全国共完成23项口腔医疗器械注册,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和技术的迭代。
国产注册数量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有所回落,但依然体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同时,进口注册数量的上升趋势引发了对低风险、高频次品类的关注,反映出行业的结构性变革。
随着行业逐渐关注“环节优化”与“体验提升”,新技术和产品类别不断涌现,如何在存量竞争中捕捉增量机会,成为企业与监管者共同面对的挑战……
202506 | 国产口腔医械注册占比创年内新高
在口腔医疗器械行业中,国产产品的崛起正逐步改变市场格局。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25年6月,全国共完成24项口腔医疗器械注册,尽管环比略有回落,但同比增长达到50%。
这一现象表明,行业在稳步前行的同时,国产产品的注册占比已高达83.3%,创下年内新高。这不仅显示出本土企业在研发和注册方面的主动性增强,也凸显了国产替代的趋势正在加速。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进口产品的注册却持续收缩。特别是在高值产品中,三类产品的占比回落至五成,表明行业正朝着“去三类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以及对适配性和技术创新的重视。
在技术关键词方面,“种植体”和“个性化基台”依然是热词,个性化修复稳居市场主流。然而,虽然“数字化影像设备”、“导航技术”和“增材制造”频次较低,却在产品形态与注册方向上显示出数字化元素的逐步渗透,预示着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面对这一新态势,企业如何厘清底层技术逻辑,发掘分化中的成长动能,将成为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关键。随着行业的不断演进,如何在量增缓、质分化、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找到自身的定位,将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中,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注册与技术更新,更要深入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这涉及到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和持续的市场调研,以确保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随着国产口腔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波技术革新的浪潮,将是每一个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507 | 全国口腔机构扩张韧性犹存,长三角增速放缓
7月,全国口腔机构在延续扩张的同时,呈现出“动能放缓、结构集中、区域分化”的特征。
截至7月底,全国口腔机构累计净增5997家,七个月内实现近6000家的扩张,行业总体仍保持强劲增势。7月单月净增861家,环比虽微降2%,但同比仍增长29%,连续第三个月稳居800家以上的高位区间,显示出行业扩张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注册机构连续三个月小幅回落,但关店机构同比大幅下降59%,仍处低位,形成“高净增、低关店”的压强式扩张格局,反映出市场整体信心与生存环境的改善……
202506 | 全国口腔机构新注册减缓,净增长同比升41%
在全国口腔机构的市场动态中,2025年6月的注册和关停情况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全国口腔机构在经历了年中高点后,整体逐渐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平稳期,新注册的机构数量显示出明显的变化。
当月新增注册机构为1,137家,环比下降6%、同比下降15%。这一趋势已持续两个月,反映出市场入局的节奏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关店的数量也环比回升至252家,但同比依旧下降了64%。这一现象表明,退出市场的压力正在减轻,为净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区域分布来看,头部省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五省合计贡献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净增长。然而,西部部分省份虽然增幅突出,但整体体量仍然较小,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明显。这种情况值得业内人士深入思考,如何在不同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6月的净增长达到885家,环比下滑10%,但较去年同期却增长了41%,这一点为整个市场的稳步扩张注入了信心。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成为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基于好的牙DataLab的月度数据库,系统梳理了全国口腔医疗机构的注册与关停动态,呈现出最新的趋势和区域格局。行业从业者在研判形势时,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调整自身的战略规划。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将是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亟需转型的从业者而言,理解市场动态、把握行业脉搏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也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未来,面对不断调整的市场结构,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将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来源:好的牙口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