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国产BIM软件无“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国产BIM软件无“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百大工程“国产工业软件技术底座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应用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产业化进程,推进科研成果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
01
攻坚核心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
该项目采用产学研协同攻关方式,与高校、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聚焦国产BIM基础平台底座建设,对标国际软件底层关键能力,共同解决BIM底层平台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研发BIMBase底座平台,已突破几何引擎、显示引擎、数据引擎等21项关键核心技术,参数化造型及工程图绘制等共性能力不断提升。02
聚焦关键领域
加速产业化推广
该项目基于BIMBase底座平台成功研发50余款专业软件,与多家工程建设领域央企单位深度合作,在建筑、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产品服务超过6000家用户,应用范围覆盖2.8亿平方米建筑工程、1508公里铁路工程、630公里公路工程以及14个水运与机场工程项目。聚焦建筑行业,赋能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基于底座平台的BIM智能审查系统成效卓著,全国范围内通过智能报审的项目累计突破6000个,其中江苏省院铁北高中项目成为南京市BIM施工图审查系统的首个成功案例,标志着BIM审查在地方实践中实现重要突破,为“数字住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基于底座平台对PKPM-BIM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新增二三维联动、多专业协同等功能,全面支持复杂项目的设计、分析、审查与出图,软件已在上千家设计企业中广泛应用,助力多个智能建造项目完成总图设计、异形构件建模、管综碰撞检查等任务,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聚焦电力行业,提供数字创新发展有效支撑。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央企开展深入合作,依托BIMBase底座平台共同研发电网、发电等领域国产BIM专业软件,积极开展项目推广应用。与国家电网下属国网经研院联合发布基于BIMBase的电网工程国产BIM基础赋能平台,首次实现变电设计领域底层平台的完全国产化;与南方电网共建数字仿真联合实验室,发布基于BIMBase平台的变电三维设计软件,实现变电全专业正向设计全流程打通,可高质量完成电网GIM移交交付,已在南网8个试点工程和82个项目中推广应用;与国家能源集团发布首套发电工程BIM标准体系、首套国产发电工程BIM基础建模软件,以及首个国产发电工程BIM全过程应用平台,服务首批5个工程建设和70余个应用场景。聚焦交通领域,践行“平台+生态”发展战略。在交通行业,BIM核心软件已广泛应用于33家单位的529个工程项目,涵盖公路、水运、机场、市政等多个重要领域。与中交集团携手发布国内首个全面适配交通领域的国产化BIM模型数据创建与系统研发的基础平台——交通蓝途BIM平台,该平台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多阶段,支撑中交集团研发路桥隧等国产软件,并加大应用推广;与中国中铁共同研发并发布中铁通途集成设计平台,包括线路、站场、路基、桥梁、隧道、四电及构件库等八大系统,支撑10款专业软件开发,其参数化设计、出图能力已达到国外对标平台80%以上。03
服务重大项目
保障工程信息安全
该项目成果在高原铁路、特高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开展示范应用,实现核心软件国产替代,为保障重大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铁二院攻关高原铁路关键技术,针对大场景显示中的卡顿问题,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发布基于BIMBase的铁路线路、路基、桥梁、隧道、站场5款软件,地形大场景显示效率达国外主流软件的1.5倍。经高原铁路关键路段验证,软件可满足动态设计与施工深化需求,功能达到国外主流软件水平,支持后续施工深化开发。另一方面,项目成果应用于特高压工程项目,为特高压工程建设全过程提供数字化应用支撑。在荆门-武汉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中,大数据管理模块作为特高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归集建设全过程项目成果,与BIM模型进行融合,有力提升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质量、数据价值。来源:企观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