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科书是怎么描述中国的?仅有20页,着重介绍这6位中国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8:17 1

摘要:在中国历史学界,一直遵循着这样一种理念,那便是“人民史观”,但相较于中国秉持的人民史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明显更为推崇那种所谓的“英雄史观”。

文|墨卿烟

编辑|墨卿烟

中国历史悠久且波澜壮阔,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众多英雄人物和无数辉煌的文明成果。

在中国历史学界,一直遵循着这样一种理念,那便是“人民史观”,但相较于中国秉持的人民史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明显更为推崇那种所谓的“英雄史观”。

美国有一本历史教科书,在其内容里主要围绕六位中国历史人物展开?这些人物是否真的能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

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很多内容围绕着个别英雄人物展开,这种写作方式也表现了美国社会的“英雄史观”。

在这个视角下,历史是由那些勇敢、智慧、甚至是具有非凡才能的个人塑造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美国人从小就被灌输着这种英雄主义的观念,他们常常看到电视上的超级英雄,像超人、蝙蝠侠、钢铁侠,甚至是电影中的历史人物,他们都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

这种文化深深影响了美国的历史教育,在《世界历史》这本教材中,中国的历史内容仅有20页,但这些内容却是通过六位中国历史人物的描述来呈现的。

从孔子到郑和,教材编者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试图为美国的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在这些人物中,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最早被提及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的各个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民众的生活困苦。

孔子在这个时期提出了“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应以德治国,推崇“礼”与“仁”,这些思想对中国后来的封建制度和文化影响深远。

美国历史书中描述了孔子的生平,还探讨了他如何从一位失意的贵族变成了影响千年中国社会的伟大思想家。

对于美国人来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代表了理性和道德,虽然他们并不完全理解儒家思想的全部内涵,但他们将孔子看作一位全球公认的伟人。

美国的教育体系喜欢用这种“伟人”模型来解释历史,孔子、亚历山大、苏格拉底这些人物,都被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引领者。

在中国的历史教材中,孔子的思想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在美国孔子的形象却像一个文化灯塔,照亮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这个英雄主义的观点,促使美国人更关注这些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而不是社会中更广泛的普通百姓。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这种方式,恰恰表达两国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在中国历史往往是从人民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的,强调集体力量和社会变革,而美国则更倾向于通过个体英雄来解读历史的走向。

孔子作为这种“英雄史观”的代表人物,虽然身处数千年前,却依然是美国教科书中被推崇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

这样的历史观显然是通过人物的力量来理解历史,而不是通过整个社会的演变,这一切无疑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历史人物和历史观念的不同看法。

在美国的历史教材中,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之一,秦始皇的故事往往让人联想到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他不仅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还实施了许多历史性的改革。

对于美国人来说秦始皇的形象显得非常宏大,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也知道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帝王之一。

他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虽然在中国历史中有着复杂的评价,但在美国的历史书中,这些改革被视为一项伟大的历史成就,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久稳定。

美国的教科书强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实施的种种改革措施为中国之后的两千多年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美国人通过这些改革,看到了一位政治家如何借助强力手段实现历史性成就,他的铁腕手段和对法治的推崇,让美国历史书中的秦始皇,仿佛一位“完美的帝王”,他通过统一、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秩序。

而这些措施在美国的眼中,似乎完美契合了“英雄史观”对强力领导者的认同和推崇,但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并非没有争议。

许多中国历史学者对于他过度集中的权力和对百姓的压迫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暴政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痛苦。

而美国的历史教材对于这些阴暗面则有所忽略,或者以“伟大历史人物”这一视角进行软化,在他们眼中,秦始皇更多的是一位“完成历史使命”的英雄,他的“统一大业”虽然带来一时的压迫,但从长远来看却为中国的历史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

另一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帝王汉武帝,便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了秦始皇未竟的事业,汉武帝的征战扩张和政治改革,使得汉朝成为继秦朝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帝国。

他的扩张体现在疆土的扩展上和征伐匈奴等民族,实现了中国对周边地区的主导地位。

美国历史书中提到,汉武帝的北击匈奴被视为他最为壮丽的功绩之一,既是他军事成就的体现,也为中国的疆域扩展和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和秦始皇不同的是,汉武帝的形象在美国教科书中的呈现并未完全回避他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痛苦。

虽然他以大规模的征战实现了领土扩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民众负担和经济压力,在美国的历史描述中,汉武帝既是一位扩展疆土的英雄,也是一位复杂的政治人物。

他的中央集权措施,尤其是推行“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深刻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格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数被美国历史教科书推崇的帝王之一,在《世界历史》这本教材中,唐太宗的形象是一个英明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领袖和文化推动者。

他的治国理念和军事战略,特别是“贞观之治”,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美国人眼中,唐太宗成功稳定了国内的政局,还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政策,使得唐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历史书中特别提到了唐太宗的外交策略,通过击败突厥和西征西域的举措扩展了唐朝的疆域,也使得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美国的历史书籍对于唐太宗的推崇,强调了他如何通过“文官治国,武将立国”的策略,使得唐朝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而唐朝的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

尤其是唐朝的宗教文化,佛教的传播以及中国与印度、波斯的文化交流,都在美国历史书中占据了重要篇幅。

这些内容使得唐太宗的形象更加立体,成为美国人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与唐太宗的男性英雄形象不同,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在美国历史书中的描写颇具争议。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尽管她的权力是通过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政治手腕获得的,但在美国的历史书中,武则天的形象并没有被简单地视作权谋家,而是更多地强调了她作为女性领导者的非凡勇气与智慧。

美国历史书通过描述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宫女成长为一国之君,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崛起与力量。

虽然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常被批评为过于残忍,但美国的教材并没有过多聚焦这些负面评价,而是更侧重于她如何打破性别限制,成为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统治者。

美国人从武则天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种女性力量的象征,尤其是在美国当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的背景下,武则天的成功似乎成为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历史中奋斗的典范。

在美国人的眼中,她的故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亮点,也是全球女性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武则天的形象,既充满了英雄主义的光环,也带有独特的历史深度,她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得她在美国历史书中的描写更具吸引力。

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对比,揭示了不同历史观对人物的不同解读,美国的历史书在这两位中国帝王的描述中,既展现了强力领导者的形象,也展现了一个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中崭露头角。

航海时代的先驱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七下西洋远航是军事征服或商业贸易的开端,更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和平外交的象征。

在美国历史书中,郑和被誉为“和平外交的海上先驱”,他的航海历程与西方的“航海时代”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目的和方式。

与欧洲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以探索新大陆、扩展殖民地为目的不同,郑和的航行更多的是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合作。

他的舰队曾访问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足至非洲东海岸,并与当地的统治者进行文化、外交上的互动。

美国的历史教材中,郑和被描绘为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也被视为中国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使者。

郑和的外交并不是通过武力征服,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在外交上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宽广胸怀和开放思想。

郑和的七次远航,不仅扩展了中国与亚洲非洲各国的联系,也将中国的文化、科技、商品传播到世界各地。

美国的历史书中提到,郑和的这些航行无疑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互鉴,他的和平外交理念在当时的世界舞台上,显得尤为珍贵。

而在美国的教科书中,郑和的历史影响似乎被理想化,尽管他的航行对于全球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于郑和在中国历史上所面临的复杂政治局势和政府的态度,教材并没有展开深入探讨。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对于郑和的描述,无疑是将他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以突显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拥有的强大海洋力量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这样的描写方式也表现了美国历史观的特点,通过英雄化的视角理解历史人物,明显夸大了这些人物的成就,也简化了他们所面对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情况。

这种英雄史观虽然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宏大成就,但却也忽视了历史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结语

美国历史书中的六位中国人物,虽然各具代表性,但也揭示了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

中国的历史并非单纯依赖少数英雄人物的力量,而是由无数普通人和集体智慧推动的结果,我们应当从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中汲取智慧,同时不忘历史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民。

参考文献

新京报2023-01-14《美国教科书,怎么写中国?》

中国新闻网2023-01-10《东西问丨刘敬辉:美国教科书如何塑造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

来源:墨卿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