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生确诊“胃癌之王”!医生提醒:5个危险信号别硬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3:20 1

摘要:她平时性格开朗,生活规律,没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家族病史。最初只是觉得胃有点不舒服,饭量变小,偶尔反胃,顶多是以为自己胃炎复发。去医院一查,直接确诊晚期胃癌。医生说,如果能早一点来,或许还能抢救一下。可惜,晚了。

28岁,正是人生刚刚起航的年纪。

许多女孩这个时候刚稳定下来事业,也许刚准备结婚生子,或者正在努力为梦想拼搏。

可就在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突然被诊断出“胃印戒细胞癌”——被称作“胃癌之王”的致命癌症。消息传来,不只是她的家人,连医生都沉默了几秒。

她平时性格开朗,生活规律,没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家族病史。最初只是觉得胃有点不舒服,饭量变小,偶尔反胃,顶多是以为自己胃炎复发。去医院一查,直接确诊晚期胃癌。医生说,如果能早一点来,或许还能抢救一下。可惜,晚了。

事情传开后,很多年轻人开始警觉:胃癌?不是中老年人的事吗?怎么28岁就中招了?医生的话更是戳心:现在胃癌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癌变过程悄无声息,等你察觉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

在医学上,胃癌被细分成多种类型,其中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是相对少见但极具侵袭性的那种。它名字听起来“文艺”,可一旦出现,几乎没有“温柔”的可能。细胞像“印戒”一样扩散,隐匿性强,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

根据《中国癌症统计年报》,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年龄明显下移,尤其是在城市白领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久坐少动、熬夜、精神紧绷……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现代人习惯,正在悄悄摧毁年轻人的胃黏膜屏障。

医生表示,印戒细胞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喜欢潜伏在胃壁深层,不易被早期发现。一般的胃镜检查,有时都难以第一时间识别它的存在。它不像其他癌症那样会立刻出现明显肿块,而是以“渗透性生长”为主,等到症状明显时,肿瘤已经扩散开了。

很多患者回顾病史时都会说:“早就觉得不对劲了,但我以为是普通胃病。”这句听得医生无奈又心疼。胃癌,尤其是像印戒细胞癌这种类型,早期并非完全无症状,只是我们常常忽略它们。

比如饭量突然变小,明明以前能吃两碗,现在吃半碗就饱;比如持续的胃胀、嗳气,吃完饭老是觉得顶着不舒服;再比如体重莫名其妙地掉了几斤,人却不觉得累也没刻意节食。

还有一种情况最容易被忽视:上腹隐痛,尤其是在空腹或进食后出现轻微的钝痛,但不剧烈,很多人就撑一撑就过去了。

医生提醒,“硬扛”是最愚蠢也是最致命的选择。尤其是年轻人,身体的代偿能力强,很多时候“病入膏肓”了却还在正常上班、熬夜、加班。一旦拖到症状明显,可能已经是晚期了。

下面这张表格整理了印戒细胞癌的一些常见早期信号与患者的主观感受,或许你也曾经历过。

医生说:“我们不是希望大家一有胃不舒服就吓自己得癌症,而是希望大家对身体的异常更敏感一些。”早期检查的成本和风险远远小于错过治疗时机的代价。

印戒细胞癌不同于常见的腺癌,它往往没有典型的“菜花样”肿块,而是弥漫性地浸润在胃壁。就像水渗进海绵那样,不容易被发现。更麻烦的是,这种癌细胞容易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哪怕原发灶很小,扩散速度却极快。

医生们最怕的就是这种“看不见”的敌人。胃镜下看可能就是一小片发红的黏膜,甚至是正常状态,但病理切片一查才知道问题大了。很多年轻患者就是因为症状轻微,加上表面“正常”,就被误诊或漏诊了。

更棘手的是,这种癌症对传统的放疗、化疗响应并不理想,手术是目前唯一能争取生存机会的方式。但问题来了,等到确诊时已经无法手术的患者并不在少数。

医生曾说过一句话令人揪心:“我们不是没技术,而是等不到合适的时机。”

谁愿意相信自己这么年轻就会得癌?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很多人都有“年轻无敌”的错觉。胃不舒服?吃点药、喝点热水就好了;体重掉了?正好省得减肥;没胃口?压力太大吧。

而且现在网络信息复杂,很多症状一查,十有八九都是“轻微胃炎”“功能性胃肠病”。于是很多人就安心了。可问题是,身体如果反复出现相同问题,就不是“偶尔”的事了。

医生表示,年轻人对身体信号的忽视,和社会节奏快、工作强度高、健康意识不够等都有关系。很多人宁愿花几千块买护肤品,也不愿意做一个胃镜检查。“怕疼”“没时间”“太贵”成了最大阻碍。

但真等确诊那一天,代价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

最基础的,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保持心情平稳。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真做到的人并不多。医生建议,每年一次的胃镜检查,对于有家族史或有胃病史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方面,少吃腌制、烟熏、辛辣刺激的食物。“烧烤+啤酒”这种组合,是胃癌的好朋友。”长期高盐饮食、反复吃隔夜菜,也会伤胃黏膜。

还有一点很关键——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胃癌的头号危险因素之一。现在做一次呼气试验非常方便,若检测阳性,应及时治疗。

生活中要注意不要长期服用止痛药、抗炎药,这些药物会损伤胃黏膜。情绪波动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也应特别注意胃部健康。

可以看出,胃癌并不挑人。它不看你年纪,也不管你有没有坏习惯。有时候,仅仅是你忽略了一个小症状,它就找上门来了。

医生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被确诊癌症,已经不是个案。真正可怕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掉以轻心。“年轻不是抵抗癌症的盾牌,反而可能是它最好的掩护。”

如果你已经有过胃部不适的经历,不妨趁现在去做一次检查。不为别的,就为自己活得更安心一点。健康这件事,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上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陈万青,张思维,李英睿等.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6):421-428.

劳伦·P. 胃癌两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弥漫型与所谓的肠型癌。尝试进行一种组织-临床分类。瑞典病理与微生物学杂志。1965。

阿贾尼·贾、因·H、桑托·T等。胃腺癌,版本3.2022,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2;20(5):452-464。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