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诗句不仅描绘了白露节气的清冷意境,也道出了古人对这个节气的特殊情感。2025年的白露时间为9月7日16时51分41秒,今年白露落在农历七月十六,是典型的 “早白露” 和 “白天白露”。
清晨的露珠凝结在草叶上,晶莹剔透,2025年的白露节气悄然来临,这一天象背后竟隐藏着预测冬天冷暖的古老智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诗句不仅描绘了白露节气的清冷意境,也道出了古人对这个节气的特殊情感。2025年的白露时间为9月7日16时51分41秒,今年白露落在农历七月十六,是典型的 “早白露” 和 “白天白露”。
在老人家口中流传着这样的农谚:“七月白露,冻死老牛;八月白露,单衣过冬”。这句话蕴含着祖先们对天气变化的细致观察,成为预测冬季冷暖的参考指标。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白露便如期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说明了白露名称的由来——秋季属金,金色白,因而得名。
此时天气转凉,夜晚水汽遇冷凝结成珠,散布在草木之间,晨光中晶莹洁白,故名“白露”。白露标志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意味着夏天闷热天气基本结束,凉意渐浓。
白露节气在公历上的日期相对固定(9月7-9日),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这是由于农历和公历的日历系统不同,导致白露有时在农历七月,有时在八月。
2023年白露在阳历9月8日,对应的农历是七月二十四,属于七月白露。而2025年白露在9月7日,农历七月十六,也是七月白露。
农谚说:“七月白露,冻死老牛;八月白露,单衣过冬”。意思是如果白露在农历七月,冬季可能会很冷;如果在农历八月,冬天可能相对暖和。
这是因为在白露节气来得早(农历七月),表明冷空气来得早,冬天自然更冷;反之白露来得晚(农历八月),冷空气来得迟,冬天就相对暖和。
2025年白露准确时间是9月7日16时51分41秒,农历七月十六。按照古人观点,这属于“早白露”和“白天白露”。
除了按农历月份分,白露还可按一天中的交接时刻分为“白天白露”和“晚上白露”。
如果白露交节时间在早上6点至下午6点,属于“白天白露”;如果是在下午6点至早上6点,则是“晚上白露”。
农谚说:“白天白露凶,晚上白露爽”。意思是如果白露交节在白天,预示白露后高温天气还会持续,秋老虎势头较猛;如果是在晚上,白露后天气就会比较凉爽。
2025年白露交节时间在16时51分,是“白天白露”,这可能意味着白露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细致观察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一候鸿雁来”:白露过后第一个五天,北方天气逐渐变冷,对温度敏感的大雁开始成群飞往南方过冬。
“二候玄鸟归”:第二个五天,燕子感到寒意,也开始陆续飞往南方过冬。“玄鸟”指的就是燕子,“归”表示南飞。
“三候群鸟养羞”:第三个五天,鸟类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之气,开始纷纷储备食物以备过冬。“羞”同“馐”,指美食。
这些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界为适应季节变化所做的准备,展现了生物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
白露节气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主要体现在饮食方面。
饮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经过春夏两季生长,泡出来味道独特,甘甜清香,深受老茶客喜爱。
吃龙眼:在福建等地,民间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据说这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甚至有人说“白露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了一只鸡”。虽然夸张,但龙眼确实营养丰富。
酿米酒:湖南、江浙一带,很多人家会在白露时自酿米酒。用糯米等谷物酿成的白露米酒口感醇厚,香气扑鼻,正好三个月后冬季来临,可用于驱寒补身。
吃红薯:浙江温州等地有白露吃红薯的习俗。白露前后的红薯口感软糯香甜,正是最好吃的时候,既能饱腹又能养生。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需要特别注意养生保健。
饮食上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适当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起居方面,要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是早晚时分。夜晚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变化。
运动方面,适合进行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需要注意的是,白露后不要再像夏天那样贪凉,不要喝冰水,不要穿得太单薄,晚上睡觉不要不盖被子,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
白露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这句农谚指导着冬小麦的播种时间。高山地区寒冷得早,需要在白露(9月上旬)赶紧播种;平原地带温度适宜,秋分时节(9月下旬)播种最稳妥;沙土地排水性好,地温高,可以等到寒露(10月上旬)播种。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晴朗天气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庄稼积累糖分和营养,收获的稻谷颗粒饱满。
反之,如果白露当天下雨,则可能预示秋季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谷物收割和晾晒,可能导致粮食减产。
还有“白露种葱,寒露种蒜”的说法——白露种大葱,能借助秋天的余热快速生长;寒露种蒜,温度适宜蒜瓣扎根发芽。
老话常说:“白天白露凶,晚上白露爽”。2025年的白露交节在下午16时51分,属于“白天白露”,预示着白露后高温天气可能还会持续,秋老虎势头较猛。
不过现代气候受到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海水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单凭白露时间来判断冬天冷暖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这些传承千百年的农谚,更多体现了我们先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农村代言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