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前,总有些学生愁眉苦脸:“老师,投了十几家单位都没回应,是不是我太差了?” 其实不是学生不行,很多时候是找错了方向。有经验的老师会提前做一份 “企业需求清单”,帮学生精准匹配实习单位,效率能提高不少。
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前,总有些学生愁眉苦脸:“老师,投了十几家单位都没回应,是不是我太差了?” 其实不是学生不行,很多时候是找错了方向。有经验的老师会提前做一份 “企业需求清单”,帮学生精准匹配实习单位,效率能提高不少。
这份清单不是随便抄抄招聘网站的信息,得有 “三层干货”。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最好备注上企业的主营业务 —— 比如一家电子厂,要写清是做消费电子还是工业控制,避免学生投错门。
第二层是核心需求,得细化到岗位和技能。某中职的汽修专业老师做清单时,会把企业需求拆成 “必须会” 和 “最好会” 两类。比如 4S 店的实习岗,“必须会” 的是基础保养流程、工具使用规范;“最好会” 的是新能源汽车检测、客户沟通技巧。学生对着这两项比对自己的技能,就知道该不该投。
第三层是 “隐藏信息”,这是学生最需要的。比如企业是否提供住宿、实习补贴多少、加班频率如何,甚至可以备注 “适合细心的女生”“能接受倒班的优先”。有个学生性格内向,老师根据清单推荐了一家做设备检测的企业,备注里写着 “岗位不需要频繁与人沟通,适合专注技术的学生”,结果顺利通过面试。
拿到清单后,先帮学生做 “自我盘点”。让学生对照清单里的 “必须会” 技能,一项项打勾,没掌握的标出来。比如清单里某企业要求 “会用 CAD 画机械图”,学生如果只会基础操作,老师可以突击补 2 节实操课,针对性提升。
然后搞 “清单配对会”,把学生和企业需求摆到台面上。某高职的电商专业老师,会把清单打印出来贴在教室,让学生像 “挑岗位” 一样选 3 个意向企业,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技能和性格 “牵线”。有个平时爱刷短视频的学生,老师看她文案写得好,推荐了清单里一家做直播带货的企业,岗位要求 “会写短视频脚本”,学生面试时当场展示了自己的作品,顺利入职。
更重要的是 “动态更新” 清单。企业需求会变,比如旺季可能急需人手,淡季招聘收紧。老师要每周和合作企业通一次电话,更新岗位信息。有次一家服装厂突然增加了 “服装打版” 实习岗,老师当天就更新清单,推荐了 3 个相关技能突出的学生,3 天内全部确定实习单位。
清单别做得太复杂,用 Excel 表格就行,分 “企业信息”“岗位要求”“学生适配点” 三列,一目了然。学生看起来不费劲,老师更新也方便。
多渠道收集企业信息,不光靠合作单位,还可以发动毕业生帮忙。已经工作的学生最了解企业缺什么人,某中职的数控专业,有毕业生在工厂当班组长,经常给老师发 “内部招聘需求”,推荐的学生入职率特别高。
另外,清单里可以加一栏 “过往学生反馈”。比如某企业 “实习补贴准时发,但加班多”,某企业 “师傅带教耐心,适合零基础学生”,这些 “过来人” 的评价,能帮学生更真实地了解情况,避免踩坑。
其实学生找实习难,很多时候是信息不对称。老师做的 “企业需求清单”,就像架在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让双方的需求都看得见、对得上。不用搞复杂的系统,一张简单的清单,加上老师用心的匹配,就能帮学生少走弯路,顺利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
来源:兰哥的论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