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林峰丨百年文昌阁 一生桃李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2:32 1

摘要:当晨光穿透校园中古树的枝桠,在青砖黛瓦上流淌出百年光影,文昌阁小学迎来了她的一百二十年诞辰。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我以指尖触摸着每一块浸润书香的砖石,以目光丈量着每一寸生长希望的土壤。此刻站在历史的渡口回望,耳畔仿佛回响着百年来校园里生生不息的琅琅书声。

1982年,在黄永玉的邀请下,沈从文回到母校,表叔侄二人在母校前合影。

黄永玉回凤凰后,参观文昌阁小学,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教室留影。

2024年11月,校友李振军将军之子李大地(中)一行回文昌阁小学参观留念。

沈从文回到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文昌阁小学,与孩子们一起学习。

文昌阁小学学生在校园参加大课间跑操活动。

文/图 龙林峰

当晨光穿透校园中古树的枝桠,在青砖黛瓦上流淌出百年光影,文昌阁小学迎来了她的一百二十年诞辰。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我以指尖触摸着每一块浸润书香的砖石,以目光丈量着每一寸生长希望的土壤。此刻站在历史的渡口回望,耳畔仿佛回响着百年来校园里生生不息的琅琅书声。

1905年,怀抱着“振兴华夏、重在树人”的思想,留日归国的田兴奎先生创建了凤凰县第一所新式学堂——蒙养学堂。那时的校园或许简陋,条件或许艰苦,但琅琅书声却冲破阴霾,传递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许。这琅琅书声,宛如黎明前的曙光,照亮了湘西这片土地,点燃了无数孩子心中的梦想。先辈们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播下了教育的火种,点亮了“教育救国”的星火。1978年,学堂正式启用“文昌阁小学”校名。

百年间,文昌阁小学历经岁月的洗礼与磨砺。抗战的烽火没能熄灭她的教育之光,反而让她在困境中愈发坚韧。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坚守在这里,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呵护着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他们如同默默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也铸就了学校不屈的灵魂。

岁月更迭,文昌阁小学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走进校园,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的实践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兴趣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在探索的旅程中茁壮成长。

漫步在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教学楼错落有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的墙壁上,展示着学校的百年历史和杰出校友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奋发向上。图书馆里,藏书万卷,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吸引着孩子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百年树人,桃李成蹊。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在这里汲取了文学的养分,他笔下的《边城》流淌着沱江的水、文昌阁的月,让全世界领略到了湘西的独特魅力;著名画家黄永玉用画笔勾勒故乡的魂,他常说,是母校教会了他“用天真看世界”,这份纯真与热爱,也激励着我们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李振军将军,在这里立下了报国的宏伟志向,毅然从凤凰山区迈向烽火连天的战场,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战。还有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他们散落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是蒙养学堂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时刻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文昌阁人,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胸怀天下、心系家国。

作为新时代的守灯人,我常在晨曦中凝视学校的百年石阶。那长满苔藓的石墙,不仅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历史,也将继续记载着我们的故事。如今,当我看到一届届学生从我们手中毕业,看到他们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少年时,我知道,教育的火种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值此一百二十年盛典,我想以沱江水为墨,以南华山作砚,在时光长卷上续写教育华章。百载风雨铸就的文昌阁小学,既是安放乡愁的精神原乡,更是孕育未来的希望摇篮。下一个百年,当未来课堂连接起世界的经纬,我们仍将在这里,守护文明薪火,静待满树花开。

来源:湘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