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常见的白糖,其实也是卡脖子产物?依赖进口困局如何才能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7:19 1

摘要: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生产白糖的关键原料——甜菜种子,竟有99%依赖进口!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为什么白糖会成为国家战略物资?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又该如何突破?

白糖作为军队战备物资,医疗急救用品以及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竟然受制于人!

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生产白糖的关键原料——甜菜种子,竟有99%依赖进口!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为什么白糖会成为国家战略物资?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又该如何突破?

说起白糖,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就是厨房里那个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吗?特别是在当下"少糖""无糖"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潮流时,白糖似乎正在被"边缘化"。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费国,更是第一大食糖进口国!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人均食糖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其实并不高。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数据,2023/2024年度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仅为11公斤,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46.3%,甚至比亚洲平均水平(20.1公斤)还低了将近一半。

然而,正当需求有望增长之际,我国的食糖供应却面临严峻挑战。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中国的甘蔗和甜菜种植面积从2434万亩降至2122.7万亩,下滑了12.8%;糖料产量也从11937万吨降至11376万吨,减少了4.6%。与此同时,我国食糖对外依赖度从2018年的18.4%跃升至2023年的28.1%,进口量在近5年维持在年均490万吨的历史高位。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什么?一方面是消费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是产能持续下降,二者叠加导致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甜菜种子,我国竟有95%依赖进口!而如果具体到机械化精量播种所需的遗传单粒种,这一依赖度甚至高达惊人的99%!这意味着,如果国际供应链出现问题,我国的食糖生产将面临断崖式下滑的风险。

也许有人会问:白糖不就是一种食品吗?进口就进口呗,为什么要这么紧张?

实际上,白糖远不只是一种食品那么简单。自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将白糖纳入战略储备物资,到2023年,国家白糖储备已超过百万吨。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首先,白糖是军事领域的重要物资。在战时,白糖可以快速为士兵提供高热量,维持长时间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白糖还可以通过发酵生产丙酮,而丙酮是制造无烟火药的关键原料。

其次,白糖在医疗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浓度的糖溶液可用于临时伤口消毒,在高渗环境下甚至具有杀菌作用。在战地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糖还是代替血浆的重要成分之一。

白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巴西为例,该国长期推行"乙醇汽油"计划,利用甘蔗糖发酵生产乙醇作为石油替代品,显著减少了对进口原油的依赖。2021年,巴西约40%的汽车燃料来自甘蔗乙醇,有效缓解了能源安全压力。

最后,食糖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资。2021年,当巴西糖价暴涨时,多个依赖进口的国家出现社会动荡。历史上,粮食和食糖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波动,往往是诱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白糖的供应安全远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当我们的甜菜种子99%依赖进口时,实际上已经将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交到了他人手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培育优质的甜菜种子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国产甜菜种子之所以难以在市场立足,主要面临两大瓶颈:品种问题和加工问题。

在品种方面,虽然国内自育的甜菜品种在块根产量上已接近国外品种水平,但含糖率仍远低于国外品种。这就像两个人种的甜菜个头差不多,但别人种的甜菜比你的甜得多。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国产甜菜品种平均含糖率为14-16%,而国外优质品种可达18-20%。在同样的耕种条件下,含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糖产量就能增加约7%,这种差距在产业规模上就是巨大的损失。

更为棘手的是加工技术难题。甜菜种子的加工流程极其复杂,包括精选、丸粒、包衣等多道工序。虽然我国已经认定了多个单胚种甜菜品种,但由于精选及丸衣加工技术不过关,加工后的种子发芽率往往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95%,无法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

以新疆地区为例,作为我国主要的甜菜种植区域,虽然种植条件得天独厚,但当地制糖企业仍主要使用进口种子。据新疆农业科学院调查,2023年新疆甜菜种植面积约130万亩,但国产种子使用率不足5%。

而在国际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跨国种业巨头掌握着甜菜种子的核心技术和市场。据统计,全球甜菜种子市场约80%被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几大种业公司控制。这些企业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相比之下,我国甜菜种业起步较晚,整体实力明显不足。

如何走出困境?

面对"卡脖子"困境,我们该如何突围?要知道,种子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首先,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育种创新能力。

好消息是,我国在甜菜育种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培育的"中糖"系列甜菜品种,含糖率已提高到17%左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该所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选育的"蒙甜2号"通过国家审定,其抗病性和耐盐碱性表现突出,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种植。

其次,要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是一个成功案例。该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了甜菜种子研发中心,并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种子加工厂。2022年,他们培育的"荒糖1号"甜菜品种在黑龙江推广种植30万亩,表现良好。

要重点推动新疆甜菜种业发展。新疆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特别适合甜菜种子生产。应加大对新疆甜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造我国甜菜种子生产核心区。

新疆农业科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在石河子建立了甜菜种子科技园,引进国际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开展种子丸粒化、包衣等关键技术研究。2023年,该园区生产的国产甜菜种子发芽率达到93%,虽然尚未达到国家标准的95%,但已经非常接近,有望在近期实现突破。

最后,要健全种子生产扶持政策,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可以通过补贴、保险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国产甜菜种子,为国产种子市场化应用创造条件。

穿越糖的历史长河,从古代的"甘蔗汁"到现代精制白糖,甜味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理应在白糖生产的关键环节——种子供应上掌握自主权。

当然,实现甜菜种子的自主可控绝非易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随着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甜菜田里将生长出自己培育的高产、优质的甜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将摆上自己生产的香甜白糖,中国的糖业安全将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Hi科普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