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她》中与人类建立深厚情感纽带的智能操作系统,到《银翼杀手2049》中那些在复杂世界里陪伴人类的复制人,机器人在电影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于科技与人性交织处展现着独特魅力。
在电影的世界里,机器人早已不再是陌生的面孔。
左:《她》海报;右:《银翼杀手2049》海报
从《她》中与人类建立深厚情感纽带的智能操作系统,到《银翼杀手2049》中那些在复杂世界里陪伴人类的复制人,机器人在电影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于科技与人性交织处展现着独特魅力。
《银翼杀手2049》中的机器人模型陈列展示
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养老也在海外悄然兴起。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英国的护理机器人通过网络、摄像、声音识别等技术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护理需求,形成了“动态实时监测—分析—指导”的良性循环。
图源英国《独立报》
美国则将智能设备、信息技术广泛投入养老与医疗服务体系,远程医疗行业发展迅猛,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院和家庭中执行各种日常任务。
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机器人技术在智慧养老中占据核心地位,护理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智能辅助产品被广泛应用。
日本的“超级智慧社会5.0”计划提出要让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在日本养老院和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图源日本内阁府官网
这些国家在机器人养老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全球养老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2012年,有这样一部美国科幻片描绘了一个“近未来”的机器人养老图景,而我们所处的此刻正是导演杰克·施莱尔与编剧克里斯托弗·福特所想象的“近未来”。
《机器人与弗兰克》凤凰卫视电影台
4月3日 21:15 即将播出
弗兰克(弗兰克·兰格拉 饰)是一个固执又倔强的独居老人。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他多年前与前妻离婚。他的儿子杭特(詹姆斯·麦斯登 饰)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生活距离父亲的家10小时车程的大城市。而他的女儿玛蒂森(丽芙·泰勒 饰)则长居海外。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和儿女都习惯了用远程视频通话来代替身边的陪伴,直到阿尔兹海默症开始一点点侵蚀弗兰克的记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杭特想将父亲送去养老院接受护工的照顾,弗兰克却坚称自己没问题,不需要任何人帮忙,无奈之下杭特只好强行留下一个机器人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一开始,弗兰克完全看不上这堆“破铜烂铁”。机器人以弗兰克的健康为第一要务运作着——给他做低糖低脂的健康餐、为他打扫卫生清理庭院、叫他起床催他睡觉......最重要的是,机器人可以容忍他的唠叨,并且对他作为珠宝大盗的“辉煌事迹”不做任何道德评判。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慢慢地,弗兰克把机器人当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在弗兰克破碎记忆的缝隙中,小镇的一切还是他年轻时的模样,但其实他最爱的那家餐馆早已关门,只剩下他常去的社区图书馆还在时代更迭的浪潮中坚挺着。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对图书管理员詹妮弗颇有好感(苏珊·萨兰登 饰),两人常常“借书传情”,只可惜图书馆作为小镇的最后一个老古董地标也即将被一家非营利组织接手,纸页间的温度将被数字化的电脑屏幕所取代。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看出詹妮弗对图书馆还有纸质书的不舍,决定再“干一票大的”,不仅要将图书馆的珍藏本《堂吉诃德》盗出,还要给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一点“教训”。这次,他的好搭档不是别人,正是儿子留给他的养老机器人。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机器人对于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是非善恶没有概念,它的程序被设定为只关注弗兰克的健康,所以当它看到弗兰克为了盗宝大计而努力锻炼身体,它便将盗窃划为“对健康有益的事”,不但纵容弗兰克的行为,还亲身上阵为他盯梢、开锁。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经过这番“出生入死”,弗兰克彻底把机器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但机器人却在警察和失主找上门的最后关头让弗兰克抹除它的记忆。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那一刻,弗兰克突然醒悟了过来——机器人终究只是机器。人最害怕丧失记忆,因为只有过往的经历能解答“我是谁”的疑问,只有记忆能承载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但是机器人不懂得这些,它不会害怕,也没有伤感,抹除记忆不过是系统重置。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终于明白,机器人不是他的“朋友”,机器人只是一部机器。它是辅助生活的工具,并不具备与人类共情的能力。
《机器人与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按下了机器人的初始化按钮,结束了人生最后的疯狂冒险,他听从儿子的安排住进了养老院,却仍会在看到其他老人的辅助机器人时怅然若失......
10年前,机器人养老还只存在于海外科幻片中,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养老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渐走进国人的生活。
本图片由AI生成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我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79亿元,未来5年将会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预计到2029年,我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59亿元。
目前,养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助浴、家务、感情陪伴、娱乐安防等方面。
在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一批“养老机器人”集中亮相,成为了行业热点。有企业展出了一款“全能拐杖机器人”,不仅能为老人提供稳固支撑,还能根据老人正在行走的道路情况感知障碍物,及时做出调整;还有为手脚不便捷的老人设计的“电动防抖餐具”、“自动喂饭机器人”等。
这些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然而,目前养老机器人的价格普遍较高,康复机器人更是接近百万一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
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生产技术的成熟和循环利用的发展将会降低普通人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机器人总会走入千家万户。
但是正如弗兰克和机器人间复杂的关系所暗示的那样,尽管养老机器人在功能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情感交流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机器人虽然能够通过语音识别和简单的对话与老人互动,但它们缺乏真正的情感理解和共情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情感上的陪伴和理解。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并给予相应的回应,是当前机器人养老面临的一大挑战。
而机器人与人类的协作或许是有效的解法。
在未来的养老模式中,机器人与人类护理人员将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本图片由AI生成
机器人可以承担一些重复性、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如助浴、助行、清洁等,减轻人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人类护理人员则可以专注于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和个性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照顾。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将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老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智能和贴心。
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够更精准地感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还能通过学习和分析,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机器人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老年人进行更加自然、流畅的对话,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随着机器人养老的逐渐普及,社会对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接受度也将不断提高。人们将逐渐认识到,机器人并不是要取代人类的陪伴,而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机器人养老的宣传和教育,消除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机器人的误解和偏见,营造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让机器人养老真正融入老年人的生活。
《机器人与弗兰克》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与人类之间温暖的情感纽带,也让我们对机器人养老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在我国,机器人养老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它必将成为未来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让科技与人性在养老领域完美融合,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凤凰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