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制定了“常德歼灭战”的计划,然后集结第3、13、39、68、116五个师团10万余兵力,企图先夺取常德后再南下长沙,打通关键的华中通道。
1943年的常德城,这座2000年历史的湘北重镇,此时已成为中日双方战略棋盘上的必争之地。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制定了“常德歼灭战”的计划,然后集结第3、13、39、68、116五个师团10万余兵力,企图先夺取常德后再南下长沙,打通关键的华中通道。
第十军团长王耀武发现了日军的意图,在军事会议上他说道:“常德乃长沙门户,如果失守,则长沙危矣。”驻防常德的第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更是直言:“此战必至惨烈,我等当与城共存亡。”
第十军团的长官王耀武看穿了敌人的作战计划,他在开会时强调:“常德这个地方就像保护长沙的大门,要是这里守不住,长沙也会跟着危险!”
而负责驻守常德的第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态度更坚决,直接表态:“此战必至惨烈,我等当与城共存亡!”
11月初时,战事一触即发。
余程万带着57师的8000壮士迅速行动起来,一边组织老百姓撤离,一边加紧修补城墙工事。当时担任169团团长的柴意新亲自跑到了德山河洑这些的前沿阵地,指挥建造了3道防线。
这位来自四川南充的军官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高材生,打起仗来又稳又狠,他之前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战役和上高会战,每次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11月18日天刚亮,日本第68师团户田部队派出500多人坐着汽艇猛扑涂家湖。
57师169团第三营的两个排哨兵及时发现了敌寇的动向,排长李贵卿马上指挥开枪迎击。
双方你来我往激战30多里路,没想到这支人数少的小分队硬是干掉了200多个鬼子,就此拉开了常德保卫战的序幕!
当枪声传至师部时,余程万正与柴意新研究布防图。两人相视一眼,余程万沉声道:“意新,德山就交给你了。”
柴意新立正敬礼:“师长放心,德山在,我在。”
德山位于常德的东南方,地势险要,控制着沅江航道是守卫城门的最关键要塞。
柴意新带着169团1000多名战士死守在这里,对面却是日本第3师团上万精兵强将。11月19日早上,日军出动20多辆坦克开道,向阵地发起了第一轮的猛攻。
“放近打!”柴意新通过电话向前沿阵地传达指令,“专打步兵,放过坦克。”
当日军进入百米射程时,守军就突然开火。
缺乏重武器的中国士兵只能将集束手榴弹塞入坦克履带,用血肉之躯阻挡钢铁洪流。首日就击退了日军的7次冲锋,阵前敌尸差不多有300多具。
战至20日时,形势突然骤变,日军的增援部队已抵达,兵力达到了七八万人,这次进攻的炮火密度程度创下了华中战场的最高纪录。
德山阵地工事尽毁,土层翻起三尺。一团团长吴亚烈在电话中嘶吼道:
“团长,三营只剩60人了!”柴意新沉默片刻回道:“就是只剩一人,也要守住阵地。”
最激烈的恶战发生在岩包这个小高地上。这块不起眼的地方反复易手五次,每次换防都伴随着成排成连的士兵倒下。
22日下午,岩包又一次落入敌手。柴意新团长亲自带着预备队一连发起了反击。
冲锋前他厉声告诫部下:“今天我要是敢往后退一步,你们谁都有权军法处置我,要是你们当中有人退缩,我也绝不留情!”
经过两小时血战,他们歼灭了四百多敌人,硬是把丢失的阵地又夺了回来。
可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到了25号那天,德山的防线终究还是被突破了。
在奉命撤往芷湾之前,柴意新特意去野战医院探望受伤的战友。看着满屋子缺胳膊少腿的伤员,这个刚强的汉子忍不住红了眼眶:“兄弟们,是我对不住你们啊。
这时有个受重伤的机枪连长吃力地抓住他衣角哀求道:“团长,多给我们留点手榴弹吧!”
芷湾位于常德城东侧外围地带,像道天然屏障守护着城池。余程万指挥在此构筑了三道防线,还亲临前线坐镇指挥。
到了11月26日这天,日军倾巢而出,集中所有兵力朝城区猛扑过来。
柴意新将团部设在最前沿的天主堂地下室。
炮弹震得天昏地暗,他却在弹箱垒成的桌案上写信给妻子:“近日战事颇紧,余尽职而已,勿念。倘有不测,善抚子女,令其读书成人。”
28号一大早,日军使出狠招,30多架飞机来回轰炸,紧接着就是坦克群乌泱泱地冲了过来。
东门的好几处防线被撕开口子,柴意新带着警卫排火速赶去支援。士兵们看见团长拎着冲锋枪跳进战壕,个个都振奋了起来。
老兵赵满山后来说起:“咱们团长子弹打光了就捡牺牲战友的枪接着打,最后干脆抄起大刀拼杀,浑身上下都是血,硬是寸步不让!”
当晚在清点人数后发现,全团能战者已不足300人。柴意新最后将文书、炊事员全部都编入战斗序列,自己兼任重机枪手。
士兵们都劝他后撤,但他慨然说道:“我柴意新受国家培养20年,今日正是报国之时!”
12月1日,日军突破城垣,战斗转入激烈的巷战。57师残部分守5个据点,柴意新负责的亚洲旅社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此时的常德城已完全变成人间地狱。断壁残垣间随处可见的阵亡者遗体。守军已弹药将尽,只得与敌白刃相搏。
美军顾问团后来在战报中写道:“中国军队展现的巷战技巧与顽强精神,堪称二战步兵的作战典范。”
在亚洲旅社的废墟间,柴意新创造性地布置“立体火力网”:二楼布置神枪手专打军官,底层设置交叉火力点,地下室储备最后弹药。
日军战史记载:守军依托建筑残骸构筑射击孔,每个窗口都可能射出子弹,每堆瓦砾都可能跃出中国的敢死队员。#万能生活指南#
12月2日,169团只剩12人。柴意新将大家召集到地下掩体,掏出最后的半包香烟:弟兄们,援军已到城南,我等再坚持片刻就是胜利。
众人传吸着烟卷,默默检查武器。上等兵王忠民在日记里写下最后遗言:今日与团长同死,无憾。
12月3日天还没亮,余程万在笔架城边上的老百姓家里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摊开的地图上标着,第十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斗姆湖,离城区只剩五里地。
可这时候57师还能打仗的人不到一百个,分散困守在3个孤立的据点里。
必须立即突围求援。余程万声音变得沙哑,需要有人留守掩护。现场突然变得寂静。
此时柴意新缓缓的站起身说道: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请率部突围。意新愿死守待援。
在场的所有壮士听完后都非常吃惊,参谋长皮宣猷欲也想留守,但被柴意新一把按住说道:我意已决,诸君保重。
3时整,突围开始了。柴意新率51名壮士固守华晶玻璃厂,故意暴露火力吸引日军。黎明时分,为策应主力突围,他竟率残部反向突击至府坪街。
春申墓前,最后的7名战士护卫着团长。日军如同潮水般涌来,柴意新手提捷克式轻机枪扫射,身中数弹仍屹立不倒。
据日军第116师团战报记载:“一名中国军官在春申墓石坊下持机枪扫射,直至弹尽援绝,乃自戕殉国。后经辨认,系169团团长柴意新。”
1944年3月,国民政府追赠柴意新为陆军中将。抚恤令中写道:“柴意新将军忠勇殉职,其事迹足垂千古。”
然而对柴家人而言,荣衔不及遗书珍贵。在那封染血的家书里,将军写道:“倭寇侵我河山,杀我同胞,凡有血气之伦,莫不痛心切齿。儿既以身许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1985年,人民政府追认柴意新为革命烈士。常德市政府重修春申墓殉国处纪念碑,碑文由幸存老兵杜鼎手书:“柴意新将军殉国处”。
2015年9月3日,柴意新将军之子柴陵华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当“虎贲”战旗经过天安门时,老人泪如雨下:父亲,祖国强大了,您们可以安息了。
常德保卫战已过去80多年,柴意新将军和8000虎贲用生命践行的誓言依旧震古烁今:每一片废墟都是坟墓,每一座房屋都是堡垒。我们活着,就与常德共存亡,我们死去,就是常德的守城魂。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