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春天的故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7:13 1

摘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懂不能装作懂,学习贵在学扎实......”春的暖阳映照,红旗区小店镇刘景屯村文化广场上,第200期“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美乡村”国学大讲堂传出抑扬顿挫的童声诵读,如同优美的旋律,一个个国学经典滋润着村民的心房。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懂不能装作懂,学习贵在学扎实......”春的暖阳映照,红旗区小店镇刘景屯村文化广场上,第200期“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美乡村”国学大讲堂传出抑扬顿挫的童声诵读,如同优美的旋律,一个个国学经典滋润着村民的心房。

诵经典,传美德。自2018年3月首期活动启动以来,刘景屯村每月3次举办国学大讲堂,由驻村选调生、包村干部、国学老师、行业专家等现场解读《弟子规》《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同时穿插党的创新理论、反诈常识等内容。

给村民们讲国学经典,咋样才能让他们听得进去?通过幸福积分兑换商品,村民听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村民身边事找“线索”,把村民关心的事融入国学经典,慢慢地,大家都听进去了。

“现在,村民们懂得感恩、相互包容的人多了,遇事抱怨、邻里纠纷少了。大家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有所提高,还自愿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窦国宾介绍,目前,村民参与村庄自治率达90%,家庭与邻里矛盾发生率下降逾60%,孝亲敬老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宅基地纠纷、赡养等基层治理难题迎刃而解。刘景屯村被评为全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

学国学,促和谐。刘景屯村是红旗区坚持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红旗区既是新乡主城区、核心区,辖区内又包含2个乡镇、43个村庄。如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和美乡村画卷,让花园与公园,果园与菜园一齐扮靓乡村?

六村联建,建起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红旗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小店镇、洪门镇各先行选取6个村庄,通过开展“六村联建”和美乡村行动,带动全域蓬勃发展。小店镇邀请业界知名团队制定《小店镇“六村联创”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案》,连线吴庄村、关屯村、殷庄村、常村、汾台村、刘景屯村。洪门镇选取申店村、张堤村、保安堤村、原堤村、关堤村、陈庄村6个村庄,作为先行建设村。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各村庄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发展农事体验、文化、休闲、旅游等多个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组建“和美乡村”项目建设工作专班,一村一方案,一周一例会。小店镇18名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学校、商户,发放问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洪门镇由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带,实施“333”工作法“,区镇村三级联动、每周三召开碰头会、包村领导每周至少到村指导3次。同时,全区每个村安排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区直部门、一家帮扶企业,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向美而行绘画卷,和美乡村焕新彩。

小店镇吴庄村,村民口袋鼓了,家园美了。看,乌桕树、美丽月见草等植被贯穿小汾线全线,6处微型游园小巧精致,游园、景观墙融入《诗经》元素,古朴与现代有机融合。

挖掘村庄历史,传承厚重文化,打造创意街景。在该镇关屯村,该村积极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联合打造的“农耕文化一条街”目前正在施工。留住乡愁,乡愁记忆馆、老信用社外部景观等设施已建设完成。

以民族情谊为墨,赓续文化根脉,该镇殷庄村打造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多彩石榴街”,荣获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殷庄村村史馆,打造乡村精神文明阵地。

洪门镇村容村貌起了大变化。在“三通一规范”和新延路沿线集中整治行动中,保安堤村、申店村、张堤村、关堤村等主要道路和排水管道重新铺设,原本凌乱的飞线、废旧的线杆、随意张贴的小广告和垃圾不见了,违规的门店招牌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街道、清新宜人的环境,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串珠成链。和美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开新局。

夯实“底子”,党建引领聚合力——红旗区高标准推进“五星”支部建设,农村“三星”支部数量始终保持在省市第一方阵。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一中心集成”“一站式办理”“一体化联动”“111”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红旗模式。创新“红昌说事”“老窦讲礼”等矛盾调解新模式,矛盾调解成功率99%。

厚植“里子”,产业振兴有新路——育种基地、设施蔬菜、水产养殖三驾“马车”齐驱并进。与河南科技学院合作,引进茹振钢教授科研团队建立繁育基地,已培育出百农1316等品种3000余亩,带动周边种植2.2万亩。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引进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打造以繁育香瓜、黄瓜、西瓜等为主的中原农谷现代种苗产业基地。发展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扩大产品养殖规模,预计年产量可增加至25万斤,年产值达550万元。

扮靓“面子”,村庄环境变了样——红旗区所有村庄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道路、自来水、天然气“户户通”,公交“村村通”。通过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活动,实现农村净化、农家美化、农居优化。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观光休闲产业等都市农业新业态,探索“旅游+”模式,打造乡村文旅亮点景观。

春意盎然,田园披绿。走进红旗区的先行建设村,干净平整的柏油路通组入户,层次分明的生态廊道四季见景,精美的墙体彩绘让人目不暇接......一草一木皆景色,美丽乡村入画来。

“围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求,红旗区坚持‘党建+研学+农旅+文旅’发展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先进村打造精品、中等村提档升级、薄弱村补齐弱项’,努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红旗模式。”红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姜楠 宗斌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