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型关,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朝建内长城时修建关口及关堡建筑,为雁门十八隘之一;乔沟,一条长约4公里的沟壑,地势险要、回旋曲折,最窄处仅容一辆车驶过,沟壑两边是高达20多米的陡崖。
平型关,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朝建内长城时修建关口及关堡建筑,为雁门十八隘之一;乔沟,一条长约4公里的沟壑,地势险要、回旋曲折,最窄处仅容一辆车驶过,沟壑两边是高达20多米的陡崖。
在这里,88年前的潇潇秋雨见证了一场改写历史的战斗——平型关大捷。“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场写入《八路军军歌》的亮剑之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为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这一战:“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从灵丘县城出发,车行半个小时后,抵达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如今变为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农村公路纵横延伸,勾连互通,为山乡带来巨变。曾经作为战场的黄土沟,如今已是满目青翠。
走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一张张真实的史料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 纪念馆内展出的平型关大捷史料照片。
1937年9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隔日,日军二十一旅团三浦敏事旅团长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进犯平型关一线,并于翌日在战车和飞机助战下发起攻击,企图突破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继而进攻太原。
为阻止日军继续长驱直入,中国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组织力量截击日军,并致电八路军朱德总司令,请求八路军配合作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刚刚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共产党军队毫不犹豫,首战平型关,拉开了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序幕。
9月22日,日军开始攻击晋绥军平型关阵地。23日,朱德、彭德怀命令第一一五师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24日,第一一五师来到提前侦察好的乔沟公路,这是一条狭窄山道,山道中段地势极为险要,北侧山高坡陡,南侧则山低坡缓,是隐蔽设伏的理想阵地。当夜,第一一五师指战员冒着倾盆大雨,涉过山洪激流,在拂晓前到达伏击阵地。9月下旬的晋北,天气寒冷。再加上大雨刚过,地上泥泞不堪,但衣着单薄的八路军将士士气十分高涨,他们在阴冷潮湿的阵地上急切地等待着进攻的时刻。
25日凌晨,山沟公路上传来了日军汽车的马达声,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主力约2000余人开始进入第一一五师设伏地段。当骄横的日军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后,第一一五师将士居高临下,突然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参战的八路军将士冲下公路,将日军分割包围,日军困兽犹斗,疯狂反击。敌我双方展开白刃格斗。
经过6个多小时激战,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及日军的绝密文件、地图等。
“此战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展厅里,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和饱含信念的书信搭配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让观众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以及革命先辈的无畏与坚毅。
今天的乔沟,硝烟早已散尽,成为绿树成荫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深谷两侧的崖壁上,灌木丛生,偶有野鸡飞过。沟底修建了旅游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沿着当年八路军的冲锋路线,感受历史的回响。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教育的“活课堂”。馆内循环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与逼真的战场复原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那段烽火岁月。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将帅广场上,115级台阶将纪念馆主楼和广场连接起来。10尊铜铸的指挥员雕像注视着战场的方向,两侧则是刻有中央和八路军领导人讲话摘录及题词的一面面文化墙,共同见证着那段不朽的历史。
为更好发挥纪念馆教育基地的作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教育活动方式,策划了“追寻信仰之光、践行使命担当”主题宣教活动,深入打磨大思政课教育、“革命文物进校园”等宣教品牌。
据统计,平型关大捷纪念馆2024年接待观众47万人次。“2025年,馆里积极推进平型关大捷基本陈列展改造提升项目。我们结合观众的认知方式和参观习惯,走开放式、简约化、数字化建馆路子,采用现代展陈手段,增强代入感、沉浸感和互动感。”该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国家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近年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深入开展馆校合作,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充分发挥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承主阵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革命文物进校园”等活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12月,平型关大捷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景区,伟大抗战精神已经在人们的心里深深扎根。
昔日烽火地,今朝绿满山。
在车河有机社区,错落的生态民宿点缀山间。党的二十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春带领游客走进有机农田和养殖基地,“生态好、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在眼前展开。日前,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刚刚在这个小山村落下帷幕,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80位外宾和70位国内有机农业专家在此共商全域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白崖台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胜利之门”广场、一一五师窑洞旧址等景观,引入非遗工坊、特色民宿,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生态。
下北泉村虹鳟鱼养殖基地实现了“水中有鱼、岸上有景、兜里有钱”的立体化发展。唐河自动化监测站里,24小时运作的设备守护着“一泓清水向京畿”。
农特产品体验中心内,村民忙着打包黄小米、胡麻油等特产。“以前种的东西卖不上价,现在游客来了直接买,电商平台还能包邮到家。”直播带货专区内,灵丘苦荞茶、车河有机鸡蛋等产品成为“爆款”。
距车河20公里的太白山麓,秦淮数据中心九栋银色厂房昼夜闪烁,34.2万台服务器吞吐海量信息,京东、秦云等25家企业相继在灵丘投资,服务器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绿色算力,正在成为这片红色土地培育新动能的着力点。
……
如今的革命老区灵丘,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美丽乡村星罗棋布,红色精神生生不息。平型关下的这片土地,正将红色的记忆化为绿色的希望。
记者:苑捷
责编:王宇 校对:卢珊
审核:邓琳 监制:杨刚
来源: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