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立大功?研究发现:经常喝黄酒的男人或有2个健康益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0:08 1

摘要:一提起黄酒,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冬日里一碗热腾腾的姜丝黄酒,或者是老一辈人“饭后一小盅”的生活习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黄酒似乎渐渐被各种洋酒、精酿啤酒挤出了酒桌。

一提起黄酒,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冬日里一碗热腾腾的姜丝黄酒,或者是老一辈人“饭后一小盅”的生活习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黄酒似乎渐渐被各种洋酒、精酿啤酒挤出了酒桌。

但你可能想不到,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发酵酒,竟然在近年的医学研究中“翻红”了。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年男性适量饮用黄酒,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与肠道微生态

这些发现,让“老酒”焕发出新生,也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

喝黄酒真的能养生?还是只是文化滤镜下的“心理安慰”?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件事讲清楚。

很多人误以为黄酒就是“没蒸馏的白酒”,或者“女性喝的酒”,其实这是个常见误区。黄酒和白酒、葡萄酒在生产工艺上完全不同。

黄酒属于酿造酒的一种,采用糯米、大米或小麦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陈酿”的自然过程制成。

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度通常在10%~15%之间,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肽、有机酸和微量元素

这些成分的健康意义,过去很少被系统研究。但随着对“食品发酵”的重视,近年来不少科研团队开始关注黄酒中“非酒精成分”的潜力。

一项2022年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研究,对2468名4565岁男性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随访调查。

研究显示:每周饮用24次黄酒、每次约100ml的人群,其收缩压平均比非饮酒组低4.8mmHg,且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研究者推测,黄酒中含有的酚类物质小肽类成分,在体内可能起到抗氧化、抗炎的作用。这些机制与预防动脉硬化和控制血脂密切相关。

尤其这种效果在适量饮用的前提下才显现。研究中一旦饮酒量超过每日200ml,心血管益处便不再明显,甚至出现反作用。

这与中医“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不谋而合——关键在“量”。

黄酒的另一个“隐藏技能”,居然和肠道微生态有关。

一项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分别给予普通水、乙醇溶液及黄酒进行灌胃处理。

结果发现:黄酒组肠道中拟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上升,炎症相关菌群减少

这意味着黄酒中某些发酵副产物,可能对肠道微生态有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黄酒中含有的短链脂肪酸前体物质,可能通过促进益生菌生长、抑制有害菌扩张,改善肠道环境。

对于中年男性来说,肠道菌群的健康不仅关系到消化吸收,更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甚至情绪稳定密切相关。

这也是为什么喝黄酒的人,有时会觉得“不上头”“肚子舒服”。

黄酒虽好,并非所有市面上的黄酒都具备这些潜在益处。

首先要区分传统手工酿造工业快速发酵。前者往往采用天然曲种、长时间低温发酵,保留了更多活性物质;而后者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加入糖浆、酒精和香精,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陈酿时间很关键。黄酒在储存过程中,其内部成分会发生缓慢变化,生成更多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一般来说,储存时间在3年以上的黄酒,风味和功能物质含量才趋于稳定

追求健康效果的人,不妨选择标签上注明“传统工艺”“长时间陈酿”的产品,而不是追求“价格便宜”“口感甜”的工业酒。

除了酒的品质,饮用时机也影响健康效果。

研究发现,在晚餐时适量饮用黄酒,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更温和。这是因为晚餐后人体处于相对放松状态,黄酒的温润性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胃蠕动

而空腹饮酒、深夜饮酒或与高油高盐食物搭配,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抵消黄酒的益处。

最好将黄酒安排在晚饭后一小时内,搭配清淡菜肴或温热汤品饮用,既不伤胃,又容易吸收。

需要强调的是,黄酒虽有一定健康价值,但它本质仍是含酒精饮品。长期大量饮用,仍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血压波动、甚至心理依赖。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黄酒带来的正面作用,都是建立在“每次饮用100ml以内,每周不超过3~4次”的基础上。

如果你本身患有肝病、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服药,建议在饮酒前咨询医生,避免药酒相互作用。

黄酒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从来不是“图醉”。古人讲究“温酒而饮”“佐膳而酌”,更多的是一种节制而有度的生活智慧

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不妨从黄酒中汲取的不只是营养,还有那份“慢下来”的仪式感。

试想,一碗温热黄酒,一桌家常菜,一段轻松对话。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才是黄酒真正的“健康密码”。

结合文中内容,如果你是一位中年男性,又希望在平衡生活和健康之间找到出口,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

第一,选择合适的黄酒:优先考虑传统工艺、标注陈酿年份的产品,避免添加香精或勾兑酒精的工业酒。

第二,饮用频率与量要控制:每次不超过100ml,每周控制在3次以内,避免连续饮用。

第三,搭配食物讲究:黄酒适合搭配温热、易消化的菜肴,如菌菇类、豆制品、炖肉等,忌与辛辣、油炸、高盐食品同饮。

第四,把握饮用时机:选择在晚餐后一小时内、身体放松状态下饮用,避免空腹或深夜饮酒。

第五,不盲目模仿“养生达人”:别轻信网络上传播的“黄酒泡枸杞”“加药材煮酒”等偏方,未经验证的搭配可能带来反效果。

在健康这件事上,没有神奇的饮品,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秘诀。

但如果能像对待黄酒一样,对生活多一分耐心,对身体多一分观察,或许你会发现——健康的关键,从来不在于“喝什么”,而在于“怎么喝、什么时候喝、为什么喝”。

参考文献

韩志勇,刘青江,等.黄酒适量饮用与中年男性血脂水平及血压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8):912-918.

李晨曦,王秀丽,等.黄酒摄入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的影响[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4):417-424.

来源:曹医师健康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