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打造“山林型”生态警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14:36 1

摘要:苍翠欲滴的山林,溪水清澈,树木挺拔,动物穿梭,一幅生机盎然的南国景象,装点着闽南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守护其间的那一抹“警察蓝”,是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华安县公安局民警们。

苍翠欲滴的山林,溪水清澈,树木挺拔,动物穿梭,一幅生机盎然的南国景象,装点着闽南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守护其间的那一抹“警察蓝”,是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华安县公安局民警们。

近年来,华安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战略,立足林区治安形势特点,大力探索实施“山林型”生态警务,仅2024年以来,就破获涉林刑事案件52起,有力维护了林区治安秩序。

建立联动格局

“警察同志,有人在狩猎!”接到群众报警后,刑侦大队、指挥中心等警种立即开展分析研判,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参与巡查,很快便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非法捕猎的野生鸟类5只、眼镜蛇1条,作案工具若干。这是日前华安县公安局开展联勤联动、提升林区管理质效的一个生动案例。

华安公安组织43名警长,挂点全县村居、林场,并建立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林长+森林警长+行政部门”制度,通过创新“3+N”模式,实现资源保护力量的一体化联动运作,形成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挥当地群众熟悉山情林情社情优势,组建由网格员、林场职工、护林员、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138人,和民警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得益于此,2024年以来,华安公安成功破获16起非法狩猎案,确保了辖区生态资源安全。

构筑安全防线

“那边有明火,请立刻前往现场检查!”2024年11月7日,正利用警用无人机执行森林防火巡查任务的华安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吴艺勇敏锐地发现这一险情,迅速组织附近执勤的民警辅警赶往疑似起火地点,并妥善处置火情。

“幸亏无人机及时发现,当天风向多变,稍有延误就可能酿成火灾事故。”吴艺勇表示。

华安公安积极培养无人机操作专业人才队伍,让无人机成为保护林业资源的“空中哨兵”,打造立体防控体系。针对林区管护难点,华安公安在春耕备耕、清明祭扫等重点时段,对高风险隐患区域实施精准空中巡逻,同步开展火情监测预警和防火宣传广播,形成“科技巡查+快速响应”的防火闭环。

近段时间,华安公安共开展涉林巡防巡控180余次,整改火灾隐患15次,组织劝导宣传85次。

优化管理模式

在华安县,贡鸭山自然保护区因森林茂密、生态资源丰富而闻名。每年秋季,这里鸟类活动频繁。

由于该地区地势复杂,车辆难以到达。华安县公安局运用“民警+护林员”联勤模式,积极开展地面巡逻,及时发现并清除非法设置的捕鸟网、诱捕器等不法侵害,为鸟类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

2024年9月13日,护林员邹志平在贡鸭山自然保护区贡神峰入口处,发现一只受伤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鹇,立即报告高安派出所。民警迅速响应,并联动当地相关部门成功救治。

华安公安以生态警务点为核心,辐射扩大生态保护面,在贡鸭山自然保护区关键生态区位设置生态警务点,以“警员+护林员”为主体,明确职责,联动配合,共同做好涉林突发案事件处置工作。针对涉林执法过程中野生动植物规范管理问题,华安县公安局与检法、林业部门共同建立涉林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确保涉林涉案财物得到妥善安置。

生态价值修复,是华安公安生态警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华安公安结合辖区野生动物分布、生存环境以及涉案动物习性,依托贡鸭山自然保护区,划定“警察林”“放生林”,在山涧两侧规划涉案野生珍稀植物回迁廊,为遭受非法侵害的野生动物回归自然、安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编 校丨邓希雅

审 核丨陈立超

签 发丨欧阳锋

来 源丨警苑心语

来源:平安渝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