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燃亮胜利丰碑 镌刻不屈山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7:06 2

摘要:阳光穿过纪念馆明亮的玻璃,静静落在一把日军军刀上——刀鞘斑驳,刃口冷冽,像是岁月不肯褪去的证言。在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时间仿佛放缓脚步,让历史的声响清晰可闻。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座纪念园以它沉静而坚定的存在,向我们讲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燃亮胜利丰碑 镌刻不屈山河

阳光穿过纪念馆明亮的玻璃,静静落在一把日军军刀上——刀鞘斑驳,刃口冷冽,像是岁月不肯褪去的证言。在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时间仿佛放缓脚步,让历史的声响清晰可闻。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座纪念园以它沉静而坚定的存在,向我们讲述淮南土地上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它不再依赖旧衣残物,而是以这样一柄缴获的战刀,连接了往昔与当下,成为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灯塔。仿佛没有玻璃的阻隔,历史的辉光直接照进每一位观者的心中。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又名潘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其建设规模在淮河流域居于首位。步入纪念园,中央矗立着一块高6.5米的主碑,22块副碑和浮雕,记录着平家滩伏击战、苏涂村战斗、板张集战斗等潘集地区军民打击日伪顽匪的英雄事迹。园区内,主纪念碑与辅碑遥相呼应,无声述说着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纪念园北侧500米处,有一座“老廖坟”烈士墓,安葬着当年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无名战士。

步入纪念馆内部,展陈内容精心划分为四个篇章,构筑起一部立体化的地方革命史诗:《传播真理 唤起民众》追溯了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星火如何在潘集初燃;《浴血奋战 抗击日寇》浓墨重彩地铺展了根据地与抗日民主政府的壮阔图景;《建立政权 迎接黎明》重现了解放战争中潘集军民支援淮海、渡江战役的磅礴力量;《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则昭示了山河重整、改革腾飞的崭新篇章。

纪念馆内,收藏着红军战士使用的武器和缴获日军的战利品,这些实物与场所共同构成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与致敬。泛黄的史料、斑驳的实物与生动的场景再现,将参观者瞬间拉回烽火连天的1940年。当年7月至11月间,中共凤台县委建立了以潘集为中心,东至高皇、北到万福集、西至尚塘、南至淮河约630平方公里,20万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淮南这块土地上第一次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它把凤台、怀远、蒙城根据地连成一片,沉重打击了在淮上地区猖獗的日伪军,成为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南进淮南的重要枢纽。其意义远超地域限制——它如钢钉般楔入敌后,沉重打击了淮上地区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为传承这份用热血浇灌的红色基因,在潘集区新四军研究会的积极倡议下,潘集区委、区政府于2002年7月在抗日民主政府原址上动工兴建纪念园。2005年9月2日,这座寄托着缅怀与教育使命的殿堂正式开启大门。2011年,纪念园进行改扩建,其内涵与影响力持续深化。

如今,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已成为区域重要的精神坐标与教育基地,是“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追寻初心、汲取力量。

记者 罗 静

记者 焦孝诚 摄影

编辑 童飞飞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