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播期间和出梅后,我市遭遇两次阶段性干旱,特别是出梅后连续近40天无有效降雨,全市“一江三河”水位较多年平均偏低0.09米(汉北河民乐站)-6.51米(汉江汉川站),水库、湖泊蓄水较去年同期偏少3-4成,旱情发展蔓延。市防办积极组织抗旱减灾,有效抗御历史罕
今年春播期间和出梅后,我市遭遇两次阶段性干旱,特别是出梅后连续近40天无有效降雨,全市“一江三河”水位较多年平均偏低0.09米(汉北河民乐站)-6.51米(汉江汉川站),水库、湖泊蓄水较去年同期偏少3-4成,旱情发展蔓延。市防办积极组织抗旱减灾,有效抗御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保障夏粮丰收和夏播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市在田作物约480万亩,其中水稻345万亩,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11.93万亩,农业旱情总体可控。全市城乡供水正常,未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全面抗旱减灾。全市共出动抗旱34.9万人次,投入抗旱设备4.85万台套,新打机井974口,累计折算投入抗旱资金2.17亿元。
一是科学蓄水保水。抢抓梅雨期两轮强降雨时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填湖补库充渠,增加水源储备,梅雨期全市水库、湖泊蓄水增加4成左右。梅雨期刚结束,迅速调度新沟闸、东山头闸及孝感城区“三河联通”工程,充分拦蓄汉北河、澴河尾水,抬高汉北河、澴河及城区滚子河水位,保障周边农业灌溉。
二是全力搬水引水。争取省级支持,通过加大汉江罗汉寺闸引水流量,保障汉北河沿线乡镇涵闸引水和泵站提水。协调省直高关、惠亭水库向我市应城调水1500余万立方米,保障应城市杨岭、田店等乡镇生活供水及灌区农业用水。
三是大力调水送水。依托徐家河、郑家河2座大型水库,先后实施2轮跨地区调水,累计向灌区安陆、云梦、孝昌等地放水8400万方。孝昌、安陆、应城等地采取消防车和洒水车送水,及时向生活供水不足乡镇和村送水359辆次、1200余吨。
汉川市在汉江万福低闸等处实施2次大规模打坝提水,临时驾机57台套,通过二级提水向内垸补充抗旱水源。应城市在大富水喻家坝架机抽水,重点保障新都、久大等企业用水和城北、城中等乡镇农业用水;安陆、孝昌、云梦、孝南、大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打坝抽水、打井取水、精细用水等方式,全力保抗旱、保生活。四是加强人工增雨。全市7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坚守岗位,抢抓有利天气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9轮,发射增雨火箭弹62枚,助力缓解旱情。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印发农业抗旱技术指导意见,派出农技专家955人次,指导落实肥水管理、抗旱保水剂等措施372.3万亩次。组织开展培训105场,服务农户及主体5417人次。发布技术视频168条,总播放量超94万次。
强化应急保障:
一是强化预案准备。及时组织修订了重大干旱情况下跨区域调水方案,对重点节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摸排,清理整治沿途渠道,做到有备无患。
二是强化物资准备。气象部门预备火箭发射架7架、火箭弹150余枚,根据天气监测情况,随时投入增雨作业。农业农村部门预备化肥5万吨、农药2.5万瓶(包)、快生菜种子2万斤,做好农业抗灾物资保障。
三是强化队伍准备。落实抗旱服务队伍6支99人,配备移动水泵、拉水车、储水罐等专业抗旱设备450余台(套),保障随时支援受旱地区抗旱工作。四是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和抗旱应急响应期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工作信息日报告制度。
根据气象预报,8月下旬我市维持高温少雨天气,秋汛期(9-10月)降雨偏少1-2成、气温偏高1℃左右,伏秋连旱已成定势,极端情况可能会出现伏秋冬三季连旱甚至是伏秋冬春四季连旱。从水文预报趋势看,长江、汉江将长时间维持超低水位和流量,可能持续至明年汛前,伴随着汉江水位持续走低,后期城市生活集中供水面临压力将逐步增大。我们将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的思想,树立全抗全保工作目标,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工程,适时实施人工增雨,增加水源储备,全力保城乡供水、保农业秋收秋播、保社会大局稳定,坚决守牢不发生长时间人畜饮水困难、农业大面积减产和因灾导致重大负面舆情的工作底线。
来源:江畔草h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