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园与石海椒的故事要从20年前开始说起,作为一种典型的乡土植物,主要分布在云贵川550-2300m的林下,20年前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龙泉山做野外林地调查的时候,被其鲜艳的花朵所吸引,随后引种到植物园栽培。
“经过20年的栽培选育,我们或许很快能在成都街头看到石海椒。”成都市植物园工作人员郑雨所说的“石海椒”,并不是食物,而是成都的乡土植物之一。
植物园与石海椒的故事要从20年前开始说起,作为一种典型的乡土植物,主要分布在云贵川550-2300m的林下,20年前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龙泉山做野外林地调查的时候,被其鲜艳的花朵所吸引,随后引种到植物园栽培。
经过长年累月的驯化,现在石海椒成活率较高、花型等特征稳定,预计在明年将“走”上成都街头,在市政绿化中大批量投用。
2月至4月开花
能用于多种植物场景搭配
“野外生长的石海椒,植株矮小,株型杂乱,枝条纤弱,我们通过改良栽培管理方式和选优育种,逐步对其进行了改善。”郑雨介绍,现在植物园内的石海椒株型整齐,花期能从2月持续到4月底,明亮的黄色花朵鲜艳醒目,花序顶生、腋生,也可单花腋生,枝条从下到上布满硬币大小的花朵,花量巨大。
现在,植物园内科普馆露台、梨园道路旁、科普馆林下绿地等场景均已种植石海椒,在园区游玩的游客们总能远远地就发现一道亮丽的石海椒风景线。
据了解,石海椒生长迅速、萌蘖性强,耐修剪,且株型飘逸优美,花色明艳,花期长,因此在园林景观中的可塑性非常强,无论是作为绿篱、花篱以及孤植或丛植于花镜、道路、建筑旁都能打造出很好的景观。”
“石海椒的颜色和迎春花相似,也都是春花的一种,所以很容易将它误认为是迎春花。”郑雨说,希望石海椒能走上成都街头,被更多人熟知。
乡土植物适应性强
有利于打造长效性低维护景观
市政绿化植物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容易受到气候、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石海椒作为乡土植物,不仅对本地的气候、土壤等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偏爱石灰岩这种贫瘠的土壤,可见它的适生能力多么强。”成都市植物园园林园艺研究中心主任徐扬介绍,石海椒对高温干旱也有一定的耐受力,在光线条件差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只是开花数量会减少。
对病虫害是否有抵抗力,也是植物能否运用于市政绿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除了在阴暗的栽植条件下会有轻微的白粉病以外,其余情况基本没什么病虫害,这对我们打造长效性低维护景观是非常有利的。”徐扬介绍。
目前,成都市植物园除了对石海椒进行园林景观应用的尝试以外,同步也在进行大批量的繁育工作。石海椒可通过播种、扦插、分株等多种方式进行繁育,且成活率均较高,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向城市绿地景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成都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乡土植物的引种保育和推广应用。此前已经成功在天府芙蓉园、文化公园等地推广应用了木芙蓉、岷江百合、蜀葵等特色乡土植物。“筛选出一批能够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乡土植物,相信未来市民朋友能在城市街头看到更多既熟悉又少见的乡土植物新种类。”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