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白色卡尔梅克人,铁列吉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6:50 4

摘要:【铁列吉特人被划入“北方小民族”(малые народности Севера)。1920-193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中,其身份一度与阿尔泰人(Алтайцы)合并,后因语言和文化差异于1993年被重新认定为独立民族……】

Потапов, Л. П. (1948).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алтайцев.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铁列吉特人被划入“北方小民族”(малые народности Севера)。1920-193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中,其身份一度与阿尔泰人(Алтайцы)合并,后因语言和文化差异于1993年被重新认定为独立民族……】

铁列吉特人(Телеуты)是南西伯利亚地区的突厥语民族,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及克麦罗沃州。其族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活跃于中亚和西伯利亚的突厥部落联盟。

俄国档案中,铁列吉特人最早见于17世纪沙俄探险者与行政官员的记录,被称为“白卡尔梅克人”(Белые Калмыки)或“上阿尔泰人”,以区别于周边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群体。

根据列夫·波塔波夫(Л.П. Потапов)的研究,铁列吉特人的形成与古代铁勒(Тiele)、叶尼塞吉尔吉斯(Енисейские Кыргызы)及蒙古帝国时期的部落迁徙密切相关。

13-14世纪,成吉思汗西征后,部分突厥部落融入蒙古军事体系,逐渐形成具有混合文化特征的群体。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铁列吉特人以阿尔泰山脉为中心,建立松散部落联盟,其经济以游牧、狩猎和有限农业为主。

17世纪中叶,铁列吉特人成为俄方与准噶尔汗国争夺的对象。根据1667年《托木斯克条约》,部分铁列吉特首领接受沙俄“保护”,但实际仍保持半独立状态。铁列吉特人需向沙俄缴纳貂皮等实物税(ясак),同时与准噶尔部保持贸易和军事联系。

18世纪初,准噶尔汗国势力增强,铁列吉特人一度成为其附庸。1745年准噶尔灭亡后,沙俄加强控制,逐步将铁列吉特部落纳入行政管辖。1771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法令,将铁列吉特人划归“异族人”(инородцы)管理体系,限制其迁徙自由,并强制推行东正教传播。这一时期,铁列吉特人口因天花疫情和土地掠夺大幅减少。

19世纪,沙俄推行农业殖民政策,大量俄国移民涌入阿尔泰地区,铁列吉特传统牧场被侵占。根据1897年全俄人口普查,铁列吉特人仅存约5,000人,多集中于比斯克县(Бийский уезд)。俄当局强制推行俄语教育,禁止萨满教活动,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部分铁列吉特人参与1905-1907年俄国革命后的民族运动,要求土地自治和文化权利。1913年,阿尔泰知识份子向沙皇提交请愿书,呼吁停止移民侵占,但未获回应。

1922年苏联成立后,铁列吉特人被划入“北方小民族”(малые народности Севера)。1920-193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中,其身份一度与阿尔泰人(Алтайцы)合并,后因语言和文化差异于1993年被重新认定为独立民族。

强制集体化(коллективизация)对铁列吉特传统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1930年代,大量牧民被迁入国营农场(совхозы),驯鹿牧养和游牧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大清洗时期,萨满和部落领袖遭迫害,民族语言使用被限制。

二战后期,部分铁列吉特人被征入红军,参与对德作战。战后苏联推行民族同化政策,铁列吉特语逐渐被俄语取代,仅老年群体保留语言能力。

1991年苏联解体后,铁列吉特人开始民族文化复兴运动。1993年,俄罗斯联邦正式承认其为独立民族,2000年列入《俄罗斯土著小民族名录》。根据2021年全俄人口普查,铁列吉特人约2,650人,主要聚居克麦罗沃州古尔耶夫斯克区(Гурьевский район)。

当代铁列吉特人面临人口稀少、语言濒危(使用者不足10%)及土地权利纠纷等挑战。非政府组织“铁列吉特民族共同体”(Община телеутского народа)致力于语言保护(出版教材、举办文化节)和争取原住民土地权益。2018年,克麦罗沃州设立铁列吉特传统自然保护区,部分恢复驯鹿牧养和生态旅游。

来源:Hershel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