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战俘营里张善甫和老朱填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05:00 3

摘要:进入这座地狱已经快满五个月了,他们经历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大多数同期入院的难友已先后被夺去了生命。现在他们终于看见了一线生机。

张善甫和老朱一夜没合眼,他们异常兴奋。

进入这座地狱已经快满五个月了,他们经历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大多数同期入院的难友已先后被夺去了生命。现在他们终于看见了一线生机。

但他们很快又灰心了——因为那两个该死的条件。第一条好办:是真正的老百姓。他们被俘后日寇几次审讯、毒打也没有承认是八路军军政人员,入院后再没有问(“新华院”是服刑单位,进院后一般不再审讯)他们一直说自己是老百姓,所以日军也就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战俘”。

要命的是第二条:入院半年以上。

他们从五月初进入“新华院”,满打满算才刚够五个月!

怎么办?

日军为了庆祝“胜利”,释放部分战俘的消息两天以后到了证实。方法是:符合条件的先由自己报名、小队、大队审核后报院里再次审核后批准。

日寇宣布:谁要敢谎报入院时间,或隐瞒身份,一经查出,格杀勿论!

生的希望在诱惑着张善甫等人。

虽然那希望是那样渺茫。

渺茫像海市蜃楼一样。

“哎,咱们报名吧,争取出去。”张善甫悄悄地和难友老朱商量。

“咱的入院时间可是不到半年呵!”

“多报一个月,混一下试试。”

“多报一个月?能行?”

“怎么不行!”

“要是让鬼子查出来,可就完了。”

张善甫也沉默了。是呵,一旦被发现了,肯定要丧命的。

两个人凄凄地对视着。

张善甫久久凝视着老朱,见他只剩下一把骨头了,骨头外皱巴巴的皮肤像放在酱油里腌过一样,酱紫酱紫的。张善甫知道自己肯定也是这个样子。在“新华院”里恐怕熬不了多久了。

怎么也是死,何不冒险试一试!这样想着,张善甫又对老老朱说:

“我看咱就豁上了,碰碰运气。你看咱俩这个样子,顶多还能熬上个半月二十天的,早晚也得死。这样在里面等死,还不如······”

老朱也从张善甫的面容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他觉得自己还不如张善甫健康、壮实。不多填一个月,就只能等死!别想活着出去。这样一想,他觉得张善甫说得有道理,于是便说:

“好吧,就多填一个月!早死晚死一个样!”

老朱虽然这么说,但他并不抱任何希望,不过是那种“与其等死,不如奋起一搏”的自我心理安慰罢了。

他们找到小队长报了名,申请释放。

没过几天,小队长给他们发了一张打印的表格,是“出狱申请表”。

这一次,日寇决定从“新华院”里释放二百名“犯人”,以示对中国的“亲善”和对“大东亚圣战胜利”的庆贺。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分化、瓦解战俘。

张善甫和老朱激动地接过表格,又兴奋又不安,回去后开始填写。

姓名。年龄。入院前职业:老百姓。一切顺利。

接下来是入院时间一栏,两个人相视良久,枯瘦如柴的拿着笔,微微颤抖,久久没有落下去。

这个栏目将决定他们的生死。

生死就这一下子了。

这念头鼓舞了他们,微微颤抖的笔终于落了下去——四月初。

像押下了一笔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巨额赌注一般,两个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把表交上去之后,接下来就是焦急不安的等待。他们一方面怕被日寇查出谎报入狱的时间,一方面又盼望着能“蒙混过关”,尽快地脱离虎口。”

漫长的等待。

他们在等待着命运的裁决。这是一种充满恐惧又充满希望的等待。

黑沉恐怖的夜里,时常做梦。或恶梦:梦见被日寇查出了谎报入狱时间,日寇狰狞的面孔,滴血的指挥刀,狂吠的狼狗······一身冷汗,猝然惊醒,颤栗不已,直到天明。或喜梦:梦见终于逃离了魔窟,大口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拖着病弱的身子回到根据地,和同志们一起重返抗日战场······这样的差不多充满每个夜晚。

日子过得极慢。

他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坏。

由于长时间的疾病和饥饿的折磨,老朱的耳朵竟然聋了!别人说话他一点也听不见。难友张善甫和他说话时,必须把嘴对准他的耳朵大声说、他才能听明白。

“那表怎么还没批回来?”老朱时常这样自言自语。

张善甫对着他的耳朵说:

“是呵,快半个月了吧?死活也得有个信儿呀······”

老朱很悲观:

“我怕是等不到了······”

“别那么想,能等到的。”

张善甫大声安慰同伴。其实他自己也担心等不到那一天。他的身体也已虚弱到了极点,有时走路都要扶着墙。

来源:追寻历史了解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