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娄井海:从童工到新四军战士 永远记得抗战胜利那晚的歌声丨抗战亲历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9:44 1

摘要:“我逃了几次难,都没逃出奴隶的命运,后来参加新四军才改了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8月28日下午,在成都市锦江区的一个居民小区楼里,98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娄井海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仍是感慨万分。

娄井海:从童工到新四军战士永远记得抗战胜利那晚的歌声川观新闻记者 钟 帆

“我逃了几次难,都没逃出奴隶的命运,后来参加新四军才改了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8月28日下午,在成都市锦江区的一个居民小区楼里,98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娄井海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仍是感慨万分。

娄井海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期随家人迁居上海后,在租界的印刷厂里当童工。为了逃离饥寒交迫的亡国奴生活,他在18岁那年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他永远忘不了庆祝抗战胜利那晚的居民联欢会,大家载歌载舞,欢呼声、鞭炮声和锣鼓声通宵达旦。

娄井海戴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他曾是一位受尽剥削的童工

1927年,娄井海出生在现今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他的家中是贫农,因为其父在上海当印刷工,一家人迁居到了上海。

在他十岁那年,淞沪会战爆发。为躲避战争,娄井海一家只能回老家逃难。但几年后,侵华日军发动宁绍战役,绍兴、宁波等地相继沦陷,“当时进城,我们看到日本人站岗,是要给他们鞠躬的。”那种亡国奴的生活,娄井海至今印象深刻。

不久后,父亲又将娄井海带回了上海,并在租界给他谋了份印刷工的差事,当时的娄井海年仅14岁。“那个老板剥削得凶,一天只给我们吃两顿,而且还吃不饱。”娄井海记得,在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大米被控制了,老板发给工人们吃的口粮只有过期、发了霉的玉米粉。那时,上海的冬天尤其难熬,娄井海连一件棉衣都没有,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在工友的帮助下,娄井海逃离“虎穴”后,又去了当时的《中华日报》当工人。“没想到,他们也要克扣我们口粮,原来每天中午要给我们吃一顿饭,大概只有二两,再给你一点点菜,但不断扣你的米,二两都不到。”当时,17岁的娄井海一天要工作十几个钟头。

最后,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他和工友们奋起反抗,罢工请愿。但是,请愿不仅没得到答复,他们收到的通告反而是要被开除。就在此时,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印刷所派人到上海采购物资、招人,经中共地下党同志介绍,他们决定参加新四军。

“其实,我当时除了不愿当亡国奴外,还有个私心,我想去新四军的抗大读书。”娄井海谈到,他和工友们就这样离开了上海,辗转去到了当时位于扬州宝应的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印刷所。

娄井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他永远记得庆祝抗战胜利那晚

娄井海记得,到达新四军驻地当天晚上,印刷所的同志们特地准备了好饭好菜招待他们新来的5人。

“大概十几个小脸盆,有鱼有肉,还请我们喝酒。”此前在上海生活的时候,娄井海从没享受过这样的尊重,这让他和工友们都十分感动。

来到部队后,娄井海除了继续做印刷工作外,还参加了学习,“除了基本的识字认字外,部队还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游泳,掌握基本逃生的本领。”娄井海说。

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那天,娄井海和其他几个年轻的战士正在水里练习游泳,另有一批同志去镇上赶集,“他们赶集的时候得知了这个消息,赶紧坐船回来告诉了我们的。”娄井海记得,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和正在游泳的战友立刻从水里跳了起来,和大家一起奔走相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晚,娄井海所在的部队按照中央指示举行了庆祝活动。“我们当时是三个单位,我们单位前面有个坝子,自己就排演搞联欢。”娄井海记得那天晚上,没有电灯,汽灯也不是很亮,但大家载歌载舞,都特别高兴。

后来,娄井海又随部队参加解放战争,历经了孟良崮等大大小小的战役。1947年6月15日,他在山东的根据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娄井海到南京参与《新华日报》出版,并于当年年末随西南服务团南下。1952年,他参与建立《四川日报》。此后,娄井海便一直在《四川日报》工作,直至1990年离休。

去年,已经97岁的高龄的娄井海在儿子、儿媳的陪护下,从成都乘坐高铁回过一趟老家。他的家乡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只有村里那口老井依旧汩汩不绝地涌出泉水,“我就是从这口‘井’跳出到的‘海’(上海)的哦!”

背井离乡数十年,娄井海从十里洋场的旧社会童工成长为了革命战士、新中国的建设者,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从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我想告诉年轻人,虽然今天的日子好了,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不能丢,要继承发扬好。”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