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白酒行业半年报的“冰与火”:分化再加剧、头部更集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22:45 1

摘要:截至8月30日,上市白酒企业半年度报告全部出炉。从整体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就像一幅“冷暖交织”的画卷,头部酒企稳健增长、市场稳固,部分区域酒企和二三线品牌则深陷营收、利润双降的泥潭,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消费升级与市场调整期的真实反映,折射出行业分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霍坤峰

截至8月30日,上市白酒企业半年度报告全部出炉。从整体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就像一幅“冷暖交织”的画卷,头部酒企稳健增长、市场稳固,部分区域酒企和二三线品牌则深陷营收、利润双降的泥潭,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消费升级与市场调整期的真实反映,折射出行业分化、消费变迁与企业战略的深层博弈。

在这份业绩表中,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组成的“第一阵营”,以近乎“教科书式”的稳健增长,诠释了头部酒企的市场韧性。

贵州茅台以893.89亿元的营收、454.0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实现9.10%和8.89%的同比增长,继续稳坐行业“一哥”宝座。其增长逻辑,源于品牌价值的不可复制性、高端消费市场的强韧性,以及“i茅台”等数字化渠道对市场份额的持续收割。

五粮液营收527.71亿元、净利润194.92亿元,虽增速(同比分别是4.19%、2.28%)略逊于茅台,但在行业调整期仍保持正向增长,印证了其“浓香型龙头”的市场地位与消费群体的稳定性。

山西汾酒则以5.35%的营收增速、1.13%的净利润增速,在次高端市场持续发力,“青花汾酒”系列的高端化突破,为其业绩稳健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与第一阵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腰部与尾部酒企的集体承压。泸州老窖营收同比下滑2.67%,净利润下滑4.54%,打破了此前的增长惯性;洋河股份营收、净利润分别暴跌35.32%、45.34%,业绩“跳水”引发市场对其渠道库存、产品策略的热议;酒鬼酒营收同比下滑43.54%,净利润仅0.09亿元且同比暴跌92.60%;金种子酒净亏损0.72亿元,同比下滑750.54%,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困境。

营销专家牛恩坤认为,这种市场分化的背后,是消费分层与品牌集中度提升的必然结果。在经济环境与消费心态变化下,消费者对白酒的选择愈发向品牌力强、品质稳定的头部企业倾斜。高端酒市场因商务、政务消费的刚性需求,以及高净值人群的收藏、投资属性,抗周期能力凸显;而中低端酒市场则因大众消费疲软、渠道竞争加剧,陷入“价格战”与“库存压顶”的双重困境。

在业界人士邢先生看来,这份业绩表传递出的市场信号,远超数据本身,它是消费趋势、场景变革与渠道生态的“多维镜像”。

消费升级向“价值消费”深化,头部酒企的增长印证了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和“产品品质”的双重追求。茅台、五粮液、汾酒的持续增长,本质上是“消费升级”从“价格升级”向“价值升级”过渡的体现。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的文化底蕴、工艺价值、社交属性支付溢价。例如,茅台的“行业龙头”IP、汾酒的“清香型鼻祖”身份,都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砝码。

“消费场景的结构性调整,也在业绩中留下深刻印记。”营销界人士陈玉龙分析,洋河、泸州老窖等以“商务宴请”“政务用酒”为核心场景的酒企,受市场环境影响更为明显;而茅台、汾酒则因个人消费、收藏消费的占比提升,缓冲了场景波动的冲击。此外,“宴席经济”的复苏程度也影响着区域酒企的表现,如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的业绩虽有波动,但仍能保持一定增长,与婚宴、寿宴等大众宴席的回温有直接关联。

陈玉龙表示,渠道博弈进入“精细化”阶段,部分酒企的业绩下滑源于渠道库存的“堰塞湖”问题。过去几年,部分酒企为追求短期增长,过度向经销商压货,导致渠道库存高企。在消费疲软期,经销商去库存的需求迫使企业降价、控量,进而影响营收与利润。洋河、泸州老窖的业绩波动,很大程度上是渠道“去库存”周期的体现;而茅台通过“i茅台”直营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绕过传统经销商层级,既保证了价格稳定,又掌握了市场主动权,这一渠道策略的差异,成为业绩分化的关键变量之一。

面对行业分化加剧的现状,白酒行业的未来路径并非“一刀切”,而是在分化中寻找各自的“生存坐标”。

“对于头部酒企来说,巩固优势和品类创新是核心策略。”酒业营销人士刘锋表示,茅台可继续深挖“茅台文化”,在酱香系列酒、文创产品等领域拓展边界;五粮液需强化“浓香型老大”的地位,优化产品矩阵,减少对大单品的依赖;汾酒则应抓住“清香型复兴”的风口,加速全国化布局,提升在次高端市场的份额。头部企业的目标,是在“存量竞争”中扩大优势,成为行业的“压舱石”。

“对于腰部与区域酒企来说,差异化和精细化是破局的关键。”刘锋表示,要么聚焦“地缘文化”,做深做透本地市场,如古井贡酒的“年份原浆”系列深度绑定安徽市场的宴席与礼赠场景;要么在“细分品类”中寻找机会,如舍得酒业的“老酒概念”、水井坊的“高端小众化”路线。同时,必须直面渠道库存问题,通过“控量保价”和“数字化赋能”,重构厂商关系,实现渠道效率的提升。

刘锋分析,从行业层面看,“产业整合”将成为趋势。业绩持续低迷的尾部酒企,或面临被并购、重组的命运,优质产能与品牌资源将向头部集中。同时,白酒行业的“年轻化”与“国际化”探索仍需加码。例如,推出适合年轻人口味的低度酒、果味酒,拓展海外消费市场,虽短期内难以贡献大规模营收,却为行业长期发展的奠定基础。

2025年上半年的白酒行业业绩,是一次“期中考试”,更是一次“压力测试”。揭示了行业在消费变革、市场调整期的真实底色:头部的“风景独好”与尾部的“风雨飘摇”并存,冰火两重点的局面,预示着消费升级的机遇与市场调整的挑战共生。

刘锋强调,对于白酒企业而言,唯有看清分化趋势,锚定自身定位,在品牌、产品、渠道、营销上实现“精准发力”,才能在这场“冰与火”中奏响属于自己的发展强音。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场分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将推动白酒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最终走向更成熟、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来源:大河酒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