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眼”暗藏大风险!心内科介入团队微创“补心”化险为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00:25 1

摘要: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成功为一名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修补了患者心脏上的“小心眼”,解除了困扰患者两年的痛苦。

“小心眼”暗藏大风险!

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介入团队

微创“补心”化险为夷

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成功为一名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修补了患者心脏上的“小心眼”,解除了困扰患者两年的痛苦。

患者为40岁女性,近两年来反复出现头痛伴晕厥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经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后,超声诊断科张建蕾主任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长隧道型卵圆孔未闭,发泡试验阳性,存在明显的右向左分流现象。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心内科何勇教授和白宏兴主任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手术。在何勇教授的指导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团队王丽娟主任医师和姚龙主治医师,在导管室成功完成了这例高难度的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据悉,该患者的心脏"漏洞"属于长隧道型,且存在部分组织粘连属复杂高危型的卵圆孔未闭,手术难度极大,传统方法封堵失败率较高。为确保手术成功,超声诊断科张建蕾主任和刘新羽副主任医师全程参与,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影像引导。同时,介入科李洋技师及护理团队的白莹、马凯等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手术过程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即时检查显示,封堵器形态良好,位置理想,无残余分流,手术取得圆满成功。这一病例的成功治疗,标志着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在复杂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普时间:

01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心脏胚胎时期左右心房之间的生理性通道。在胎儿时期,卵圆孔是胎儿发育必需的生命通道,血液从此孔流过,给胎儿大脑和全身发育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出生后,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肺开始工作,卵圆孔完成自身使命,大多在一岁内闭合。在我国,约四分之一人群卵圆孔并不能完全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02

卵圆孔未闭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通常情况下,卵圆孔未闭并无症状,部分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其中以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最为多见,少数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不明原因的头晕和晕厥、眩晕等。当因各种原因如咳嗽、憋气、潜水等导致胸腔压力增加时,卵圆孔未闭可致心脏内血流出现明显的右向左异常分流,这时来源于全身静脉系统的栓子(包括血栓、空气栓、脂肪栓等)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发生反常性栓塞,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视网膜梗死等。

不明原因卒中

头晕/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不明原因头痛

不明原因晕厥

03

怎么才能检查出来卵圆孔未闭呢?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卵圆孔未闭,大多数通过经胸心脏超声不能发现,需行发泡实验初步筛查,经食道心脏超声确诊。常用检查包括:

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即TCD发泡实验

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并不是所有卵圆孔未闭都需要封堵,根据《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依据RoPE评分,有严格的封堵指征。

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经股静脉穿刺,通过微创手术能直接关闭卵圆孔,解决右向左分流,防止反常血栓栓塞。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何勇

延安市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擅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冠脉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尤其是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王丽娟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CPDE)心功能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理事会(CMIA)心功能信息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健康管理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诊疗,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病机研究及治疗预防,擅长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高血压介入诊疗及心脏康复治疗。

感谢您的关注

来源:健康10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