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这事儿发生在老挝。
网红大山给老丈人家盖的新房,眼看就到收尾阶段了,屋里准备进装修,院子还乱得像个临时垃圾场。
气人的是,老丈人的态度突然拐了个弯,之前还好商量的事,现在样样挑,连大山想装个安防,都给回绝了。
一句话,房子快好了,人心却凉了半截。
大山心里那个打鼓:这是不是给我下逐客令的前奏?
把时间往回拨一拨,盖房这趟路一路坎坷。
大山提议花4万打一口井,想着用水安全;老丈人死磕从邻村引水,能省3万多,非要按自己的来。
地基浇得像马蜂窝,混凝土松松垮垮,大山想返工,工人不干,他为了赶工期也只能忍下。
更难的是,媳妇阿诗站队娘家,话掏心窝子:你出钱就行,别管事。
你可以想象大山那股憋屈,钱出了,脸还要赔。
账摊开看更揪心。
毛坯差不多花了20万,装修还得15万,这还只是基础盘子。
房间分了五个,门窗、水电、化粪池一个都不能少,预算像漏斗,怎么堵都止不住。
当地施工又是外包,单价比同行高30%,单工钱就奔着7.2万去。
工人节奏松松垮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预支工资倒是利索,大山这边每次都照数结清。
说白了,钱没少花,气没少受。
家里收入呢?
靠拍视频、带货,波动很大。
建房这段时间涨粉30万,听着不少,换成钱可没多少安全感。
直播PK一场接一场,拉大哥上分也难,常常低分收尾。
车从国内开到老挝,养车成本又是一摊固定支出。
阿诗还提传统彩礼这茬,老丈人盖房没拿出几个钱,大舅哥也就拿了6700块,这个场面,真不好评价。
你说大山扛得住吗?
他媳妇交工钱7000万老挝币的时候都红了眼眶,都是一点一滴攒出来的血汗钱。
最扎心的,产权这事一直悬着。
大山提心吊胆不是没道理。
之前阿胜的教训摆在那儿,人家在老挝花了50万给妻子盖房买车,产权写女方名,翻脸就被扫地出门。
当地法律也摆着,房屋产权只能写在老挝籍媳妇名下,这不是情不情愿的问题,而是法规就这么硬。
文化差异又横在中间,很多姑娘在中国生活过的,像阿水、妮娜、小依,眼界打开了一些,却也不见得真转了观念,更别提阿诗,连中国都还没去过,沟通更是难上加难。
院子收拾这事,是个缩影。
大山想把老丈人家的生活习惯往整洁里拽一拽,先定个规矩:别再随手乱放了。
阿诗当场就劝,家里人这毛病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老丈人站在那儿,听完翻译,像犯错的孩子,手都不知往哪放。
网友看直播也急,觉得大山把握不住分寸:房子你出钱盖,但地盘是人家的,你硬拧,矛盾就来了。
这事拉远看,已经不是一个家庭的鸡毛蒜皮。
越来越多中国小伙到老挝成亲,很多人本就家底一般,到了当地只剩自媒体这条路。
信息越透明,老挝人对这拨人的认知也在变,从最初的新鲜好奇,慢慢变成嫌弃和挑剔。
话糙理不糙,没有真本事,走不远。
盖个房子,成了照妖镜,磨出的是耐心、诚信、尊重,还有对规则的敬畏。
那大山会不会被赶走?
眼下没有。
可风险点一个不少:预算超支,家里意见对着干,产权不明朗。
老丈人的态度变了,像是敲钟提醒:别等钥匙交付那天才反应过来,已经把自己锁在门外。
手头的信息就这些,产权登记、双方签字、后续安排有没有落到纸面上,暂无相关信息。
我的态度很简单。
大山该做三件事,越快越好。
其一,把产权和使用权约定写清楚,能公证就别只靠口头,受当地法律约束就按当地来,别心存侥幸。
其二,钱账分明,项目清单、付款节点一条条列清,工人怎么结、质量怎么验,过手就留痕。
其三,沟通别硬顶,尊重老丈人的生活习惯,但把底线讲透,比如安防、水电安全、院内卫生,和气不等于认输。
跨国婚姻不容易,新房子更不该变成推人的墙。
你站在大山的位置,会怎么处理产权和家庭关系这道难题?
你是支持先立字据再砸钱,还是觉得信任更重要?
评论区见,咱们把话摊开聊。
来源:清闲的芒果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