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长青诗社是如何践行“七项任务”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1:32 1

摘要:这七项任务,是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2025年3月15日到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诗词学会调研时讲话提出来的。他希望:各级诗词学会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诗词事业,主要有七项任务,这些任务也是七个方面的意义。

七项任务:即传承传统诗词文化、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升人们文化素质、记录时代发展风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作优秀诗词作品、参与创造时代新文化大合唱。

这七项任务,是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2025年3月15日到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诗词学会调研时讲话提出来的。他希望:各级诗词学会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诗词事业,主要有七项任务,这些任务也是七个方面的意义。

周文彰会长提出的这七项任务既是各级诗词组织的中心工作,也是推动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些任务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还将在多个层面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践行这七项任务,诗词组织就一定会出成绩,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一定会受到社会广泛肯定和赞誉。

深圳长青诗社就是践行周文彰会长提出的“七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诗词界践行“七项任务”的典范。

深圳长青诗社成立于1986年,2011年9月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组织完善、运作规范的诗词文化社团。诗社坚持走向社会,开放办社,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加入,目前已有社员近3000人。

一、“传承传统诗词文化”措施得力

为什么要传承传统诗词文化?周文彰会长认为,诗词是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具有严格的格律、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意向、鲜明的主题。这样一种诗词文化——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负有传承的义务、普及的义务,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和价值。传承诗词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后代进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通过诗词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长青诗社正是基于这样认识,高度重视传承诗词文化,其措施:一是成立长青文化研究会。2025年1月22日,长青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长青文化研究会主要职能和组织架构,研究会将深入开展对长青文化、长青理念、长青精神以及长青现象的研究阐释、宣传推广、资料汇总、编辑出版等各项活动,使诗词文化的传承有组织保障和人才队伍保障,把诗词文化传承推向深入。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活动,传承诗词文化。诗社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节庆和深圳市重大活动等,组织成员开展诗词创作、作品研讨、吟诵、雅集、唱和、采风、学习、交流、传播、培训和联谊等,使中华诗词文化在这些活动得到传承。三是举办诗词赛事活动,传承诗词文化。从2009到现在,诗社举办了50个赛事,每年不少于10个赛事,特别是连续举办七届的“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在全球影响深远,成为中国诗词界的第一大赛事,这些诗词赛事活动,是传承诗词文化的最好实践行为。四是举办重大文化活动,传承诗词文化。比如:2010年,长青诗社为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献上了《拓荒牛诗词选集》和《孺子牛诗词画册》,即展示了诗社的文化风采,又传承了诗词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形式多样

周文彰会长提出,要用诗词丰富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在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在岗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为什么大量的退休人员加入到诗词写作队伍?他们找到了新的精神生活。我们的好作品提供人们来阅读、来欣赏,就丰富了读者的精神生活。我们组织诗词朗诵演唱,建设诗词环境等等,都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长青诗社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一是组织文艺展演。比如:2025年1月18日,诗社举行2025迎春年会,一天内举办了两场文艺展演,朗诵演唱多首诗词,使大家感受到诗词的文化魅力。二是组织雅集活动。比如:2025年3月16日,诗社举行莞珠惠深女诗人“兰香粤海”春日雅集活动,来自东莞、珠海、惠州、深圳四地的近四十位女诗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以“兰花”为主题,参与者分享了各自创作的诗词,多位女诗人吟诵、朗诵了自己以“兰花”为主题创作的诗词。三是编辑出版诗词系列丛书。近年来,诗社通过编辑出版诗词系列丛书,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近两年编辑出版诗词系列丛书37本,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四是捐赠诗词书籍。2025年3月21日,长青诗社党支部与常德市文联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联合开展爱心赠书活动,向常德市爱颐家医养中心共捐赠书籍162册,总价值5889元,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提升人们文化素质”扎实有效

周文彰会长认为,诗词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裁,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能够热爱诗词、阅读诗词、背诵诗词、写作诗词,这不是文化素质的提高吗?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不是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诗词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吗?长青诗社在这方面正是按照周文彰会长的讲话精神实践的。一是通过发展社员,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诗社1986年成立时只有18人,到现在的3000多人,加上诗教学员,超过5000人,这些人加入到长青诗社,他们的文化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一是诗词进校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诗社多次组织社员前往各地学校,开展诗词讲座和教学活动。比如:2023年5月,长青诗社在湖南省平江县简青学校设立了诗教基地,并举办了纪念毛简青诗词赛和诗词专题讲座,学生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三是诗词进社区,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诗社在社区中开展诗词推广活动,组织诗词朗诵会和创作交流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比如:诗社在深圳的城邦社区等地设立了奇诗教学基地,定期组织诗词活动。四是诗词进企业,提升企业员工文化素养。诗社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诗词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比如:诗社在嘉木醇大酒店等地设立了奇诗创作基地,组织企业员工参与诗词创作和交流。此外,诗社还开展诗词进机关、进农村等活动,以提升机关公务员、农村人的文化素养。

四、“记录时代发展风貌”走在前列

周文彰会长认为,诗词是一种很好的载体,能够记录我们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包括交往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记录时代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科技发展,记录民风民俗、社会进步等。正因为诗词有这种功能,我们今天才能够通过古代诗词来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而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长青诗社紧紧围绕深圳的重大活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组织成员开展诗词创作,记录新时代发展的新风貌、新变化、新事物、新科技、新成果。比如:2010年,为庆祝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长青诗社编辑出版了《拓荒牛诗词选集》和《孺子牛诗词画册》,这两部作品汇集了大量反映深圳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成就的诗词,展示了诗社成员对特区发展的热情讴歌;又比如:从2014年起,长青诗社成功举办了七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大赛诗词楹联内容涵盖深圳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这赛事,长青诗社不仅推动了诗词文化的传播,还记录了深圳乃至全国的时代发展新风貌。

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

周文彰会长强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当前要力推的一项工作。诗词从产生开始就具有服务功能,不过很长时期内诗词的服务功能是自发的,我们今天就是要自觉地发挥诗词的服务功能,做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诗词,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促进社会和谐。长青诗社主要通过五种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促进诗词与文旅游融合发展。2025年2月23日,长青诗社与深圳市华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了诗词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诗词文化旅游线路开发、产品推广和服务提升等方面展开合作,旨在通过诗词赋能,推动文旅产品的提质升级,增强旅游消费的吸引力和粘性。二是诗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长青诗社与广东省河源市古竹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乡村梦·南越王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该赛事以古竹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题材,鼓励诗友们深入乡村采风,创作出反映乡村振兴和岭南文化传承的诗词作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推动诗词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长青诗社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深圳诗词大数据建设。通过举办诗词大数据专题培训和成立长青大数据事业部,以及与诗词大数据单位与“诗词云”网站等深度合作,致力于系统性整合诗词资源,构建数字化平台,助力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创新。这不仅促进了传统诗词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还为诗词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路径。四是通过诗词赛事讴歌新时代。长青诗社通过主办或承办了多个诗词比赛,讴歌新时代,比如:举办首届全国“绝句王杯”大赛、首届“梧桐杯”全国青少年诗人诗词大赛启事,以诗词颂扬新时代新风貌。五是培养文化传承人才。长青诗社积极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设立诗教基地,组织诗词讲座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诗词兴趣和创作能力,为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培养接班人。

六、“创作优秀诗词作品抓住关键

周文彰会长强调,创作诗词精品,是我们推动诗词工作的目标之一。精品诗词是诗词文化的核心,具有打动人、感动人的力量。通过推动精品创作,可以提升诗词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长青诗社主要抓住三条关键性措施。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和专题培训,提高创作水平。通过建立“长青大讲堂”,聘请专家学者讲授人才经历、诗词创作经验等,今年已举办5期,受到广泛好评。二是举办诗词大赛,精选优秀诗词作品。长青诗社已先后举办了50多次诗词赛事活动,累计收到参赛作品15万件,共评出获奖作品3000多件,这些获奖作品属于优秀诗词作品的组成部分。三是举办诗词作品研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比如:2025年2 月 15 日,深圳市长青诗社与深圳市诗词学会、岭南儒商诗会、香港诗词学会联合主办“陈作耕《耕园集》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160 余位诗词名家、学者、文艺界人士及媒体代表,就其诗词集的文学价值、作品特色、时代意义等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借鉴作者的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

七、“参与创造时代新文化大合唱”从不缺席

周文彰会长强调,诗词组织要参与新文化繁荣的大合唱。我们大力开展诗词工作,而且推动协同各级诗词组织开展诗词工作,就是要在时代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诗词活动需要走出诗词界,跟教育、文旅、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等合作,推动诗书融合、诗画融合、诗旅融合。推动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如诗书、诗画、诗旅等,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发展。长青诗社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显著。比如:与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合作,将《深圳历代诗钞》影像化,拍摄《岭南诗词名家》影视系列作品;与深圳罗湖慈善会合作,承办大爱罗湖中华诗词交流征集活动;与深信院非遗所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推动中华诗词文化与非遗融合发展;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深圳长青老龄大学合作,在荔枝公园长青诗社设立诗词创作教学基地,培养优秀诗人;与深圳市老年书画协会交流合作,培养诗书画艺术人才;与文旅企业合作,践行诗旅融合发展;与出版单位合作,编辑出版诗词系列丛书,等等。诗社通过这些活动,积极参与新文化繁荣的大合唱。

由于长青诗社长期以来,认真践行“七项任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肯定和赞誉,2024年获得三大全国性荣誉:一是在2024年12月14日举办的第七届“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颁奖典礼上,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向全国推介“长青现象”、点赞“长青精神”;二是诗社2024年编辑出版的《长青诗词系列丛书20本》,被列入中华诗词学会2024年度十大新闻之一;三是长青诗社荣获中华诗词学会“特殊贡献诗词组织奖”,系全国唯一;长青诗社社长高源荣获“先进诗词工作者”荣誉称号。

来源:调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