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疾病,白天看不出端倪,夜里却悄悄“露出马脚”。心脏衰竭就是这样一种病,它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慢慢地、静静地,从你夜里的睡眠中,传递出一丝丝求救信号。
有些疾病,白天看不出端倪,夜里却悄悄“露出马脚”。心脏衰竭就是这样一种病,它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慢慢地、静静地,从你夜里的睡眠中,传递出一丝丝求救信号。
很多人以为,心衰是一种“胸口一闷、倒地不起”的急症,其实大多数心衰患者,在真正出事之前,身体早就给出了预警,尤其在晚上躺下睡觉的时候。睡觉这件事,对于逐渐衰竭的心脏来说,是一场负担,更是一次“被动的体检”。
如果你或者你家里的老人,最近睡觉时出现以下这5种表现,别忽视,可能心脏已经在走下坡路。
夜里突然咳嗽,像有人掐住了喉咙
很多人以为感冒了、嗓子干,其实这是心脏出问题的一种常见表现。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就容易淤血,液体积在肺泡里,像是肺泡“泡在了水里”,你说能不咳吗?这种咳嗽往往是干咳,没痰,晚上平躺时加重,严重时会咳醒,甚至坐起来才感觉好一点。
临床上,这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别被这个名字吓到,说白了就是“越躺越喘,越咳越坐”。和普通感冒咳嗽的区别在于:这个咳嗽来得猝不及防,又反复发作,和体位高度相关。
建议:如果夜里总是咳醒,而且坐起来舒服些,白天却基本没事,建议查查心脏彩超和BNP(脑钠肽)。BNP是心衰的一个“报警器”,数值高不一定是心衰,但心衰一定升高。
半夜气短,像被人偷走了空气
“明明在睡觉,怎么像跑完操场?”这是不少心衰患者的真实感受。心脏衰竭后,血液回流受阻,肺循环压力升高,肺部像被水泡着,呼吸就变得费力。尤其是夜间,人体躺平后静脉回流增加,心脏负担更重,肺淤血更明显,喘不过气来就是必然的事。
有些老人白天没事,一到夜里就得靠几层枕头睡觉,甚至干脆坐着打盹儿。这不是习惯,这是心脏在“摆烂”。
建议:如果你家老人开始“坐着睡觉”了,别再说他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赶紧带他去查心脏功能。特别是左心功能,可能已经开始“掉链子”。
夜里憋醒,醒来后心慌得不行
有位阿姨说,她半夜经常“憋得像被水堵住嘴巴”,一醒来就是剧烈心慌,喘不上气,得赶紧下床走动一圈。听着像恐慌症?其实她的心脏,已经进入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阶段。
这种心衰类型,心脏收缩功能还凑合,但舒张功能已经不行了。心脏就像个气球,原本能轻松装下空气,现在变硬了,进出的效率都变差。结果就是,夜里循环调节不过来,肺部压力上升,憋醒。
这种类型的心衰,很多人误以为是“更年期问题”或者“焦虑症”,吃了不少冤枉药,却没把根本问题解决。
建议:如果夜里频繁憋醒、心慌、出冷汗,特别是醒来后得走动才缓解,要考虑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可以做心脏彩超,看E/A比值和左房压,判断舒张功能。
睡觉时小腿抽筋、肿胀、发沉
别小看小腿的“情绪”。心衰出现后,由于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受阻,液体容易在下肢滞留。这时候,如果你发现自己晚上睡觉时小腿发沉、抽筋,甚至一按就有凹陷,可能不仅仅是“白天走多了”。
医学上解释为“体循环淤血”,特别是右心衰的表现更明显。右心衰不像左心那样喘得厉害,但下肢水肿明显,甚至连肚子都胀,肝脏也会受累。
建议:晚上小腿水肿严重的人,可以量一下早晚腿围变化,超过1.5厘米就要警惕。建议检查心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别忘了查查白蛋白,有时候低蛋白血症也会加重水肿。
夜间尿频,像肾脏在“加班”
心衰病人一个典型现象:白天尿少,晚上尿多。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前列腺问题?但如果是女性,或者前列腺无异常,还老是夜尿频繁,就要考虑心衰引起的“夜间利尿现象”。
原因并不复杂。白天站着走动,液体积在腿部;晚上躺下,腿部液体回流进血液循环,肾脏感受到“水多了”,就开始拼命排尿。这叫“体位性利尿”,是心衰的一个“隐秘角落”。
建议:夜尿超过2次以上,且伴随下肢水肿、乏力、气短等症状,建议查心功能。特别是老年人,心衰往往以“夜尿多”作为最早信号。
心衰,不是一场突发的风暴,而是一段漫长的下坡路。它可能从走路气喘开始,从小腿水肿开始,从夜里咳嗽开始……当你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是失眠,而是心脏在“偷偷报警”。
2021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指出,我国心衰患者已超千万,每年新增约300万,且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很多40岁出头的患者,早已心功能减退,而自己却浑然不觉,以为是“累的”“年纪大了”。等到真正躺在病床上,才发现,身体早就讲过很多次“悄悄话”。
别等心衰发展到“开水壶响”的阶段才后悔。夜间的这5种表现,就是心脏的SOS信号,你听见了,就有机会阻止它继续恶化,听不见,就只剩下一句“早知道”。
很多人不怕病,怕“确诊”,一查出问题就焦虑。其实心衰并非不可逆,只要在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很多人可以“带病生存”几十年。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在它还没闹翻天的时候,主动一点。
你不需要成为医生,但你得成为自己身体的“翻译官”。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10):865-888.
[2]张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4):302-306.
[3]李红.心力衰竭患者夜间症状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5):543-546.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