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村口的大喇叭天天响,村干部拿着话筒喊:“大家伙儿注意了,2025年村两委换届开始啦!”这几天村民茶余饭后都在聊这事——王大叔蹲在墙根抽烟,眯着眼琢磨:“换领导是好事,就怕刚修的水渠又停了。”李婶在井台边洗菜,跟邻居念叨:“听说今年外来的也能参选?咱村那个茶
最近村口的大喇叭天天响,村干部拿着话筒喊:“大家伙儿注意了,2025年村两委换届开始啦!”这几天村民茶余饭后都在聊这事——王大叔蹲在墙根抽烟,眯着眼琢磨:“换领导是好事,就怕刚修的水渠又停了。”李婶在井台边洗菜,跟邻居念叨:“听说今年外来的也能参选?咱村那个茶叶技术员老张,能不能当上干部啊?”还有人扒着村委会公告栏,指着“五年任期”四个字问:“以前不都是三年一换吗?”
要论今年换届的特别之处,用老支书刘建国的话说:“这是十年头一遭的大调整!”跟2019年、2022年那两届比,今年的变化可不是一星半点:任期从三年改成五年,外来人能当村干部,4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要到三成,想参选得先过“查资产、清旧账、审资格”三关……这些变化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村里每个角落,说到底,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新干部能不能真干事,能不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三年任期,干部刚摸清门道就得准备下台!”老支书刘建国说起往事直摇头。2020年村里建草莓大棚,刚搭好架子就换届了,新上来的村主任觉得“这不是我定的项目”,硬是停了工,十几万块钱打了水漂。今年不一样了,任期改成五年,干部能踏踏实实干长远活了。
浙江绍兴李家庄村就是个例子。2022年换届后搁置的12个“半截子工程”,今年借着五年任期全盘活了:光伏发电项目从选址到并网发电用了18个月,每年给村集体增收20多万;草莓大棚从20亩扩到200亩,还建了冷库、开了电商平台,今年光草莓就卖了80多万。村民都说:“以前干部‘走马灯’似的换,现在能蹲下来干五年,水渠能修到底,产业能做长久,这才是真给咱办事!”
不过也有村民担心:“任期长了,万一干部不作为咋办?”别担心,今年各地都加了“中期考核”——新干部上任得交“民生清单”,比如“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每月涨20元”“年底前修通3条断头路”,完成情况每月贴在公告栏,连续两年不合格就得“下课”。
今年换届最让人新鲜的,是“外来人也能当村干部”。浙江丽水有个村,就出了这么个例子:老张是外地来的茶叶技术员,五年前带着技术落户,帮村民改良茶树品种、教炒茶手艺。去年茶叶卖不上价,老张自掏腰包跑杭州、上海找销路,还开直播把茶叶卖上网,让村民收入翻了番。
今年换届,有人提议让老张参选村委,可他户口不在村里,以前想都别想。没想到今年有了新政策:在村里全职干村务满一年,村民会议同意就能参选。老张正好符合条件,选举那天全票通过,成了浙江第一个非户籍村委成员。他激动得说:“我户口不在这儿,但心早就扎在村里了!”
当然,村里也有嘀咕声:“他户口不在这儿,会不会胳膊肘往外拐?”老张没生气,主动把老家宅基地情况、家人工作单位全公示了,还把自己的茶叶销路资源交给村集体。现在村民见了他都喊“张委员”,都说:“只要能带着咱挣钱,是不是本地的有啥关系?”
“45岁当支书都嫌老?”这阵子村里都在传江西宜春袁州区的新规:新任村支书年龄不能超过45岁。可上海徐汇区的村支书,62岁了还在干,村民说“他经验足,能镇住场子”。为啥年龄线差这么多?
原来国家层面只定了“原则”:村支书、村主任不超过60岁,新提名的不超过55岁,具体咋执行,各地自己说了算。像江西年轻人多,就用45岁卡年龄,想让有冲劲的年轻人挑大梁;上海经济好,老支书威望高,就没设上限。用咱村老会计的话说:“年龄不是死杠杠,能办事、能带富的,多大年龄都中!”
不管咋说,村干部确实越来越年轻了。前几天镇里统计,换届后19个村的“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4岁,比上届降了两岁,40岁以下的有14人,占了三成,比以前多了近一倍。咱村的90后大学生小李就是个例子:葡萄熟了卖不出去,他架起手机直播,一场就卖500多单;还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交水电费,过年帮在外打工的村民给家里寄年货。老人见了他就拉着手说:“这娃年轻,但比咱懂的多,有他在,村里的事错不了!”
今年想当村干部,可没那么容易,得先过“三关”。第一关“资产清查”:村里有多少钱、多少地、多少债,一笔一笔列出来贴墙上,谁都能看;第二关“问题清零”:以前村民告的状、信访积案,换届前必须解决完;第三关“资格审查”:涉黑涉恶、欠集体钱不还的,想都别想参选。
湖北有个村,有个候选人看着挺能干,结果一查账,欠村集体3万块钱好几年没还,当场就被取消资格。今年审查还用上了“大数据”:公安、银行、纪委联网,候选人有没有赌博被拘留、是不是“老赖”,电脑上一点就知道。有个候选人平时看着老实,大数据一查,发现他三年前因赌博被拘留过,立马就被刷下来了。村干部说:“现在想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以前选干部,不少人看“谁家亲戚多、宗族势力大”;今年不一样了,得看“本事”。云南有个村,候选人老王以前开农家乐,他的“产业发展计划书”里写着:“第一年改造10户村民房子搞民宿,第二年修旅游步道,第三年引进农产品加工……”村民一看计划实在,能落地,就把票投给了他。
现在当干部,光会种地、修路还不够,得会新技能。邻村新支书小王就是个“直播达人”:当选后不光自己直播卖土鸡蛋、红薯干,还组织村民培训,教大家拍视频、写文案。上个月搞了场“助农直播节”,10多个村民一起开播,一天就卖了10多万的货。村民笑着说:“以前选干部看谁会喝酒,现在看谁会开直播,时代真是变了!”
说了这么多变化,到底跟咱村民有啥关系?
养老金会涨吗?会!新干部上任得交“民生清单”,比如咱村小李的清单就写着“60岁以上老人每月养老金再涨20元”,现在钱已经打到卡上了。
咋参与换届?带上身份证去村委会投票就行,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结果当场公布。记住,选票就是咱的“话语权”,可不能浪费!
换届后日子会更好吗?五年任期能让项目干到底,外来人才带来新技术,年轻干部会玩新花样,只要选对人、盯紧事,村里的路会更宽,腰包会更鼓,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说不定都愿意回来创业呢!
你村换届了吗?新干部是年轻人还是“老把式”?有没有外来人参选?年龄限制是多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看到咱村民的心声!毕竟,村里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选对带头人,日子才能更有盼头!
#2025村两委换届你有啥期待?##村干部#
来源:农人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