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期结直肠癌(CRC)合并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之一。由结直肠癌引发的肠梗阻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挑战1。本文介绍了一例晚期乙状结肠癌合并梗阻患者,采用含左亚叶酸/5-氟尿嘧啶(5-FU)同输疗法的方案后,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
前言
晚期结直肠癌(CRC)合并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之一。由结直肠癌引发的肠梗阻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挑战1。本文介绍了一例晚期乙状结肠癌合并梗阻患者,采用含左亚叶酸/5-氟尿嘧啶(5-FU)同输疗法的方案后,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平稳,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患者病例
发病情况
女性,58岁
主诉:肛门停止排便1周,腹痛4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有排气,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4天前患者出现腹痛,左侧腹部阵发性绞痛为主,无伴发热、呕血、黑便、反酸、胸闷气促等不适,2天前外院诊断为肠梗阻,予禁食、补液等对症处理,患者腹痛缓解。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拟“肠梗阻”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睡眠一般,未解大便,有排气,小便正常。近1月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肺结核、肝炎。预防免疫接种史:无特殊;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吸烟、饮酒习惯。
家族史:无肿瘤病史。
相关检查
2025-04-14,外院影像学检查,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远端狭窄,肠壁增厚,占位性病变待排,以上腹部肠管扩张,可见多发液平,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肝右前叶下段类圆形低密度影,性质待定;肝右后叶下段囊性灶,左肾多发小结石,腹主动脉硬化,腹腔、盆腔少量积液。
2025-4-15,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腹部膨隆,腹肌稍紧,未见胃肠型。左中下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肝脾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5次/分。直肠指检:患者左侧卧位,视诊肛周未见红肿、皮疹、瘘口、脱垂物等,进指肛门括约肌张力可,直肠黏膜光滑,未触及肿物,指套退出无血染。
2025-04-15,实验室检查:急诊血常规(五分类):白细胞(WBC) 7.7 ×10^12/L;红细胞(RBC)3.59 ×10^12/L ,血红蛋白(Hb)78 g/L。急诊生化七项(无CO2)+急诊肝功+急诊肝酶:钾(K)3.61mmol/L ,白蛋白(ALB)32.10 g/L ,总蛋白(TP)57.30 g/L。女性肿瘤七项:甲胎蛋白:
2025-04-15,胸+全腹CT平扫+增强(乙状结肠病灶):1.结肠、回肠扩张积气,结肠内较多肠内容物,乙状结肠、降结肠炎性改变,请结合临床、随诊。2.肝S4/5、肝S8血管瘤可能,建议结合MR检查;肝S6囊肿。3.双肾囊肿。4.腹盆腔少量积液。5.双肺下叶多发炎性条索。6.左肺上叶上舌段磨玻璃结节、双肺下叶实性小结节,拟炎性增殖结节,建议年度随诊。7.双肺尖胸膜增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8.右侧第5前肋骨折。
图1.2025-04-15胸+全腹CT平扫+增强(乙状结肠病灶)
图2.2025-04-15胸+全腹CT平扫+增强(肝转移瘤 S4/5,S8)
2025-04-16,腹部立位+卧位片,1.考虑肠梗阻。 2.盆腔管状、网格状致密影,考虑术后改变。 3.右侧髂骨骨岛。
图3.2025-04-16影像学检查
2025-04-16肠镜检查,乙状结肠癌梗阻肠道支架置入术:直肠指检未及异常。肠道准备差。进镜15cm见环腔生长肿物,管腔中度狭窄,约0.2*0.4cm,可见少量黄色粪水流出,活检质硬脆,易出血。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顺利,沿斑马导丝顺利置入25*12肠道支架推送器,释放支架后见大量粪水流出。支架位置及扩张良好,支架远端位于肿瘤下缘2cm。患者自述腹痛缓解。诊断:乙状结肠癌梗阻肠道支架置入术。
图4.2025-04-16肠镜检查
2025-04-17,病理结果:(乙状结肠)腺癌,中分化。免疫组化:癌细胞HER2(阴性,约20%弱+),MLH1(+),PMS2(+), MSH2(+),MSH6(+),Ki67(约80%+),PD-L1(CPS约5,22C3), PD-L1(Neg)(-)。
2025-04-22,1A号基因检测结果如下:KRAS基因外显子2、3、4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NRAS基因外显子2、3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BRAF基因外显子15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PIK3CA基因外显子9、20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 POLE基因外显子9、13、14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1A号蜡块人微卫星不稳定(MSI)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微卫星稳定型(MSS)。
图5.病理结果
2025-4-22,全身PET-CT:1.乙状结肠局部管壁增厚,FDG代谢活跃,结合病理,符合结肠癌表现:①病变累及周围脂肪间隙,疑侵犯子宫后壁,请结合MRI;乙状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远段至直肠肠管弥漫FDG代谢活跃,考虑术后炎性可能,请结合肠镜;②病变肠管周围、左髂总动脉旁、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伴FDG代谢活跃;膈上、纵隔1区淋巴结FDG代谢略活跃,不除外转移;③肝S4/5、S8转移灶。2.右上颌窦炎症;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未见FDG代谢,考虑增殖灶可能,建议密切观察;双侧胸膜略增厚;贫血表现。3.肝S6囊肿;双肾多发小结石;肠系膜多发小淋巴结、右下腹(回盲部区)淋巴结未见FDG代谢,考虑炎性/反应性淋巴结。
图6.2025-4-22全身PET-CT
图7.2025-4-22全身PET-CT
图8.2025-4-22全身PET-CT
2025-4-25,阴道出血相关检查:症状:阴道出血病史。检查:(1)超声:绝经后子宫。 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盆腔少量积液。(2)病理:(宫颈赘生物)宫颈息肉。
图9.阴道出血相关检查
初步诊断
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cT4N1M1,IV期,pMMR,RAS、BRAF野生型)
区域淋巴结转移
肝继发恶性肿瘤(肝S4/S5, S8)
不完全性结肠梗阻
肝囊肿
左肾结石
腹主动脉硬化
腹盆腔少量积液
肺结节
陈旧性肋骨骨折
鉴别诊断
1.肠麻痹。支持点:肛门停止排便1周,左侧腹部阵发性绞痛不支持点:有排气,腹部可闻及肠鸣音。结论:CT以及内镜发现乙状结肠肿物可解释病情。
2.粪便嵌顿。支持点:肛门停止排便1周,腹痛4天。不支持点:既往没有便秘病史。结论: CT以及内镜发现乙状结肠肿物可解释病情。
治疗经过
考量因素:
患者体力:EGOC评分:1分
治疗意愿:积极
肿瘤分期:cT4N1M1,IV期
肿瘤部位:左半结肠
分子分型: pMMR,RAS、BRAF野生型
转化手术可能
治疗方案:
2025-04-25、2025-05-10、2025-5-24、2025-6-08行西妥昔单抗+mFOLFOX6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20mg d1,左亚叶酸钠300mg加入5-Fu3.5g,d1 CIV48h,q2w;西妥昔单抗600mg 第1周,之后300mg qw)。
2025-06-20患者出现腹痛,为胀痛,伴肛门排气减少,予以禁食、抑酸、抑酶、灌肠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有所缓解,间中有呕吐,呕吐少量黄色胃液,予以对症处理后呕吐可缓解。
2025-06-20 腹部立位+卧位片 1.结肠积气扩张,请结合临床。 2.乙状结肠支架置入术后。 3.右侧髂骨骨岛。
图10.影像学检查结果
2025-06-20,胸部+全腹部平扫+增强:1.乙状结肠癌综合治疗后,肠壁增厚较前稍减轻;乙状结肠支架置入,结肠广泛积粪,降结肠壁增厚,建议复查。 2. 肝S4/5、S8结节,较前缩小,考虑转移瘤; 肝S4、S2边缘强化结节,大小较前相仿,血管瘤可能,建议复查; 肝S6囊肿,较前相仿。 3. 双肾囊肿,较前相仿。 4. 腹盆腔少量积液较前稍减少。 5. 双肺下叶炎性条索较前减少。 6. 双肺少许结节,较前相仿,拟炎性增殖灶可能。 7. 双肺尖胸膜增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吸收。 8. 右侧第5前肋陈旧性骨折。 9. 腰2椎体血管瘤可能。
图11.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2025-04-15对比2025-06-20)
2025-06-22,上午患者出现发热,下午患者上厕所站立时发生晕厥,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头晕、心悸,呼之可应,随后出现心率增快至150-160次/分,血压下降至94/60mmHg,考虑脓毒症,遂转至ICU,予抗感染、禁食、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等治疗;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维持血压、氢化可的松抗炎及维持血管张力、积极扩容补液、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于2025-06-26转回我科。
2025-07-15,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瘤清扫术+脾曲游离术+后腹膜成形术+盆腔复杂粘连松解术+回肠壁组织活检术+术中肠镜ICG粘膜下注射”。
2025-07-15,病理:(小肠壁结节)纤维血管组织,未见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5)。(肿瘤大体)肠壁内见数小灶腺癌,中分化。部分黏膜缺失,表面糜烂、溃疡形成,肠壁全层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局灶浆膜下层多量淋巴浆细胞、泡沫细胞浸润,伴多核巨细胞反应,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治疗后改变。详细报告如下。02、(近切缘)肠壁组织,未见癌。(远切缘)肠壁组织,未见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2)。(253组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13)。(中央组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8)。(中间组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10)。(肠上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1/7);转移癌淋巴结中央可见大片坏死,仅周围少许肿瘤残留,结合临床病史,符合治疗后反应。(肠旁组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10)。(肿瘤大体远切缘)肠壁组织,未见癌。
病例小结
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cT4N1M1,IV期,pMMR,RAS、BRAF野生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肝继发恶性肿瘤(肝S4/S5, S8),合并梗阻。2025-04-16行肠道支架置入术,第一周期mFOLFOX6(含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西妥昔单抗。2025-05至06-08行3周期mFOLFOX6+西妥昔单抗。2025-06-22考虑脓毒症,转至重症医学科治疗,病情稳定后于2025-06-26转回消化中心。2025-07-15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总结与思考
1。纵观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方案,化疗仍是重要手段。对于不可直接手术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有效的术前化疗有望实现肿瘤降期、改善梗阻症状,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其中,左亚叶酸是不断优化后的新型亚叶酸。其在临床治疗中,常与5-FU联合使用,发挥协同抗肿瘤的效果。另外,左亚叶酸钠盐的形式相比钙盐可避免药物沉积,允许联合输液,与目前的传统序贯方案相比,左亚叶酸和5-FU混合后同时输注,可起到全程增强作用,同时减少输液步骤、节省化疗时间2,3。这些优势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有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左亚叶酸钙/5-FU序贯方案,左亚叶酸钠/5-FU同输方案可显著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 7.5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0%;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4.3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本例患者为 58 岁女性,确诊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cT4N1M1,IV 期,pMMR,RAS、BRAF 野生型),合并不完全性结肠梗阻,同时伴肝 S4/5、S8 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针对其病情,采用含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的综合方案后,影像学评估显示,乙状结肠肠壁增厚较前减轻,肝转移灶缩小,梗阻症状得到控制,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患者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平稳,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为后续肝转移灶针对性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奠定了基础。
这一病例彰显了含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优势,与既往临床研究结论形成了有力的印证。总体而言,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展现出优势,为临床化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借鉴,也为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专家简介
- 张华 教授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中心消化肿瘤综合治疗科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分会生物标志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州抗癌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理事会理事
广东省转化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深圳市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MDT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深圳市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副主委
深圳市抗癌协会腹膜与腹膜后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外科分会. 结直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5,45(4):370-377.
2. 石磊,付晓伶,张珏.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和左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评价.中国药业,2019,28(6):47-49.
3. 高亚杰,关小倩,杨海林,等.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1):47-50.
4. Romano FJ, Barbato C, Biglietto M, et al. Folinic acid in colorectal cancer: esquire or fellow knight? Real-world results from a mono 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Oncotarget. 2021 Feb 2;12(3):221-229.
编辑:Robert
审校:Robert
排版:Kenken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