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历十四年(1586),明神宗朱翊钧以都指挥使之衔授应龙。十八年十二月,贵州巡抚叶梦熊上疏论应龙凶恶事: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状。而四川抚臣李尚思、巡按李化龙却上疏,请暂免勘问。
航拍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新王宫”遗址。
杨应龙 明隆庆六年(1572)十二月,袭宣慰使职。
万历十四年(1586),明神宗朱翊钧以都指挥使之衔授应龙。十八年十二月,贵州巡抚叶梦熊上疏论应龙凶恶事: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状。而四川抚臣李尚思、巡按李化龙却上疏,请暂免勘问。
给事中张希皋等以事关重大,乞从公会勘,无执成心。
十九年,内变甚烈,七姓皆叛,应龙阻兵嗜杀,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报言变。
贵州派叶梦熊等请发兵剿灭,而四川派却主张安抚。由是,朝廷议决,命应龙赴蜀受勘。
二十年四月,兵部议以为:“杨应龙罪在嗜杀,非叛也。宜听解职听袭,待以不死。”应龙抗不出,朝廷对应龙用兵之议遂决。
二十一年,巡抚王继光至重庆,与总兵刘承嗣等兵分三路,进娄山关,屯白石口,兵败,剿灭无功。
二十二年,朝廷发檄文应龙免罪不死,檄命重庆知府王世琦作调停,王世琦单骑往见应龙,应龙自缚于道旁,泣请“死罪,愿执罪人,献罚金,得自比安国享。”其意是惧罪不出界,王世琦请于兵部侍郎刑阶,许之。乃革应龙职,以其子朝栋代之。次子可栋羁押重庆为质,不久可栋死,而死因不明,应龙心痛恨之。
复又拥兵招魂,置关据险,厚抚苗民,以壮其势。
二十四年,应龙兵出,攻陷余庆、大阡、都坝,横扫草塘、余庆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势力大炽。
二十五年,应龙攻陷江津及南川,兵临合江(今属四川),旋又攻占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袭扰湖广四十八屯,阻塞驿站。沿路所过,尽杀仇人家眷。
二十七年,应龙遣子朝栋、弟兆龙等迎敌于飞练堡,以佯败之计,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应龙乘明大兵未集,奇兵攻綦江,得手。
二十八年(1600)正月,应龙率兵数万,五道并出,攻袭龙泉,连破金筑、青岗嘴、虎跳关等七寨。时官军征兵大集,延宁四镇、河南、山东、天津、滇、浙、粤西兵接踵而至。总督李化龙已移驻重庆,于二月二十八日誓师,兵分八路对杨应龙,形成四面合围之态势。八路官军,每路约三万人,官兵占三,土司兵占七,旗鼓甲杖森列。
二月十五日,刘梃自东溪人播。三月,诸军分道并捷,南川则酉阳石柱二司先登,乌江则坝阳永顺兵先登,陈璘及副将陈寅击四牌,遂夺天都三百落诸囤。
四月,屯白石。应龙率诸苗兵败退海龙囤(今遵义高坪白沙)。海龙囤四周断崖绝壁,仅有二道可攀援,各立关卡,设有九道关。其上开阔平坦,方圆数里,原建有宫室、粮仓,可以险据守。八路师大集海龙围,攻烧二道,断囤上烧柴汲水之路,筑长围轮番迭攻。
六月四日,火光四起,大兵登囤,应龙偕二妾自缢于火中。(见《明史·杨应龙传》)
按:海龙囤是重要的军事城堡。
杨应龙被害之后,其长子杨朝栋亦被害于京。杨朝栋子杨葵时幼小,被其奶妈从海龙囤用背带吊坠悬崖救下,逃居贵州绥阳,后定居在遵义河溪坝。杨葵子杨景昌,景昌生七子,后分若干房,其后子孙盛传于贵州遵义境内。
播州土司城风兴
来源:杨安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