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与成都市郫都区的合作源远流长,结出了累累硕果。3月25日,二者合作“清单”中又加入了新的章节。当天,郫都区红光街道与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后者将发挥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为红光街道提供社区治理智力支撑,提升辖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与成都市郫都区的合作源远流长,结出了累累硕果。3月25日,二者合作“清单”中又加入了新的章节。当天,郫都区红光街道与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后者将发挥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为红光街道提供社区治理智力支撑,提升辖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红光街道为电子技大公管学院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提供实践基地。
校地合作新篇章
双方签约后,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选派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红光街道挂职团工委副书记、社区党委书记助理等职位,参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挂职学生走进村(社区)、贴近居民,接触最鲜活的社区工作,直面棘手的矛盾问题,积累生动的一线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开阔视野、丰富学识、接受教育。
首批前往红光街道挂职的电子科大学子是葛怡伽、温文馨、覃伟峰、周嬿和殷素素。葛怡伽目前就读于电子科大公管学院读大四,她表示,打算利用挂职机会,走出校园在红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提前熟悉和适应外面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了解了这里的产业发展、就业环境,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增强本领。
覃伟峰
周嬿
殷素素
双方此次签约三年,红光街道将支持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广泛合作,为电子科大学子设立实践基地,开展项目孵化。同时双方将建立“理论+实践”人才培育模式,每学期红光街道将挑选“蓉城先锋·村(社区)书记工作室”学员和街道青年干部到电子科大旁听与村(社区)工作联系紧密的课程,加强理论学习。
电子科技大学与红光街道是地缘上的“邻居”,一条天润路将双方紧紧相连。“我们欢迎并期待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多到红光开展专题调研、举办培训讲座,为社区发展治理实践提供智力支撑。希望双方通过人员互动、知识互通、资源互享,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争取在更多电子科大学子心中种下未来扎根郫都、建设郫都的种子。”红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郫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