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一家企业做诊断时,老板李总满肚子委屈,可翻完项目记录我才发现:三个月前布置的线上渠道拓展任务,只在启动会提了一嘴,之后既没检查进度,也没问过员工缺什么支持——老板自己都把这事抛到了脑后,却怪员工执行力差。摘要:最近帮一家企业做诊断时,老板李总满肚子委屈,可翻完项目记录我才发现:三个月前布置的线上渠道拓展任务,只在启动会提了一嘴,之后既没检查进度,也没问过员工缺什么支持——老板自己都把这事抛到了脑后,却怪员工执行力差。
这不是个例。我接触的中小企业里,80%的执行力问题都藏着两个真相:
1、任务推一半黄,是因为管理者没做过程检查;
2、员工干着干着懵,是因为老板嘴上重视、实际不管。
某行业调研更直接:
67%的半途而废任务,根源是没有节点检查;
58%的员工迷茫,是因为老板从不过问进展。
别再骂员工不主动,你连怎么查、怎么管都没搞明白,执行力怎么可能好?
你去把线上直播做起来,先试试水;
下个月把经销商培训搞一下——这类指令,我每天都能听到管理者说。
上周见的服装企业张总,让运营主管小王做私域引流,只说了句月底要看到效果,就没了下文。小王摸黑干了半个月:发朋友圈没人理,做社群不知道拉谁,想申请预算做推广又不敢开口,最后干脆摆烂。张总月底问责时,小王憋了句:我哪知道你要什么效果?也没人问过我干得怎么样啊!
这就是很多企业的通病:指令模糊就算了,还连最基本的检查都没有。
管理学里有个检查定律:没被检查的任务,90%会不了了之。
就像学生写作业,没人催、没人改,大概率会偷懒;员工做任务也一样,你不查进度、不看问题,他要么瞎干,要么不干。
之前帮一家食品企业设计任务检查表,把新品试销拆成三个节点:第7天查渠道铺了多少家,第14天查首批销量数据,第21天查客户反馈汇总,每个节点老板都要和负责人一起复盘。
结果呢?原本常黄的试销任务,那次不仅按时完成,还提前发现了包装问题。你看,不是员工不行,是你没给检查的尺子。
没有检查的指令,就是空头支票。
你让员工提升客户满意度,却不查每周投诉量降了多少;
你让员工优化供应链,却不看采购成本有没有降——这样的任务,员工怎么可能不迷茫?
真正有效的管理,是既说清干到什么程度,又定好什么时候查:
比如每周五下班前报进度,重点说完成了什么、卡在哪,简单一句话,就能避免80%的半途而废。
二、老板嘴上重视、实际不管,员工必懵
这个项目很重要,大家要全力以赴!这句话几乎是老板们的口头禅,可重要体现在哪?是每周听一次汇报,还是帮员工解决难题?大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
做家电代理的陈总,去年喊着要做抖音推广,启动会开得轰轰烈烈,还拍板给预算、给人手。可接下来的一个月,推广主管小李找他签预算,他说先等等,我忙别的事;小李说内容没人拍,需要请兼职,他说你自己想办法;等到月底小李说没进展,陈总反而发火:我都说了这项目重要,你怎么这么不积极?
小李后来跟我吐槽:老板嘴上说重要,可我遇到坎儿他不管,问进度他也没时间,我哪知道他到底想不想要结果?干脆别干了,省得挨骂。
这就是员工干着干着就懵的根源:老板的重视只在嘴上,实际既不检查、也不支持,员工看不到方向,也看不到希望,自然会放弃。
反观另一家做家居的企业,老板王总搞小区团购时,不仅把任务拆成每周3场小区活动,还坚持每场活动后开1小时复盘会:员工说小区不让进,他第二天就找物业谈合作;员工说客户下单少,他马上调整优惠政策。结果三个月下来,团购业绩占了总销量的25%。员工后来跟我说:老板天天跟我们一起盯进度,我们也不好意思偷懒,遇到问题也敢说。
老板的重视,不是开个会、说句话,而是落在每次检查里。
你说这个任务重要,却半个月不问一次;
你说要支持员工,却连他缺什么都不知道
——这样的重视,比不重视更伤人。
员工要的不是口号,是你真的在管这件事:哪怕每周花10分钟听次进度,哪怕帮他解决一个小问题,他都知道这事得好好干。
三、别再甩锅员工!做好两查一跟,执行力立刻提升
很多管理者总说员工执行力差,可你连最基本的检查都没做到,凭什么要求员工?
其实提升执行力一点都不难,关键是做好两查一跟:
第一查节点进度:
把任务拆成3-5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定好查什么、谁来查、什么时候查。比如公众号运营,可以查每周3篇推文(查数量)、阅读量不低于500(查效果),由部门主管每周一汇总,老板抽查1-2个节点。别觉得麻烦,越细的检查,越能避免半途而废。
第二查问题卡点:
检查时别只看完成没,更要问卡在哪。员工说缺预算,你要定什么时候批;员工说缺资源,你要帮他对接。
之前帮一家机械企业做辅导,老板每周跟员工聊问题,原本卡了两个月的售后系统升级,半个月就解决了——不是员工突然给力,是问题被看见了、解决了。
最后跟结果、给反馈:
任务结束后,不管成没成,都要复盘。成了,说清好在哪,比如你这次提前解决了物流问题,值得推广;没成,别骂街,说清下次怎么改,比如下次要提前跟客户确认需求,避免返工。员工知道干好有认可、干错有方法,才会愿意继续干。
之前有个做装修的老板,按这方法调整后,原本常黄的装修报价任务,完成率从40%涨到了90%,员工也不再抱怨不知道怎么干。他后来跟我说:原来不是员工不行,是我之前太懒了,连检查都懒得做。
四、执行力的本质:老板重视,员工才敢干;管理者检查,任务才落地
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任务推一半就黄?因为你没检查进度,员工不知道该停还是该继续;
为什么员工干着干着就懵?因为你嘴上重视、实际不管,员工不知道这事要不要认真。
别再把责任推给员工,你才是执行力的第一责任人。
你说要做线上业务,就每周查一次推广数据;
你说要提升服务,就每月跟一次客户反馈;
你说这个任务重要,就别把它抛在脑后。
老板的每一次检查,都是给员工打气;
管理者的每一次跟进,都是给员工指路——这才是执行力的底层逻辑。
别再问为什么执行力差,先问自己有没有检查、有没有重视。
你把任务当回事,员工才会把任务当回事;
你把检查做到位,任务才不会半途而废。
毕竟,员工的执行力,从来都是老板重视程度的镜子——你认真,他就认真;你敷衍,他就敷衍。
来源:学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