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升温让白宫顾问醋意十足,竟然质问媒体好几个“Why?”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7:40 2

摘要: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对近期中印关系的走近感到相当不满和困惑,甚至公开表达了他的失望和质疑。这主要源于美国近年来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重要伙伴,而此刻印度却展现出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姿态。

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对近期中印关系的走近感到相当不满和困惑,甚至公开表达了他的失望和质疑。这主要源于美国近年来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重要伙伴,而此刻印度却展现出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姿态。

纳瓦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外交策略连续提出质疑:“不明白莫迪在想什么!”纳瓦罗对莫迪选择与俄罗斯、中国深化合作,而非紧跟美国步伐表示难以理解。他声称印度“需要美国,而非俄罗斯”,并应停止购买俄罗斯的打折能源。

呼吁印度“回心转意”:他希望印度能站在美国、欧洲和乌克兰一边,而非与俄罗斯为伍。“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纳瓦罗在抨击之余,也试图肯定印度的影响力,称“通往和平之路部分会经过新德里”,并强调自己“非常尊重莫迪,爱印度人民”。这种矛盾态度,反映了美国对印度战略价值的看重及其当前选择的失望。

纳瓦罗的“破防”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美印关系的显著降温:关税大棒的冲击: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8月底宣布对所有印度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总关税水平高达50%。美方声称此举是为了“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此举意味着美印贸易“实际上已陷入僵局”。

印度的强硬回应:面对美国的高压,莫迪政府采取了强硬对抗的姿态。据报道,特朗普数周内多次尝试与莫迪通话均遭拒绝。印度还取消了原定的美印双边会谈。

核心矛盾难以调和:美国要求印度放开农产品市场,以缩减对印贸易逆差(高达457亿美元)。但这触及了莫迪保护本国农业和乳制品产业的“红线”。印度认为美国的要求会损害其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与美国对印度的施压形成对比,中印关系近期出现了一系列回暖迹象:高层互动频繁,共识增多: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访华,并与中方达成10项重要成果。2025年9月初,莫迪总理七年来首次访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双方均表示“共识远大于分歧”,是“伙伴而非对手”,并提出要实现“龙象共舞”。

务实合作逐步推进:双方同意恢复两国直航。在边界问题上,两国就缓和边境局势达成10点共识,为关系转圜奠定基础。

强大的经济互补性是基础:中国已多年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3-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184亿美元。印度在许多关键领域(如制药业的活性药物成分、汽车产业的稀土磁体)对中国产业链存在深度依赖。美国关税政策加剧印度经济压力后,与中国加强合作对印度而言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美国对中印走近感到担忧,主要是因为:1. “印太战略”遭遇挑战:美国一直试图拉拢印度,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围堵中国。印度的“不配合”甚至“向东看”,使得美国这一战略出现巨大漏洞。

2. “舆论战”受挫:美国试图将中国塑造为“麻烦制造者”,但中印关系的改善以及上合组织的合作,展现了中国与地区国家友好交往的一面。这被一些美媒认为意味着美国对华“舆论战失败了”。

3. 低估了印度的战略自主性:印度历来强调“战略自主”。莫迪政府试图在美、俄、中之间保持平衡,为印度争取最大回旋空间和利益,而非完全倒向任何一方。美国的单方面施压,反而可能将印度推向了其期望的反面。

总而言之,白宫顾问纳瓦罗的“酸意”和质问,生动反映了美国对其地缘政治算计未能如愿的失望和战略焦虑。

对于美国而言,试图通过高压手段迫使印度就范,现在看来非但没有奏效,还可能加速了中印关系的缓和,这可能是其“最糟糕的结果”。

对于印度而言,在大国博弈中坚持战略自主,基于国家利益做出务实选择是其首要考量。

对于中印关系,目前的回暖势头是双方共同需要的,但未来的发展仍会受到历史问题、现实利益博弈以及第三方因素等多重影响。

大国关系的合纵连横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今日之友可能是明日之对手,今日之对手也可能找到合作的共同基础。

来源:平原姗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