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挥笔写下《将进酒》,1天获赞超千万,网友却为这字吵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7:05 1

摘要:最近有一段视频火爆全网,8月28日晚23点40分,《人民日报》转发了一位名叫“李明同学”的创作视频,这位13岁的少年纵横挥洒,写下了李白的名诗《将进酒》,短短3个小时,点赞量就超过300万,留言达到数万条,截至目前,视频点赞量已超千万,评论数达到了10万加。

最近有一段视频火爆全网,8月28日晚23点40分,《人民日报》转发了一位名叫“李明同学”的创作视频,这位13岁的少年纵横挥洒,写下了李白的名诗《将进酒》,短短3个小时,点赞量就超过300万,留言达到数万条,截至目前,视频点赞量已超千万,评论数达到了10万加。

但是,如果我们点开评论区,就会发现人们都快吵翻了,有的网友称赞“李明同学”是书法“天才”“小王羲之”;而也有网友怒斥他写的分明就是“江湖体”“哗众取宠”,呼吁官媒不要再“误导大众”了。

如果我们认真欣赏一下“李明同学”的书法,便会发现这的确就是“江湖体”,他虽然有着较强的控笔能力,但路子却走歪了,缺乏临帖练习,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指点,网友善意的提醒也被他的“拥趸”怒斥为“嫉妒”“好为人师”,甚至有人说出“王羲之号称书圣,他也没学过古人”的言论。

那么,到底什么是“江湖体”,为什么不可学呢?这一词源于清代碑学理论家对民间低俗书风的批评,现代特指缺乏传统书法训练、违背基本法度、以夸张形式吸引眼球的书写风格。如果符合以下情况,则是“江湖体”:

其一,笔法失范,摒弃传统法则,如起、收笔刻意顿挫,转折处滥用圭角;其二,结字混乱,或刻意挤压中宫、或盲目拉伸笔画,破坏重心平衡;其三,墨法滥用浓墨堆垛、枯笔拼贴、涨墨渗化;其四,借助非传统工具或载体制造视觉冲击,甚至在字形中添加图案、符号,将书法降格为文字涂鸦。

传统书法以笔法为筋骨,结字为皮肉,墨法为气血,承载着技法含量;而江湖体线条多为一次性拖曳,缺乏笔法内涵,正如启功先生所批评的“貌似龙飞凤舞,实则荒腔走板”。

“江湖体”阻断传统书法的传承链条,消解了这些规范,误导书法艺术的价值判断,混淆“丑书”与“拙书”本质区别,助长低俗取向。中国书协2023年调查显示,短视频平台上播放量超百万的书法视频中,超过三分之二属于江湖体范畴,其评论区“好看”“厉害”一类评价极多,反映出大众审美被严重误导。

要想规避“江湖体”,就要建立科学的临习体系,从经典碑帖入手,筑牢技法根基,区分传统创新与无根变异,学习者多看权威展览,少关注猎奇式“书法表演”。建立判断标准“循序渐进”的审美标准,如初级标准-符合法度、中级标准-具有个性、高级标准-承载文化,警惕“速成陷阱”“网红课程”。

来源:书法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